书城军事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
42911700000008

第8章 吴蜀争夺荆州之战——荆州及猇亭之战

(一)安24年(公元219年)7月关羽攻魏襄樊久未克,闰10月吴吕蒙袭荆州克之……12月擒斩关羽父子,荆州复为东吴所据有。从此吴蜀破裂,互成敌国。

(二)黄初2年,蜀章武元(公元221年)6月,刘备举兵伐吴,对峙于猇亭。黄初3年闰6月……吴陆逊进击破之,刘备退走白帝城。黄初4年3月刘备卒于永安(即白帝城),蜀之国势因此大衰。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作战导因

建安19年(公元224年)8月,刘备取成都,建安24年5月,备再克汉中,魏、蜀、吴三国鼎峙之势完全告成,既如前章所述。

至于吴蜀争夺荆州之明争暗斗,则自赤壁之战后即已开始。

建安15年(公元210年)12月,周瑜卒后,孙瑜代周瑜统兵,仍欲实现周瑜西进之策;而溯江西上时,为刘备所阻而罢。建安16年12月,刘备率兵入蜀时,孙权愤然曰:“猾虏何敢挟诈如此!”

并即遣舟船迎还其妹孙夫人,且欲携备子禅以归为质。建安210年夏,孙权以刘备已袭得益州,遣使索还荆州……备复拒之。因之权即遣兵袭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鲁肃与关羽两军则在益阳对峙;刘备又自成都急率兵东下至公安,权亦亲至陆口,吴蜀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旋刘备以曹操克汉中张鲁,蜀中危急而求和,孙权亦以曹操在汉中……欲乘机攻取合淝,乃互罢兵,划湘水为界分治之。建安二12年3月曹操举大军自居巢进逼濡须口时,孙权竟请降于操,遣使修好,重结姻亲,此足见是时孙权欲夺还荆州之志益坚。

及至是年冬,鲁肃卒,吕蒙代之,蒙是素主夺还荆州者。是时,刘备正北攻汉中,战于下辨……吕蒙谋取荆州之计,因以日亟,于是吴、蜀荆州之战以起。

第二节 吴谋袭荆州方略

按吕蒙在吴将中,除周瑜甘宁外,为主张取荆州之最力者。当鲁肃代周瑜将兵时,彼即曾向肃建议:“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封,当有单复,以卿代之。”因密陈三策。(上引三国志吴书卷九吕蒙传注江表传)

鲁肃已代周瑜,进驻陆口,以曹操尚存,劝权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以敌操。但吕蒙以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且居国上游,势难久安,因密建策于权曰:“今令征虏(孙皎)守南郡(江陵),潘璋住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与甘宁”据楚关之计同“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优于操?何辑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心腹待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复欲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之。又咨以先北取徐州之策,蒙曰:“今操远在河北,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上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策为赏。及建安二12年鲁肃卒,蒙代肃至陆口将兵,于是谋荆州益亟,因外示与羽倍加修好。(上引三国志吴书卷九吕蒙传)

建安24年7月(是月,刘备已克汉中,自称汉中王),关羽举兵北攻襄樊,于是又向权上书献策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蒙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第三节 吕蒙袭荆州作战经过

一、关羽攻襄阳樊城之战

建安24年(公元219年)7月,关羽留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自率主力北攻魏之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及其将吕常于襄阳。是时,曹操已自汉中退还长安,乃遣左将军于禁率七军三万人及立义将军庞德等,增援曹仁,而屯军于樊北。8月,会大霖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禁等七军曾皆淹没,禁与诸将登高避水。是时,关羽即率水军乘大船攻禁等,禁等穷迫即降,羽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庞德在堤上率部力战,箭不虚发,自平旦战至日过中,羽攻之益急,矢尽继之以短兵相接;及水益涨堤没,吏士皆降……德乃乘小船欲赴仁营……船又为狂涛所冲覆,德仍抱覆船于水中,因之为羽为擒。羽谓德曰:“卿兄在汉中(德从兄柔在蜀),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羽遂杀之。于是,关羽率水军进围襄、樊二城而急攻之,别遣将深入邦下(今河南省郏县)及煽动陆潭之民(即春秋时陆浑之戎,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孙狼等,以扰洛、许。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令河南省浙川县东南)太守傅方皆降于羽,因是华夏为之震动。(上引三国志魏书卷18庞惪传)

曹仁被围于樊城,城为水所冲,往往崩坏,兵众皆因而恐惧;于是,仁集议对敌之策。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能支,可乘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汝南太守满宠时受操命助仁守樊城,则曰:

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从宠之议,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心,同心固守……然城中人马才数千人,城不没者数板(城高二尺为一板)。关羽乘船临城立围数重,内外隔绝,形势甚为危殆。

9年,曹操以襄、樊危急,洛许不安,乃留杜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自将兵至洛阳。10月陆浑民孙狼等杀县(陆浑县)主簿,响应关羽,羽授狼印,给兵使还就许洛,自许都以南,亦往往有遥应羽者。

于是,魏王操惟恐许都有失,献帝为刘备所挟,不利于己,乃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言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疎,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操从之,乃一面遣使赴吴,一面使徐晃自宛南下救樊。同时自率六军至摩陂(今河南省郏县境),指挥救援军事,调各方援军以救樊。(上引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六满宠,蜀志卷六关调传)

是月,徐晃以所将兵多新卒,故至阳陵陂(在今偃城西北十里)屯止,操又遣将军徐商,吕建等援晃。并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关羽得悉徐晃军至,即率军进驻偃城(今湖北省襄阳县北五里)以拒晃。晃乃诡道作通堑,亦欲截羽军之后,羽遂烧屯退走,晃克偃城。

徐晃已克偃城,水势渐退,复连营稍前,魏王操又使议郎赵俨参曹仁军事,与晃俱进。此时魏王操陆续增援之军,尚未全部抵达,晃以所部兵不足以解樊城之围,乃稍待之。魏诸将责晃速救,赵俨乃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敝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10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援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于是,晃连营稍前,距羽围三丈,因作地道并以渐射书与仁,互通消息。(上引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二赵严传)

此时孙权已得魏王操使者之说,乃为书与操,请以讨羽自效,并乞不漏消息,免羽有备。操因咨于群臣,群臣咸言宜密之。惟董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远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冲持,坐待其敛。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俨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江陵、公安)守固,必不速退。”

操曰:“善”!即敕徐晃以权书射入樊城及羽屯中。于是,曹仁及诸将志气百倍;羽果犹恃江陵公安能守固,非权旦夕可下,又因水势结围,以临樊城,有必破之势,释之而去必丧前功,故亦犹豫不去。(上引三国志魏书卷十四董昭传)

徐晃旋得魏王操所遣援军段暑、朱盖等十二营,前后俱到,晃乃即发动攻击。时关羽围攻樊城之军,在高地筑围堑以攻城。围头又筑有屯(土丘),又别筑四冢(大土丘)。晃乃扬言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及羽见四冢将破,即自率步骑五千出击,晃击退之。晃因驱军追羽,破羽围堑鹿角十重,入围堑中再破之……羽遂撤围退走。然羽犹以舟船据沔水,以隔绝襄樊。综计关羽自7月至10月,前后凡3月余与魏军相持于襄阳、樊城间。

二、吕蒙袭荆州之战

建安24年10月,昌蒙已奉权召还吴,蒙途经芜湖,定威校尉陆逊往见之,谓蒙曰:“关羽接境,如何还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骄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得务北进,未嫌于我,兼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

蒙为秘其计而答曰:

“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及蒙至秣陵见权,权问:

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

若用之,当合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即拜为偏将军右部督代蒙。(上引吴书誊十三陆逊传)

陆孙至陆口,致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度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廷慕光麈,思秉良规。

“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欢,以为将军之勋,足以至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闻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虑也,忿不思难,恐潛增众,以逞其心;虽云老师,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人杖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计,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戚裙,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逊书,有谦下自托之意,意遂大安,无复所嫌。是时,羽正与徐晃激战,乃稍撤江陵公安之兵以赴樊城。孙权为使关羽更懈于戒备,又遣使赴樊说羽,愿助之攻魏,并勑使者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于羽。羽忿其淹迟,又自以已擒于禁诸军,乃骂曰……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又托以粮乏为由,擅取吴之湘关来。

是时,陆逊报权,以羽可进袭之情况。于是,权于是年闰10月,即以吕蒙为大督与陆逊为前部,以孙皎为后继……开始作进袭之行动。吕蒙至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县),率津右护军蒋钦、偏将军潘璋、朱然,平虏将军周泰、中郎将韩当,骑都尉虞翻等诸将西上,尽伏其精兵于舢舻舟中,使摇橹者,穿商贾白衣,昼夜上驶,至江夏,即分水军一部使津右护军蒋钦率之入沔,以阻关羽水军之南下。蒙至陆口会陆逊军并进,入公安境……即将羽所置江边屯侯,尽擒缚之。及至公安城下,将军士仁闭城拒守,蒙乃遣骑都尉虞翻往说之。翻至城门,谓守者曰:“吾欲与汝将军语”,仁不肯相见。翻乃为书致仁曰:“明者防隅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大军之行,斥候不及施,烽火不及举,此非天命,必有内应。将军不先见时,时至又不应之,独守萦带之城而不降,死战则毁宗灭祀,为天下讥笑。吕虎威欲迳到南郡,断绝陆道,生路一塞,案其地形,将军为在箕舌上耳,奔走不得免,降则失义,窃为将军不安,幸熟思焉!”仁得书,流涕而降。于是,虞翻谓蒙曰:“此谲兵也,当将仁行,留兵备城。”蒙从之,还将仁同至江陵。蜀南郡太守麋芳城守,蒙以士仁示之,芳亦开城降。先是,麋芳……士仁素皆嫌关羽轻己,及羽出军,留芳、仁守江陵公安供给军资,芳、仁因不悉供给,羽言还当治之,因此芳仁咸惧。旋南郡城中,又因失火焚烧军器颇多,羽又责芳,芳益恐惧,故见士仁已降,亦降。

(引陆逊关羽吕蒙传)

吕蒙已入江陵,即遣陆逊西取宜都,蜀宜都太守樊友弃城走,诸城长生及蛮夷君长,因皆于1月之间尽降于逊。逊乃遣将军李异、谢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陈凤于枝江,夷道(枝江,今枝江县东百里洲上。夷道,今宜都麻西北)稀归(今县)。李异将水军,旌将步兵,断绝险要,即破晏等,生擒陈凤,然后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务备蜀。另遣周泰、韩当等转攻蜀房陵太守邓辅,南乡(今河南省浙川县东南)太守郭睦,皆大破之,前后纳降数万计,荆州各地士人,亦皆附之。孙权遂以逊为右护督,镇西将军,封娄侯。

吕蒙入据江陵城后,即释于禁之囚,安抚老弱,尽得羽及其将士家属,皆抚慰之。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与蒙同郡,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而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傈,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关羽在襄樊间与魏军相持,及闻南郡破,即撤军南还。曹仁会诸将议,皆以为可因羽危惧而追擒之。赵俨独曰……“权邀羽连兵之难,欲掩制其后,顾羽还救,恐我秉其两疲,故顺辞求效,乘衅因便,以观利钝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财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

仁从之,遂不追击。

是时,孙权恐魏军乘其两疲,向魏王操上书称臣,“称说天命在王”。及操闻关羽退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曹仁一如赵俨之策。(上引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三赵俨传)

当关羽引军南还时,数使人与吕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及羽之使人还至军,军人咸私相参问,皆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因此羽吏士皆无斗志,多弃军散走。11月关羽自知孤穷,乃走当阳(今当阳县东)保麦城(今当阳县东南五十里),欲以待救。孙权(10月权抵江陵)遣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羽西走漳乡(今当阳县东北),余众皆散走而降吴,随者仅十余骑。权乃使潘璋、朱然将兵断其径路。12月,羽与子平及都督赵累等遂为璋部下司马马忠所擒获,权斩之,以其首献捷于魏王操。操葬羽首如诸侯之礼,拜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吴遂复尽有荆州之地。

三、战后之政局

建安24年12月,孙权已底定荆州,遂暂都于公安,大会赏有功之士,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今湖南省安乡县北)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封爵未下,而蒙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亲临视疾,治护万方。是月蒙卒,时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使蒙子霸袭爵……后孙权与陆逊谕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然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弧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之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张子布(张昭)秦文安(秦松),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吕蒙字)少时,弧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营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超,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资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不拾遗,其法亦美也。陈寿亦为之评曰:

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杰,新汤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皆见三国志吴书卷九之末)

是时孙权犹欲专力进图蜀汉,以实现周瑜之遗策,故分别为如下之措施:

(一)遣校尉梁寓入贡于魏王操,又遣还魏前庐江太守朱光等,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以固吴魏之盟和。又令王惇购马于魏,欲建步骑陆军,以图蜀汉。

(二)以陆逊为镇西将军,驻军夷陵(今宜昌县),以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以图汉中。

(三)以刘璋为釜州牧,驻秭归(未几璋卒。按璋为刘备袭破于成都,备迁璋于公安。孙权灭关羽,得璋,因以利用之)以图蜀。

魏王操于襄樊之围已解,孙权上书称臣,乃还军洛阳。并以孙权称天命之书示群臣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侍中陈群尚书桓楷奏曰: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

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士一员,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退迩怨欢!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曼天知命,无所与让也。“夏侯惇亦曰:天下咸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30余年,功德者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操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故仍不代汉。操于明年1月崩于洛阳,其年10月子丕始受汉禅而为魏文帝。(上引三国志魏书卷一武帝纪注魏畧、魏氏春秋)

刘备方面,于关羽没后之明年秋,将军孟达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和,以上庸降魏。旋魏遣将袭刘封,封败走还成都。刘备于是年曹丕称帝后,旋亦称帝。

第五节 吴蜀争夺荆州——猇亭之战

一、战前一般形势

魏王操于襄樊之围已解后,遂于建安25年(公元2205年)1月,自摩陂还军洛阳,旋即寝疾……于是月13日卒,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是时太子丕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达以为不可,乃发丧。或言,宜易诸城守,悉用谯沛人(曹操沛国谯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达以为不可;

乃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稟食,以安之。鄢陵侯彰从长安来,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所宜问也。”凶问至邺,中庶子司马孚(懿弟),尚书陈矫佐丕,以王后令策太子丕即王位。献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2月,丕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助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遣弟彰等皆就国,贬临淄侯植为安乡侯,诛右刺奸掾沛国丁仪,及仪弟黄门侍郎廙并其男口。盖仪等植党,为植争立为太子者。

5月,丕以安定太守邹歧为凉州刺史,西平麴演连结张掖张进,酒泉黄华以拒歧,武威三种胡亦乘机复叛,金城太守护羌校尉扶风苏则与将军郝昭讨平之。(上节引三团志魏书卷二十二徐宣传、卷15贾达博传注魏畧)

6月,丕治兵于东郊,7月率大军南下至谯,将有进击孙权之势,于是孙权遣使奉献。是月,蜀将军孟达屯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和,封侵陵之,达率部曲四千余家降魏。丕以达有容止才观,甚器爱之,引与同辇,即以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并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治房陵,以达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行军长史刘晔进曰: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孙刘接壤,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丕不听,并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刘封,上庸太守申耽叛蜀降魏,因此刘封败走,西还成都。封本罗侯寇氏之子,刘备初至荆州时,以未有继嗣,养之为子。及封败还成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备因此际除之,备遂赐封死。

是年10月十三日汉献帝告辞高庙,使行御史大天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丕,丕三上书辞让,乃为壇于繁阳(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是月二十九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11月初1日以献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用天子礼乐,封四子为列侯。山阳公奉二女以妓于嫔,东汉名号,至此遂绝。丕追尊父操为武皇帝。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太尉复员三公之制。12月初营洛阳宫,都洛阳,改元曰黄初元年。

黄初2年(公元221年)3月,魏加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是时,蜀中传言,汉帝已遇害,汉中王刘备乃发丧谥曰孝憨皇帝。群下竞言符瑞,劝刘备称尊号,前部司马费诗谏阻之……备不悦,左迁诗为永昌郡(今云南省保山县北五十里)从事。许靖等上言“伏唯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宜即帝位”。于是4月初六日,备遂即皇帝位于武担山之南。改元章武。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置百官,立宗庙。立吴氏为皇后,子禅为皇太子。

是月,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鄂曰武昌,并筑武昌城。盖权于取荆州灭关羽之后,常虑刘备东击,故暂以鄂为都以备刘备也。

二、作战经过

魏黄初2年,蜀章武元年6月刘备将出兵东征孙权,其车骑将张飞率兵万人,将自阗中(今四川阆中)会师江州(今四川省重庆);临发,为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所杀,持其首奔降孙权……于是孙权一面遣诸葛瑾求和于蜀,一面即为如下之作战部署:

命镇西将军右护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诸葛瑾、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余人,其编组为:

固陵郡(权以巫、秭归、兴山、信陵、沙渠五县为固陵郡后改建平)方面:

振威将军领固陵太守潘璋督诸军镇守秭归。

将军陆议守巫(今四川奉节东之巫山)。

将军李异守巴山(今巴东县东北)。

郎将刘阿守兴山(今典山县南)。

夷陵方面:

右护军镇西将军宴侯陆逊守夷陵。

将军宋谦督水军屯枝江(在今湖北枝江东北之江北)。

安东中郎将孙桓率万人屯夷道(今宜都县西北)。

南郡方面:

虎威将军西安乡侯朱然守江陵。

偏将军领永昌太守韩当辅之。

当阳方面:

建武将军都亭侯领庐江太守徐盛守当阳。

公安方面:

绥南将军领南郡太守宣城侯诸葛瑾守公安。

建忠郎将骆统率三千人屯孱陵。

兴叶都尉周胤(周瑜次于)率千人屯公安。

武陵长沙方向:

武陵郡都尉鲜于丹。

平武将军广信侯步陟督万人屯长沙。

其余诸将士多随孙权在武昌,以备向各方支援。

当刘备将举兵东征孙权时,诸葛亮以吴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乃为其隆中之定策,谏之不听,被留在成都辅太子以守国;赵云亦因数谏以先讨国贼曹魏,次伐孙吴,而亦被留在江州为后军督。蜀中群臣,无能谏阻,故诸葛亮叹曰:“法孝直(法正字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也。”(三国志卷30七法正传)

备自率四万余人,以张南为前部,冯习为大督,赵融、廖淳、傅彤各勋别督,杜路、刘宁等各以所部随中军领军吴班,及将军陈式,以侍中关兴为中监军,尚书舍刘巴,侍中张绍、马良,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大鸿胪何宗,太中大夫宗玮,益州从事祭酒程畿,从事王甫、李朝等曾随备出征。于是备督诸军自白帝以攻吴军所守之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县)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时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守巫县与秭归,为蜀将军吴班、冯习等所击破,刘备遂自白帝城前进,军次秭归,并即自秭归继续东进。于是,偏将军黄权乃向备建议曰:

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遂于黄初3年2月以黄权为镇北将军,使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刘备遂自白帝城进次秭归,并郎欲继续东进。

荆州武陵郡有堆谿、樠谿、无谿、酉谿、辰谿、夹谿等量夷聚族居,住于今湖南省沅陵、泸溪、麻阳、保靖、辰谿、黔阳等县一带,时人称之为五豁蛮。刘备在荆州时曾在各谿中设置黔安郡,颇有恩泽于各谿谷蛮夷之人。故五谿蛮之各君长,闻及刘备出军伐吴至秭归,乃各遣使到军中诸命,愿为先马驱。刘备因使待中马良率人担金锦自很山(今湖北省长阳县西六15里同昌市西南旧兴山城)入武陵,绕道各谿,抚慰诸蛮,赐以金锦,授以官爵,因此武陵郡诸县各道民夷皆反吴为蜀。备以为自己旧有恩德于荆州人民,令武陵蛮夷皆起义从己,则荆州人士亦当有群起以响应自己者。于是,在秭归东北依山即坂筑一临江之城,自居其中以待之;但荆州对刘备有所失望,因而久无声响。备亦对荆州人士大失所望,遂令将军吴班、陈式率水军自秭归顺流东下以攻夷陵(一称彝陵即今湖北省宜昌县),吴镇西将军领宜都太守陆逊坚守夷陵城不肯出战,吴、蜀水军遂形成对峙之局。备乃以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进出夷山(在夷陵之北)达于临沮与当阳之间(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安逮县附近),以北拒曹魏,南监当阳。更以将军张南率诸军为先锋,自秭归南岸由陆路进攻夷道(今湖北省宜都西北,原有群之一县后改为宜都郡之一县),吴安东将军孙桓(孙河之子,孙权之族弟),以兵迎击蜀先锋于夷道之北,为蜀将张南所破,退守夷道城,而为张南等所围。

是月,刘备见各路进兵顺利,乃自秭归渡江而东,缘山截岭分立营数十屯,以达于猇亭(今湖北省宜都县之西,长阳县之南名虎脑背市之地是)。为兼顾攻守之计,于是吴、蜀两军遂形成对峙之势。及诸葛瑾使蜀不得要领而返。8月孙权为求能以一意对蜀拒战,使魏不制其后,乃遣使称臣卑辞奉章于魏,并送于禁等还。

先是,魏文帝丕诏群臣,“还料刘备尝为关羽出报孙权否?”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关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独侍中刘晔曰:“蜀虽陕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及孙权奉章称臣,群臣皆贺;刘晔独曰:

“孙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杀关羽,刘备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往乘其衅,故委地求降,一以劫中国之兵,二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耳。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日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不若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也”。晔又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将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也。”帝不从,遂受吴降,遣使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并遣使向吴求贡大贝、明珠、象犀、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吴群臣以荆扬贯有常典,魏求非礼宜不理会。吴王孙权曰:“彼所求者,于我瓦石耳,孤何惜焉?且彼在谅总,而所求若此,宁可与言礼哉。具以与之!”于是,孙权拒蜀之部署,完全告成。(刘晔谍见三国志本传)

曹丕既封孙权为吴王领荆州牧,即划分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以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权虽不快,不敢言也。丕更遣使至荆州,询问有关刘备进兵情况。及闻备在秭归至猇亭间弥山盈谷以树栅连营七百余里,以与吴军相争,吴军亦分军与之峙。乃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湿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将至矣。”(三国志卷二文帝纪)

陆逊既奉命为吴大都督,督诸军以战蜀,乃下令各军就其与蜀相峙之局,坚守不得出战。诸将以孙桓被围于夷道,求救甚急,皆主张集军前往救之。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吴诸将以陆逊怯敌。自以为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心为不服。及闻陆逊是等语言,群起哗然,不相听从,逼问欲展何计?逊立起按剑以向众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敌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随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也!”众乃寂然,各守不战,一如军令。惟各皆怀于危亡,只恨主上用人不当,对此懦弱骄横之大都督……各人敢怒而不敢言。(上引三国卷五18陆逊传)

会蜀军先遣其将吴班率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复向陆逊建议,皆争欲出兵击之……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猝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疲于木石之间,徐制其敝耳。此一小军突立营平地,必有谲计。且观之,不可以击也。”诸将不解,以逊畏战各怀愤恨。

刘备既知其立营平原之计不可以诱致敌人,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陆逊因指告诸将曰:

“所以不听诸君以击吴班者,即揣知其必有巧计故也。”诸将唯唯。逊因令部将宋谦等随蜀军后,攻其五屯,斩其将而归。诸将遂稍服之。孙权得密报,亦遣使向逊问,何以在夷陵不动之计。于是逊上疏曰:夷陵(今宜昌)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自此吴军坚守,蜀军欲进下得,遂相峙于高山大川之间,自是年(黄初3年公元222年)正月至6月末,彼此不得决战。

闰6月陆逊将集诸军进攻,诸将并曰:“攻备当在于初,今已令敌深入五六百里,以与我军相衔持经七8月,其诸要害,曾落入敌人固守中,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故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勅将士兵卒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便通令诸军,同时俱攻。虎威将军朱然,首破蜀军前锋,继续进攻,遂遮断蜀军后道。振威将军潘璋进斩蜀军护军冯习……偏将军韩当与朱然并击蜀军于涿榔(在今灭北宜都西北马鞍山下)大破之。绥南将军诸葛瑾、建忠郎将骆统、兴椠都尉周胤亦自孱陵(今灭北公安西)进击猇亭,与陆逊大军共攻破蜀军主力于猇亭。及吴军主力齐集于猇亭,连破蜀军四十余营,蜀将张南等力战死之,蛮王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穷逼降吴。刘备全军已败,乃登马鞍山(在今湖北宜都之西长阳之南),陈兵自卫。陆逊督诸军四面围攻之,一日一夜,死者万数,降者数万,蜀军遂土崩瓦解。备因夜率轻骑突围,遁向西北而走。(上引陆逊传)

吴安东中郎将孙桓被围于夷道,见吴军反攻已破蜀营,乃率军奋力出战,得见陆逊,乃前谢逊曰:“前实怨不见救,直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桓闻刘备已遁走,度必自长江南岸还蜀中,乃奋不顾命,自后追之。备至石门山(今湖北省巴东县东北30五里)为之逼甚,乃令驿人以行囊军需铙铠塞道,发火烧之以为断后。因此一追一阻,蜀军各部益离散不得集……各军未奉军符不敢擅动。吴兵突至,蜀卒四散,致使其军中船只、器械、水军资,尽委之于吴。而因追杀争渡,更使江上尸骸漂流,遮江而下。备因大惭恚曰:“吾乃为陆逊所折辱……岂非天耶?”乃收容散卒徐迟于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县)之南。不意孙桓已率吴轻兵百余人,连夜西进,超越在刘备之前,竟在夔道(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南长江南岸上)狭处,斩土填道,截住去路以邀击刘备。备不得已,乃弃马踰山险以走。会翊军将军赵云自江州来迎,孙桓始退,备乃得免。备忿恚曰:“吾昔初至吴城,桓当小儿,而今迫朕,乃至此也。”(上引三国志陆逊传、卷30二刘备传、卷五十一孙桓传)

刘备步行至白帝城,始知其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之黄权因不得回蜀,已投降于魏,其侍中马良督五溪诸蛮之进取武陵者,业为吴将军步陟攻破,马良死之。蜀将军傅彤为后殿,兵众尽死,彤于激烈抗拒之后,被吴军所擒斩之。备从事祭酒程畿,见军皆江而退,因未奉到军符不肯走,众劝之走,畿曰:“吾在军,未习为敌之走也!”亦死之。

孙权在武昌,闻陆逊已破蜀军,刘备遁走,诸将军正事追击中,乃亲赴前方以劳陆逊及诸将……诸将述及事先各不心服,而率如逊谋因以破蜀诸事。孙权乃问陆逊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耶?”逊对曰:“臣受恩深重,任过其才。又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加拜逊为辅国将军。盖取孙子所谓“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之义也。(上引陆逊传、孙子谍谋第三)

时将军徐盛、潘璋、宋谦等,各以其前锋李异、刘阿等踵蹑蜀军至于白帝城之南山,又各以蜀军之情况回报,盛等各竞上表言“刘备必可成擒,请复攻之!”权以问陆逊,朱然、骆统……逊等皆以为曹丕已在大合士众,虽外托助国讨众,而实有奸心,不宜一意西向而忽视大敌也。权因召刘阿等还守巫县(今四川省巫山县)。

三、战后之政局

孙权已大获战胜乃以是役中,所得蜀军之印绶、首级、土地、以及将士所有功勋,宜加爵赏者,皆表列装运,报捷于魏。魏曹丕以鼲子裘,明光騑、腓马、及其所作之典论与诗赋各一事赐孙权。并与权以诏书曰:老虏边窟,越险深入,旷日持久,内迫疲弊,外因智力,故见身于鸡头,分兵拟西陵,其计不过谓可转足前迹,以动摇江东。根末著地,摧拆其支,虽未刳备五脏,使身首分离,其师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昔吴汉先烧荆门,后发夷陵,而子阳无所逃其死。来歙始袭略阳,文叔喜之,而知隗嚣无所施其巧。今讨此虏,正似其中。

将军勉建方略,务全独克!以嘉之。

黄初3年9年,魏欲遗其侍中辛毗,尚书桓阶与孙权为盟誓,并征任质子,权坚辞不受。

时魏已平定塞外乌桓、鲜卑之乱。曹丕以孙权诚心可疑,将起兵伐之。刘晔谏曰:“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山湖,不可仓卒制也。”歪以问贾诩曰:“吾从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绶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山阻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

丕皆不从。乃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督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在今安徽和县江边)……大将军曹仁步骑数万出濡须(在今安徽省巢县东南含山县之西);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等围南郡。孙权乃遣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师拒御曹休等;以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捣粲救南郡;以裨将军朱桓为濡须督以拒曹仁。同时吴王孙权以扬、越、蛮夷及荆州桂阳、零陵各蛮夷皆起为乱。权为求弭定内难,稍缓魏之进势,乃因魏使浩周问质子之便,向曹丕重新称臣卑辞上疏,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云云。丕报之曰:“朕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若登身朝到……夕召兵还耳”。于是,孙权决心抗拒,改元黄武,临江拒战。丕亦自许昌亲征,是年11月至宛。孙权为拒此大敌,乃谋西和蜀,遂遣太中大夫郑泉往聘蜀汉,汉亦遣太中大夫宗玮报之,于是吴蜀复相通好。至黄初4年2月曹仁攻濡须败,3月夏侯尚诸军围江陵不下,适又大疫,丕遂引军北还。曹丕智术短浅,不用刘晔、贾诩之谋,故有此失。(上引三团志卷十贾诩传卷十四刘晔传)

是年3月汉王刘备于永安(即白帝城)病笃,遂召丞相亮至,命辅太子;又以尚书合李严为副。备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又为诏敕太子曰:入五十不称天,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丞4月殂于永安。5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改元建兴。封诋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皆决于亮。(上引三国志卷30二先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