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糖尿病
42908200000002

第2章 糖尿病基础知识(2)

②运动神经:可见单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③植物神经: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以及阳痿等。

3.长期病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1型糖尿病患者在最初2年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2%,15年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98%。

2型糖尿病患者20年以后,使用胰岛素或不使用胰岛素病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分别为60%和84%。

早期视网膜病变可出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等背景性改变,晚期则出现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变,此期病变往往不可逆,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虽然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延缓、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但是不能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第二节)糖尿病的临床确诊

一、在什么情况下尿糖容易出现阳性而血糖正常(1)有15~25%的正常孕妇,尤其在妊娠后几个月,有肾性糖尿,分娩后尿糖消失。肾性糖尿并不受食物量和胰岛素的影响,而受肾小球滤过率等的影响,故可见尿糖阳性,但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都正常。

(2)少数正常人,在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等之后,可出现暂时性糖尿,但血糖正常。

(3)进食大量的果糖或半乳糖,可引起尿糖阳性,但血糖正常。

(4)一些药物如吗啡、链霉素、非那西汀等可出现尿糖假阳性。

(5)糖尿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当血糖值正常时,常见尿糖阳性反应。

出现尿糖,目前认为主要有4个方面的因素:①肾小球滤过率;②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③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④肾糖阈。

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和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便会出现尿糖;如果有动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增高,而肾小球滤过率低,葡萄糖肾糖阈值增高,糖尿病人血糖超过250毫克/分升时,尿糖却一直是阴性。所以认定糖尿病不能单纯以尿糖为标准。要综合地看症状和血糖。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当血糖高而尿糖呈阴性反应时,应首先排除尿糖试纸、试剂有无失效的情况,其次应了解尿糖的产生取决于肾糖阈的阈值和血糖的高低。正常人肾糖阈值为160~180毫克/毫升,肾糖阈低或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尿糖,但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如肾小球硬化症等)时,肾小球滤过能力降低。肾糖阀值升高,虽然血糖高而尿内不排糖,所以尿糖检查可呈现阴性反应。因此,糖尿病人不能单纯以尿糖来衡量糖尿病的轻重。

二、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的意义

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上肢的肱动脉、桡动脉及下肢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大血管进行检测,常可以发现脉搏传导时间明显缩短,血管搏动波上升时间明显延长,血管管径变小,内膜增厚,血流变慢或血管内层斑块形成,提示血管退行性致变血管弹性减退、管壁僵硬及斑块形成。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血管狭窄、斑块、闭塞的部位,以利及时进行治疗。

(第三节)糖尿病人的特点

一、糖尿病病人的微循环

糖尿病病人的微循环包括微血管病变,血流障碍。血流理化特性的改变。糖尿病病人几乎全身的微血管壁的基底膜均有改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所以糖尿病人微血管发生扭曲、打结、生成不足或有血管瘤形成,在其他代谢异常共同作用下,发生血流缓慢、淤滞、阻断、渗出、血管壁脆性增强。

二、糖尿病病人的骨密度

糖尿病在中医讲,主要是肾虚,精血、津液产生不足,属全身性代谢异常。过去主要讲降糖治疗,对骨密度方面不重视。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发现糖尿病患者有骨质量下降现象或出现骨质疏松。所以要做骨密度测定,以便有效治疗。

(1)与饮食结构有关:由于偏食、贪食而过量摄入糖、脂肪,使人体代谢失常,抗体下降。

(2)食品中的附带物质:如色素、其他添加剂、保鲜剂等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影响细胞生长代谢。

(3)饮食量增大,活动量减少。

(4)由于种种原因使抗体下降、细胞而终成糖尿病。病毒感染侵犯,以致损害胰岛。

三、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误区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病情控制和治疗比较复杂,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并发症多样,加之疾病的长期影响,需严格而细致的饮食控制及持续很多年乃至终身的药物治疗,对每个病人的承受力和耐心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对病人的家庭也会造成心理负担和医药费用的巨大消耗。因此,从糖尿病发病之初,病人就面临着一系列心理问题,如从初患病时的不能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到其后对需要长期的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等治疗方案的厌烦和不能完全遵从医嘱,以及对“这种病反正是要拖一辈子,治不好了”的绝望感,还有对糖尿病并发症如失明、尿毒症、老烂脚等的恐惧感等;总之,整个患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这也是不难理解的。相当比例的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部分病人存在糖尿病并发的性功能障碍,少数病人由于急性、慢性并发症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这种心理障碍和疾病本身造成的器质性病变的多重影响,使广大糖尿病病人了错误的认识,不能依从多种治疗手段,而会直接导致治疗疗效欠佳或治疗失败。

四、糖尿病病人的性格特点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外通过填写“人格量表”等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糖尿病病人常有较多的躯体不适感,过分关注身体健康,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向家人或医生诉苦并企图博得同情。有的病人有较多的抑郁倾向和无用感,情感经常不稳定,申诉多但又回避心理问题。部分病人有过分掩饰自我,倾向于用否认和压抑来应付外来压力。这些病人较少侵略性,不易感情冲动,缺乏自主性。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漠视而更多地抱怨身体的不适。另有对病人调查的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易焦虑、紧张、郁郁不乐、情感反应强而较长时间难以平复,心境常有起伏,对健康过分担忧,但又有较高的掩饰倾向。总之,糖尿病病人最多见的人格特点是疑病、抑郁症、焦虑症甚或癔症。

五、糖尿病病人的抑郁反应

病人罹患糖尿病以后,由于缺乏糖尿病的知识或初发时由于医生的解释不充分,再加上断断续续地道听途说“糖尿病吃药要吃一辈子,治也治不好。只能服药控制血糖”,还有要“吃苦头,像被判了无期徒刑,一辈子不能多吃饭,不能吃水果”,糖尿病厉害得很,会导致眼睛失明、腰子坏掉、老烂脚”,等等,致使不少病人产生恐惧心理,情绪低落,以致觉得“活着没有多大意思”,“吃也不敢吃,治也治不好”,这种念头一旦在心中生根,就产生了抑郁表现。抑郁发作时症状不一而足,但都是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抑郁反应产生后,可使病人不愿遵从治疗,免疫功能降低,容易患感染等并发症。如果导致社会性退缩,就会少语、自闭,严重时有自杀的危险。

六、糖尿病病人容易感染

糖尿病病人容易感染是糖尿病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高血糖为糖尿病的重要指征,是感染的发病根源由于血糖浓度高,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降低了预防感染的能力,如皮肤的念珠球菌,尤其是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这些细菌在高浓度的葡萄糖组织中极易生长,因此,肺炎、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极为常见。

2.糖尿病病人体内代谢紊乱,抗病能力显著下降尤其是在酮症酸中毒时,粒细胞动员受到抑制,白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吞噬能力减弱,炎症反应性明显下降,抗体生成亦降低,故对于酮症酸中毒的病人应予抗感染治疗。

3.糖尿病容易发生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易引起血流障碍,抗体分布减少,影响了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故易发生感染。又由于血流量下降,组织缺血缺氧,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可发生组织变性和坏疽,这种现象多见于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