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老年人口基础知识
一、老年人年龄的划分
人在经过中年鼎盛时期以后,生理功能降低,体力衰退,逐渐进入老年期。衰老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同一年龄的个体,因遗传因素、生活条件及锻炼程度等的不同,其生物学的老化往往有很大差异。即在同一年龄段有的人精力充沛,记忆力、工作能力与以前几无差别,但有些人可能出现种种衰老的迹象。尽管如此,中年和老年总要在年龄上划分。
现在以60~65岁作为进入老年的起始年龄已被人们接受。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外观形态的变化自然一目了然,如须发渐白、稀疏,额头、眼角出现抬头纹、鱼尾纹,眼皮松坠、肿胀,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褐色斑,反应迟钝,步履蹒跚等。代谢及生理功能有哪些变化呢?下面将简单列举人体衰老过程中主要的生理功能变化。代谢功能改变——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人体在生命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变化,新的组织不断形成,旧的分解,这就是新陈代谢。基础代谢是指在静卧状态下,在适宜的气温环境中为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消耗的能量,单位时间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医学上常用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作为观察新陈代谢的指标之一。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减少,结果是能量消耗减少。
人体成分改变——人体组成成分随衰老而发生缓慢变化,人体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前三项称为瘦组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脂肪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脂肪在体内分布也在改变,更多地分布在腹部及内脏器官周围。
器官系统功能改变——消化系统的变化,如牙齿松动、脱落,会影响食物咀嚼。舌上味蕾减少,使老年人的味觉明显减退,对甜、咸味都不敏感。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下降,影响对食物的水解及消化,导致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率降低。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同时增加了有害物质在肠内的停留时间。此外,心脏功能降低,心搏输出量减少。脑功能、肾功能、肝代谢能力均随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伴随老化进程的发展,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使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伤害及各种疾病更为敏感,整个机体的协调作用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会减退。
老年人的体成分、新陈代谢、器官功能等的改变是一个生理变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可因疾病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加速或延缓。老年人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加强身体、心理各方面的保健对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推迟生理功能老化进程尤为重要,在膳食营养方面的妥善安排与调整亦是重要措施之一。
三、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专家委员会提出,以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其八条建议及其解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均适用于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自身的特点被列为特定人群之一,在膳食指南中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出两条补充建议。
即:①食物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②积极参加适度体力活动,保持能量平衡。老年人在膳食安排、食物选择、烹调方式上应作相应调整。
1.能量
限制总能量的摄入,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必须充足。老年人基础代谢比青壮年时期下降10%~15%,能量摄入60岁以后应较成年期减少20%,70岁以后减少30%。每天能量摄入约8000焦(1600~2000千卡)即可满足需要。
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加上日常活动量减少,因而总能量摄入不宜过多,否则容易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而引起超重、肥胖。众所周知,肥胖是很多慢性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除了限制能量摄入以外,另一方面,老年人要经常适量活动。运动量、运动方式及时间因人而异,以达到能量平衡,维持适宜体重。
能量摄入与消耗量以能保持平衡维持正常体重为宜。正常体重的简易计算法为身高(厘米)减去105,±10%范围属正常,高出10%~20%为超重,超出20%以上为肥胖,低于正常体重10%为消瘦,低于20%,则为严重消瘦。目前较通用体质指数(BMI)衡量体重是否理想和正常。
体质指数以体重(千克)/身高(米2)表示,正常值为18.5~25,超过或低于此范围为超重或消瘦。
2.蛋白质
由于进食量减少,消化功能减退,食物的消化及吸收率下降。而老年人对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需要并不低于成年人,因此在进食量减少的情况下,要注意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及微量营养素。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为60~70克,与成年人相同。因饭量减少,即摄入的总能量低,由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12%~18%,这一比例高于成年人的12%。又因老年人胃肠道吸收能力较差,因此膳食蛋白质中应有一半为生物利用率高的优质蛋白质,即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如禽肉、鱼、瘦肉及豆类。由于老年人咀嚼不便,可多食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另一方面,老年人肝、肾功能降低,蛋白质可加重肝、肾负担,也不宜过多摄入。
3.脂肪
脂肪是重要的营养素之一,能提供较高能量,是机体能量重要来源,可以减轻消化器官的负担。脂肪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提供必需脂肪酸及合成内分泌激素及固醇类物质等。此外,烹调食物中脂肪提供美味,也不可少。但由于脂肪摄入过多与一些老年性疾病有关,因此摄入量要加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不能过高,应限制在总能量的20%~25%,以每日摄取50克为宜,身体肥胖或超重者还应加以限制。
脂肪种类的选择应控制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少于脂肪总摄入量的1/3,如猪油、牛油、羊油及奶油。应以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
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分。饱和脂肪酸在动物油中含量较多,鱼油和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因而应控制其摄入量不超过总摄入量的1/3。摄入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则会产生脂质过氧化形成脂褐质,位于细胞内部使细胞功能减弱。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对人体胆固醇代谢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略有升高。食用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油酸含量最高的有:橄榄油含油酸65%~86%,茶油含油酸约83%,其次是花生油含油酸约41%,芝麻油含油酸35%~49.4%,米糠油含油酸40%~50%,棕榈油含油酸39%~45%,猪油含油酸45%。
4.碳水化气物
碳水化气物也是人体能量的丰要来源。老年人摄入的碳水化物尽可能来自淀粉,减少蔗糖的摄取。谷类、薯类能提供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老年人宜选择多种谷类食品,可因地制宜地选食粗、杂粮,做到粗细搭配,这样可以保存更多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有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糖尿病及结肠癌的作用。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瓜茄,各种水果,绿色或黄红色蔬菜以及粗粮和豆类。果糖易被老年人吸收利用,果糖转变成脂肪的能力小于葡萄糖,老年人可选择水果、蜂蜜等含果糖的食品。
5.维生素与矿物质
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或不能大量在组织中储存,必须经常由食物提供。老年人由于体内代谢和免疫功能降低,对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必须充足。又由于老年人进食量下降,摄入的维生素也相应减少,应注意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维生素A可来自动物性食物及黄绿色蔬菜所含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D可通过户外活动阳光照射在皮肤形成,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食品,如海鱼、鱼卵、肝脏、蛋黄等。
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肉类、豆类及加工碾磨较粗的粮谷类。维生素B2是我国膳食中最普遍缺乏的一种维生素,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肉类、禽类、鱼类,绿叶蔬菜也是维生素B2的重要来源。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近年来对叶酸的研究较多,发现叶酸缺乏与胎儿神经管畸形有关,又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后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叶酸的参考摄入量与成人相同,每日为400微克。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富含叶酸的食物为动物肝、豆类、坚果、绿叶蔬菜和水果等。
大量研究资料证明,膳食中钙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骨质疏松的发生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老年人膳食中应有充足的钙,每天需要摄入800~1000毫克钙,而现在的膳食组成每天仅含400~500毫克钙,因此需要调配膳食,选用含钙量高而且易吸收的食品,食物中钙含量丰富的首选牛奶,每100毫升含钙109毫克,且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小白菜、油菜、芝麻酱、海带、木耳、虾米、小鱼、黄豆、豆制品等含钙均较多。绿叶蔬菜也是日常膳食中钙的主要来源。钙的补充也不宜过多,以免引起肾结石及内脏不必要的钙化。
据报道老年人贫血患病率较高,约为50%,原因之一可能是铁的吸收利用差。动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约为20%。因此,为使老年人获得较充足的可利用铁,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选择血红素铁含量高的食品,如猪肝、家禽和鱼类,同时还应摄入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水果,以利于铁的吸收。
许多老年性疾病及衰老过程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防御机制。体内的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系统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这些物质都可以从食物中取得。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有维生素C、E、A,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锌、硒、铜、锰等。老年人可选用富含以上营养素的食物,如瘦肉、鱼、海产品、豆制品、菌藻类(如蘑菇、木耳、海带、紫菜等)、深绿色蔬菜、黄色瓜果等。
(第二节)健康饮食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