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
42911700000010

第10章 魏灭蜀之战

(一)魏景元4月,蜀炎与元年(公元263年三5月,司马昭遣四路军十余万攻蜀,是年11月蜀后主刘禅降,蜀平。

(二)魏成熙元年(公元二六4年)正月,钟会欲据蜀反,平之。遂形成魏吴南北对峙之势……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作战导因

魏景元4年,蜀炎兴元年,吴永安6年(公元263年八月。魏伐蜀,是年11月灭之。本节所述战前一般形势,乃自魏青龙2年,蜀建兴12年,吴嘉禾3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卒后,至魏景元2年,魏准备伐蜀之前后217年间,魏蜀吴三方面之一般大势。兹分述如下:

魏国方面:

(一)魏明帝之奢侈腐化及司马懿进讨辽东:魏明帝叡自诸葛亮卒后,遂渐有逸乐宴安之志……故于青龙3年4月,即大起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力役不已,农桑失业。司空陈华上疏谏曰:“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汉一大郡。加以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傅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头,此安危之楼也,惟陛下虑之”。叡不听,仅稍为减省工役而已。少府扬阜亦谏。叡又耽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自贵人以下,至掖庭洒扫,凡数千人,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廷尉高梁复谏,以为宜罢宫观之作,使民就农;后庭宫女过多,是以圣嗣不昌,宜妙简淑缓,以备后官之数,余尽造还家,以育精养神,子孙可众。又中书侍郎东莱王基上书谏,以事役劳苦,男女离旷……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临敌,久之则难以遗后……云云。叡不仅不从……旋且诏收夺民之妻女,以充后宫。又于荥阳广畜糜鹿,使荥阳左右周数百里之地,农无所收获,且猎法严峻,杀禁地鹿者身死。又以马易吴珠玑、翡翠、玳瑁以自娱,及徙长安钟楼橐佗、铜人、承露盘于洛阳。又起土山于芳林园,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财力不敷,竟减将士俸禄;国用不足,又增赋税。其奢糜一致如此。

明帝叡无子,养曹芳、曹询为子,青龙3年八月立芳为齐王,询为秦王。

青龙4年(公元236年)秋,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景初2年(公元238年)春,使司马懿将兵四万讨之,是年八月斩公孙渊父子,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平。

(二司马懿曹爽辅政及开淮南屯田与漕运:景初2年(公元238年)12月,明帝欢寝疾,深虑后事,乃以武帝(操)子燕王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真子)、屯骑校尉曹肇(休子)、骁骑将军秦朗等相辅政。宇固辞大将军位,叡因谘询于中书监刘放及中书令孙资。放、资以与献、肇有隙,惧有后害,因阴图间之。时适曹爽在侧,放、资因荐爽,且言宜召司马懿与相参,叡从之,遂免燕王宇等官,以爽为大将军;又以爽才弱,乃拜尚书孙礼为太将军长史以佐之。时司马懿自辽东还师在汲驻兵,奉召至京。叡乃遗嘱以齐王芳继位,令司马懿曹爽同辅政。景稠3年一月,明帝叡卒,芳即帝位,时年8岁。加曹爽、司马懿侍中……假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文武大权尽归之。爽、懿各领兵三千,更宿殿内。爽以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事谘询,不敢专断。旋爽引擢并州刺史东平毕轨,及名士邓飏、李胜、何宴(河进子)、丁谧等为心腹。于是,宴等咸推戴爽,以为重权不可委之于人;丁谧为爽画策,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司马懿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实夺懿权以自专。于是,爽弟羲、训、彦等,分任中领军、武衙将军、散骑常侍等要职,爽由是大权独揽。何宴等亦皆为尚书,毕轨为司隸校尉,各依势用事,排除异己。(下段引三国志春四齐王纪注引王纪及誊二十八鄧艾传)

正始2年(公元241年)夏4月,吴主孙权大举伐魏,5月吴军犹攻城樊。(详见吴国方面、)

于是,太傅司马懿曰:“相中民夷十万,隔在水南,流离无主,樊城被攻,历月不解,此危事也,请自讨之……”6月懿遂督诸军救樊,吴军闻之夜遁,懿追之,大获而还。自是,魏为巩固江淮防线,以为进攻遏守之资,乃使尙书郎汝南邓艾行陈项以东至寿春,以察江淮战线之形势。艾至寿春与将军王凌商讨之后,乃赉表建策曰:昔太祖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许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出征,运兵过半,功费巨亿。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汝水、颖水、菱荡渠水、蒗荡渠水,淌水皆絰陈蔡之间而入淮)……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什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岁丰常收,三倍于许。益开河渠,以增溉灌,通漕运,每东南有事,大军泛船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如此计除众费,成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67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北,此则十万众,5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曹爽司马懿皆善其议。乃即施行。是年即引河水入汴,开广漕运,灌溉东南。吴国为破坏魏国此项重大措施,会合诸葛恪(瑾子)举大军进扰与破坏,其事详见本节吴国方面。

(三)曹爽伐蜀与专政:正始5年正月征西将军长史李胜,与尚书邓飏欲令曹爽立威名于天下,劝使爽伐蜀,太傅司马懿止之不能得。3月,爽至长安,发卒十余万,与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谱军事夏侯玄(爽之姑子),自骆口入汉中。

时蜀国在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皆恐,欲守城不出。前监取镇北大将军督汉中王平曰:

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深祸。今宜先遣刘護军(敏)据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北)……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谷名在洋县东北),平帅予千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亦至,此计之上也。诸将皆疑,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遂帅所领据兴势,多张旗帜,弥亘百余里。

闰3月,汉主遣大将军费樟督诸军救汉中。4月,曹爽兵攻兴势不得进,时阴中及丘羌转输连月,不能供应,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司马懿又致书夏侯玄,谓“兴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邀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玄言于爽。5月,爽无功,乃引军还。蜀大将军费樟进据三岭以截爽,爽争险苦斗,仅乃得过,失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上引三国志卷四十三王平传及卷九曹奭传注汉晋春伙)

正始7年春,幽州刺史母丘俭,以高句骊王位宫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俭遂屠丸都(今安东省辑安县北)。未几复击之,位宫奔买沟,俭遣玄太守王拓追之,过沃沮千余里,至肃慎氏南界(今松江省宁安县东北,刻石纪功而还,所诛纳八千余口。

正始8年2月,太尉蒋济以尚书何宴等朋附曹爽,好变改法度谏之。3月大将军爽用何宴、邓飈、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太傅懿不能禁,因与爽有隙。5月,懿乃称疾,不与政事。帝芳好亵近群小,游宴后园。是岁雍凉羌胡叛降蜀,蜀汉姜维将兵出陇右以应之。与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河之西),胡王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落降维,维徙之入蜀。维追击羌胡余党皆平之。

曹爽已专政,骄奢无度,与其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谏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三国志卷九曹爽傅注引世语)

正始9年9月,冀州刺史孙礼以清河平原争界事上疏,辞辩刚切,曹爽信清河之诉,因大怒劾礼,结刑五岁;久而复为并州刺史,礼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故作不明之言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匈匈……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懿知其愤闷于爽,因抚之曰:“且止,忍不可忍!”

冬,曹爽以河南尹李胜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故作老病沉重,言语错乱。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于是,懿乃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上引三国志卷二十四系礼傅及眷九曹爽博、晋书宣帝纪)

(四)司马懿杀曹爽夺取政权: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帝芳谒高平陵(明帝陵),大将军曹爽,与弟中领军羲、武术将军训、散骑常侍彦,皆从。于是,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爽得懿奏事,不通于帝,乃留军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懿使人说之,“宜早自归罪,唯免官而已”。桓范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兄弟不能用。是夜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乃将懿书白帝,请下昭免已官,奉帝还宫。爽等归家,懿发兵围守之,然后再构其谋反之罪,遂擒爽兄弟及宴,风飏,谧、胜、轨、桓范等,俱夷三族。

司马懿既诛灭曹爽及其党羽,乃自专朝政,诏以懿为丞相加九锡,懿固辞不受。又以征西将军夏侯玄驻长安,右将军夏侯显(渊子)为爽所厚驻陇西。懿乃召玄远京师,以雍州刺史郭淮代之。霸以素与淮不睦,恐祸及已,因奔降于蜀。蜀后主禅问霸曰:“司马懿既得彼政,当复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钟士季(会——繇之子,时为尚书郎)者,其人虽少,若管朝政,吴蜀之忧也。”

(五)三道攻吴及司马懿讨淮南王凌之叛:是年,司空王凌与其甥兖州刺史令狐愚,皆典重兵于淮南,凌驻寿春,愚驻平阿(今安徽省使远县西南六十里)专淮南之任。凌因与愚阴谋……以帝弱,制于强臣,闻楚王彪有智略(武帝操子,黄初3年徙王白马城),欲共立之,迎都许昌。9月,愚遣其将张式至白马,以其谋告彪。凌又遣使至洛阳,语其子广。

广以“司马懿情雄汉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贤能,广树胜已(谓蒋济、高柔、孙礼、陈泰、郭淮、邓艾等),修先朝之政令,副众心之所求,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为先。父子兄弟并损兵要,未易亡也。”凌不听。(上引三国志誊二十八王凌传注汉晋春秋)

嘉平2年12月,征南将军王昶以孙权流放良臣,嫡庶分争,可乘隙击吴。朝廷从之,遣新城太守南阳州泰袭巫秭归,荆州刺史王基攻夷陵,昶攻江陵,三路并进,大胜而还,斩狄颇众……王昶以是役之功,进封征南大将军。明年4月,太尉王凌(元年12月迁太尉)以吴人塞涂水(作堂邑涂塘,见后),遂欲因此发兵讨懿,遗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元元年11月分狐愚病死)弘华连名以白司马懿。懿一面先下赦令,赦凌罪;并致书谕凌。一面自将中军乘水道南下掩袭之。懿大军突至百尺(今河南省淮阳县),凌自知势穷,乃乘舱单出迎懿,遣掾王或谢罪。懿军到丘头(今河南省沈邱县),凌画缚水次。懿遣主薄解其缚。凌已蒙赦,加恃旧好,不复自疑,乘小船欲趋懿,懿使人迎止之。遂遣步骑六百送凌至京师。凌试索棺钉以观懿意,懿命给之。5月,凌行至项,遂饮药死。懿进抵寿春,张式等皆自首,懿穷治其事……诸相连者悉夷三族。嘉平3年5月以扬州刺史诸葛诞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6月又赐楚王彪死,尽录诸王公置郑,使有司察之,不得与人交关。7月,以司马孚为太尉。8月,司马懿卒,诏以其子卫将军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六)三道攻吴,司马师废立魏帝及讨淮南毋丘俭之叛:嘉平4年正月,以司马师为大将军……10月,吴太传诰葛烙会兵家趋趣东兴堤(今安徽省台山县西南,接巢县界),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将军全端守四城,都尉留略守东城,然后引军而还。镇东将军诸葛诞乃上言于司马师曰:今因吴内侵,使文舒(王昶字)逼江陵,仲恭(毋丘俭字)

向武昌,以羁吴之上流,然后简精卒攻其两城,此救至,可大获也。是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等,各献征吴之计。朝廷以三征计异诏问尚书伟嘏,嘏以持重远计对,司马师不从,是年11月,遂令三道击吴。12月,王昶攻南郡,毋丘俭攻武昌,胡遵、诸葛诞举众七万攻东兴。吴太傅恪将兵四万晨夜兼行救东兴。胡遵等会诸军作浮桥以渡,阵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拨。为吴军所攻,大败,死者数万,损失车马牛骡驴各千数,资器不可胜数。王昶、毋丘俭闻东军败,皆烧屯退走。明年,嘉平5年正月,朝议欲贬黜诸将,大将军师曰:此我过也。悉宥之,唯安东将军司马昭时为监军,仅削昭爵而已。以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毋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嘉平5年2月,诸葛恪以东兴之役大胜,遂有轻敌之心,因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3月恪遂大发州那兵二十万进攻淮南。是时,蜀姜维以费祎已死,继掌大权,亦率军数万以攻狄道。于是,魏东西两面皆急,司马师乃以太尉司马孚率军二十万赴救淮南;使郭淮……陈泰悉开中之众救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陈泰军至洛门(今甘谷县南),姜维粮尽退走。诸葛恪围新城,魏守将张特率三千人坚守,吴军起土山攻城,历九十余日而城不拔……会大暑,吴军疲劳,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魏毋丘俭以吴军已疲,乃进救兵……诸葛恪还引军退走。恪是役虽败,骄横尤甚,因尽失吴上下之心,而乃诛戮。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2月,魏大将军司马师以帝芳与中书令李丰谋己,师击杀丰,并连及诸异己者夏侯玄、张缉(张皇后父)等人,皆夷三族,废张皇后而立皇后王氏。是年6月,蜀姜维再攻陇西。秋,帝芳召安东将军司马昭使击姜维,帝欲于昭辞行时即杀之,然后勤兵以拒大将车师,诏已具不敢发。于是,昭引兵入城,师乃以皇太后合召群臣议废帝芳,而迎高贵乡公髦(文帝丕之孙东海定王霖之子),10月即皇帝位,时年十四。姜维自狄道进拔河关临洮,魏将军徐质与战,斩蜀荡寇将军张嶷,维军遂退。

正元2年正月,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诏,起兵于寿春以讨司马师。文钦与曹爽善,是时常为司马师所抑,毋丘俭素与夏侯玄、李丰善、及玄等死,俭亦不自安,故相与举兵讨师。俭又遗使邀镇南将军诸葛诞,诞斩其使。于是,俭钦联兵五六万,渡淮至项(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北)以守之。司马师乃以其弟昭兼中领军留镇洛阳,召三方(东西北)兵会于陈许,闰1月1日,师车次于桥(今河南省商水县境)以荆州刺史王基进据南顿(今项城县北五十里)。俭将史招、李续相继降。是时,吴丞相孙峻知魏寿春之变,亦即率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袭寿春。于是,司马师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自安风(今徽省霍丘县西南一百三十里)趋寿春,使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谯、来之间,趋汝阳(今河南省新蔡汝南素间)以绝俭等之归路。师与文钦战于乐嘉(今河南省商水县境),钦败退。师遣骄骑八千张左右两翼以追之。俭闻钦败退……恐戄夜走,众遂大溃。钦与其子鸯退至项,以孤军无继,不能自立,欲还寿春,寿春已溃……乃奔降孙峻于案阜(今安徽省合肥县东巢县界)。峻闻诸葛诞已据寿春,乃引军还,以文钦为都謢镇北大将军幽州牧。毋丘俭北走至慎县(今河南省絰上县西北),左右离去,乃躲藏于水边草中,为安风津民所杀。师遂夷俭三族,并治其党。又以诸葛诞克寿春之功,以诞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军事。

乐嘉之役,师以新割目瘤,因惊骇而目珠突出,及疾笃乃还许昌,而留中郎将参军事贾充监军事。卫将军昭自洛阳往省师,师令昭总统诸军。是月二十八日师卒于许昌。中书侍郎钟会从师典知密事,中诏救尚书傅嘏,以东南新定,权留卫将军昭屯许昌,为内外之援,会嘏率诸军还。会与嘏谋,使嘏表上,辄与昭俱发,军还至洛水南屯驻。盖会恐京师有变,故谋使昭鸵军至京。2月五日,诏遂以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会由是常有自矜之色。

(七)司马昭讨淮南诸葛诞之叛:甘露2年(公元257年)4月,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谋反。诞素与夏侯玄、邓飏等友善,玄等已死,又见王凌毋丘俭相继诛灭,因内不自安。及为征东大将军在寿春,乃倾帑藏振施,曲赦有罪,以收众心,畜养扬州轻侠数千人,以为死士,阴国异计。是月,因吴人砍寇徐揭(今巢县东南),乃以备吴为名请众十万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是时,司马昭初秉政,长史贾充(远子)请遣参佐慰劳四征,且观其志。昭遂遗充至淮南。充见诞论说时事,因曰:“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厉声曰:卿非质豫州子乎?世受魏思,岂可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还还于昭曰:诸葛诞再在扬州,得士众心,今召之必不来;然反疾而祸小,不召,则反迟而祸大,不如召之。昭遂于是月二十四日诏诞为司空还京。诞得诏书愈恐,疑杨州刺史乐琳间己,遂杀琳,即一面集淮南淮北郡县屯田官兵十余万,及扬州兵四五万,聚谷1年,为闭门自守之计。一面造长生吴纲率少子靓至吴,称臣请救,并愿以诸将子弟为质。吴纲至吴,吴大喜,使将军全懌、全端、唐咨、王祚等将三万人与文钦同救诞,并以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击州牧……封寿春侯。

司马昭闻变,乃奉帝髦及太后讨诞,6月二十五日四驾次项,昭督诸军二十六万进趋丘头(今河南省沈丘县),以镇南将军王基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等回寿春。基军始至,围城未合,文钦、全怿等从城东北因山乘险,将众突入城中。于是,昭令基敛军堅壁,合围寿春。旋吴将军朱异又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今河南省因始县东),为文钦外援。司马昭乃使奋武将军监青州诸军事石苞、督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简选锐卒进击朱异于阳渊(今寿丘县西),破走之。7月,吴大一将军孙琳大军至镬里(按在巢县西北),吴主责其不进,琳乃再使未异帅丁奉、黎斐等五将军复进救寿春。异遂留辎重于都陆(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进趋黎浆(今寿县西南)。石苞、州泰一面进击,一面遣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袭都陆,尽焚异资粮。朱异因前后受敌复大败,将败残兵食葛叶,遁归孙琳。孙琳斩异于镬里以卸责,扬言回吴发兵,乃引兵还建业,吴人因是怨之。于是,司马昭曰:

异不得至寿春,而孙琳杀之,非其罪也;欲以谢寿春而坚诞意,使其犹望救耳。今当坚固,备其越逸,而多方以误之。“乃纵反间,扬莒吴救方至,大军乏食,分遣羸疾,就糓淮北,势不能久。诞等因宽恣食,城中之粮因以渐乏,外救不至。诸葛诞之心腹将蒋班、焦彝因进言曰:朱异等以大众来而不能进,孙琳杀异而归江东,外以发兵为名,内实坐须成败。今宜及众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面,虽不能尽克,犹有可全者;空坐守死,无为也。”文钦曰:公今举十余万之衆,归命于吴,而钦舆全端等皆同居死地,父兄子弟尽在江表,就孙琳不欲来,主上及其亲戚,岂肯听乎?且中国无岁无事,军民并疲;今守我1年,内变将起,奈何舍此,欲乘危徼幸乎?班彝固劝,钦怒;诞欲杀班、彝,二人戄。11月,二人乃越城出降。(上二段引皆书贾介传文帝纪)

是时吴将全怿之兄子辉、仪,在建业与其家内争讼,因摧母将部曲数十家奔寿春降魏,而悍与兄子靖,及全端弟翩、缉,皆将兵在寿春城中。于是,司马昭用黄门侍郎钟会之计,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康入城告悍等,说吴中怒悍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12月,懌等乃帅军数千人开门出降,城中因以震戄,不知所为。是月,蜀姜维闻分关中之兵以赴淮南,亦率数万骑出骆谷击魏。

甘露3年正月,诸葛诞、文钦、唐咨等,大为攻具,出攻司马昭之南团,昼夜猛攻五六日,欲突围出。围上诸军临高发石车(炮车)火箭,破其攻具,矢石雨下,死伤蔽地,血流盈壍……乃复还城。是时城内粮食将竭,出降者数万口。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原与诞有隙,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因杀之。钦二子鸯、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赴之急众不为用,遂单身越城出降。司马昭乃使鸯虎率数百骑巡城呼曰:“文钦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又以鸯虎为将军,赐爵关内侯。于是,城中兵多怀归命之心。司马昭亲自临围观城,见城上持弓者不发,乃曰:“可攻矣!”遂四面进军,同时登嫡攻击。是年2月二十日遂克寿春城,诞窘急,单马将其麾下,突小城欲出,魏军司马胡奋追击斩之。夷诞三族。吴将于诠免胄冒阵而死,唐咨、王祚等皆降。是役平淮南之乱,凡历8月余,诚司马昭当政后一最艰巨之事。5月,诏以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河东、平阳),加九鍚,昭前后九让乃受。司马昭之克寿春,钟会谋划居多。昭因此亲待日隆,委以心腹之任,时人比之子房。是役,王基以破寿春之功,昭以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上引三国志卷二十八诸葛诞传及晋书卷二文帝纪)

(八)司马昭废立魏帝:景元元年(公元260年)4月,魏帝髦时年二十,见威权日去,下胜其忿。5月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絰,散骑常侍王业等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吾不能坐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皆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愿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

“帝出馕中黄素诏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惧,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告昭,呼经欲与俱,经不从。帝遂拨剑升辇,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鼓噪而出。昭弟屯骑校尉伷,遇帝于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伷众奔走。中护军贾充率兵自外入,逆与帝战于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骑督成悴弟太子舍人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司马公畜养汝等,更为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闻也。济即抽戈前刺帝,殒于车下。魏帝髦既死,司马昭遂迎燕王宇之子(武帝操之孙)常道乡公璜(改名奂)为帝,是为元帝。

时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