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防的角度看,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同时要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如一氧化碳、汞等)物质;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帕金森病病情发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身心理素质和家庭关怀,有帕金森病人的家庭要保持乐观心情,加上良好的家庭护理和合理的治疗,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在家里,要注意保持病人活动空间的地面清洁,防止病人滑倒。在床边要有夜间照明灯,浴缸和墙上最好安上拉手,方便病人的活动。同时,家属应该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病人保持行动独立。通过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身心护理,病人则大多能保持长久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爱帕金森病人。
四、插鼻饲管的帕金森病患者如何护理
帕金森病晚期或者同时伴有脑卒中的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呛咳,需将鼻饲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供应饮食和药物,以达到维持营养和治疗的目的。
插鼻饲管的方法:
(1)物品准备:无菌鼻饲治疗盘,适宜的胃管,血管钳1把,纱布2块,油球少许,治疗碗和弯曲各1个,50毫升注射器1个,小油布、治疗巾各1块,胶布,棉签,线绳,食具,流汁饮食及饮料等。
(2)操作方法:①对清醒病人应首先讲明插管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合作。插管时采用坐位、卧位均可,清洁鼻腔,润滑鼻腔,左手用纱布托住胃管,右手以血管钳夹持管端5~6厘米处,由一侧鼻孔沿鼻腔缓缓插入,待管进入10~15厘米时,令病人吞咽,渐次将胃管送入胃内。②意识不清或明显痴呆的病人,采取侧卧头后仰位,投下垫上油布治疗巾,当胃管进入10~15厘米时,应检查胃管是否在口腔中盘绕,如有盘绕,稍退,旋动胃管再进,无盘绕时则在密切观察呼吸和吞咽的情况下,轻柔而敏捷地将管送至胃内,并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③认真检查胃管是否进入胃内。其方法是:当胃管插入相当长度(成人为45~55厘米)时,先以注射器抽吸入胃液;或以胃管末端浸于水碗中,观察有无气泡溢出;或从胃管口注入30毫升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上腹部听诊有无沸水样声音,以资证明胃管是否在胃中应拔出,重新插管。④插管经检查完毕后,应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面颊部,准备鼻饲。
鼻饲膳食和要求:
(1)鼻饲膳食的准备:根据病人的情况和需要合理制作鼻饲膳食。
(2)鼻饲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鼻饲管接漏斗灌入或用输液器滴入,另一种是用大号空针缓慢注入。鼻饲的要求是:①首先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给膳食,最后再用温开水冲管。②两次膳食之间可加用果汁、菜汁、温开水等,以增加水分。③每次注入膳食前应用纱布过滤,以防胃管堵塞。④膳食和饮料的温度应在38~40℃,流经胃管的速度不易过快,每次注入量200~4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500毫升。⑤灌注完毕,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线绳扎紧,纱布包好,整理用物,并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1)注意预防鼻饲引起的腹泻:①患者对鼻饲多有一段适应过程,开始时膳食宜少量、清淡,逐渐加量,中午食量稍高于早晚,每日5~6次。②灌注的饮料过冷、过热,均可引起腹泻或胃肠反应。因此,灌注前可以手背侧皮肤测试饮料温度,以不觉烫为宜。③食物、餐具和灌注时应注意卫生,膳食应新鲜配置。④注意膳食的调节,如排便次数多,大便酸臭,可能是进入过多的糖类所致;大便稀臭,呈碱性反应,可能为蛋白质消化不良。
(2)胃管保留时间:一般7~10天更换1次,在末次灌注后拔出,次晨更换,插入另一侧鼻孔。每日应清洁鼻腔,加强口腔卫生,以预防并发症。
(3)注意观察:胃管是否在胃中。在为病人吸痰时可刺激气管造成剧烈咳嗽,或同时出现呕吐反射,使胃内压上升而发生返流现象,有可能使胃管脱出而盘绕在口腔内。
(4)拔管:动作宜轻柔而迅速,以免引起呕吐或返流被吸入气管。
五、男性过量汲取乳制品可引发帕金森综合征最近有研究显示,男性汲取过多的牛奶等乳制品,可引发帕金森综合征。美国环境卫生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57689名成人男性和73175名女性进行了长达9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服用过多乳制品的人很容易患帕金森综合征。调查显示,其中250名男性和138名女性患上了这种病症。汲取过多乳制品的男性比一般男性的患病率高出60%。他们中摄入量最高的是每天达815g,最少的只有78g。特别是男性,其患病率会随着服用量的增多而提高。
调查同时发现,牛奶等乳制品与优酸乳、沙拉相比,表现出的患病关联更显著,而目前,这种相连性在女性身上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研究人员认为,钙、维生素D、脂肪不是引发帕金森症的元凶,极可能是牛奶中含有的农药成分或神经损伤毒素等物质长期堆积在体内而带来的后果。他们表示,对于何种乳制品会引发帕金森综合征以及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六、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如何选择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1)部分核团损毁术:主要是通过对靶点(指损毁的部位)的破坏达到改善功能的方法。目前病灶损毁主要通过射频损毁的方法。这类手术国内已有许多家医院开展,但远期疗效难以预测。
(2)脑深部核团刺激术(DBS):是将头端裸露的针电极植入靶点,电极通过皮下隧道的电线与埋藏在胸壁的刺激器相连接,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到达靶点而抑制其功能,同样可以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刺激术最主要的优点是有一定的可调节范围,通过外置电磁感应设备即可对刺激发生器进行调节,当电刺激时,若出现不良反应,可通过减少刺激强度或改变刺激参数,使之得以解决。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展,完成数百例,近期疗效较好。但是,费用颇高,术后3年或5年、10年的疗效也难以预测。
(3)移植术:是将组织或其他物质植入靶点部位,以期植入细胞代替丧失的神经元功能,能产生多巴胺,而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或将某些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植入,防止神经元进一步变性、坏死,以阻止帕金森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目前,仅有个别病例报道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观察。总体上,95%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是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一定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禁忌证。必须明了,帕金森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也需要服药治疗,当然部分患者可能减少药物的剂量。由于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的某些症状(如震颤、强直),但对其他症状可能无效。因此,仍要服药来解决。
七、人过五十慎防帕金森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神经退化性疾病。神经系统退化,主要影响中老年人,此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年龄越大病人越多,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由于人在患上帕金森氏病后,会出现静止时手、头或嘴都不由自主地震颤,身体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丧失以及体位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帕金森氏病主要由制造多巴胺的大脑细胞等退化所引起,使病人出现手脚不由自主抖动、肌肉僵硬、运动减少、反应迟钝等症状,但退化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据介绍,目前尚无中止帕金森氏病持续进展的疗法,但有多种药物可以减轻症状,主要是抗震颤麻痹药物。不过这些药物都有较强的副作用,严重的可以导致神经错乱。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脑通路活动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大脑深层的丘脑核部位处于过度亢进状态。早先的研究显示,这可能是患者大脑中多巴胺生成机制出现异常的原因。抑制丘脑核部位的活动,可能有助于减轻帕金森氏症病情。现有的手术和大脑深度刺激等疗法就基于这一原理。目前国内有种细胞刀疗法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专家认为,此病易发于老年人群,但是在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家人和自己忽视。专家提醒,假如一旦发现老人有面部表情变少、精神异常等症状,应该立刻尽早治疗。
八、吸烟对帕金森病有保护作用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Hernan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吸烟对帕金森病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实际上,几乎所有病例对照研究均发现,吸烟与特发性帕金森病呈负相关,但吸烟对帕金森病是否真有保护作用一直有争议。Hernan等进行了两项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评估吸烟与帕金森病发病率的关系。
其中一项为护士健康研究(NHS),始于1976年,包括121700名女护士,年龄为30~55岁。另一项为医务人员追踪研究(HPFS),始于1986年,包括51529名男性医务人员(牙科医师、验光师、药剂师、足医和兽医),年龄40~75岁。两项研究均终止于1996年。
结果显示,在NHS20年追踪期,有153例经医师证实的帕金森病新患者,HPFS10年追踪期间,有146例帕金森病新患者。60岁以后帕金森病发病率陡增,在所有年龄组中,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在两项研究中,吸烟者帕金森病发病率均较低。帕金森病发病率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吸烟者比,年吸烟量≥45包者帕金森病发病率最低,开始吸烟年龄与帕金森病发病率无显著关系。研究人员对饮酒量和咖啡因摄入进行校正后,结果改变不大。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在所有年龄组,吸烟者死亡率均高于不吸烟者。
该研究发现,尽管不能排除帕金森病患者讨厌吸烟的可能性,但吸烟对帕金森病发病仍具有保护作用。当然,与吸烟的致癌性及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相比,吸烟减少帕金森病发病率的好处就显得无足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