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癌症
42905500000001

第1章 癌症综合常识(1)

(第一节)癌症基础知识

一、癌症的早期诊断

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万人,我国也有1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为了降伏这一绝症,科学家们付出了极大努力。但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找到攻克癌症的办法。因此,癌症的早期诊断很重要。

体检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体检中各项血液检查指标,B超、X线、肛门直肠指检,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乳腺钼钯摄片等都是常用的筛查肿瘤的方法。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2.妇科体检中巴氏涂片

采用巴氏染色的方法,可检测早期宫颈癌,检出率约60%~70%。

3.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及病变。

4.X线胸片

X线穿过人体后,因器官、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

5.肛门直肠指检

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厘米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

6.胃镜和肠镜

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可疑病灶可做活检确诊。

二、癌症如何拖垮人体

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良性肿瘤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恶性肿瘤还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

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来,人体这个生物机器运行得天衣无缝,然而癌症改变了这种情形,它的任务就是破坏。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拖垮人体。但是,肿瘤不像病毒,不是体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组织一样,因此机体无法对它进行识别免疫。

三、癌细胞由何而来

人体其实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社区。每个细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时该生长分裂,也知道怎样和别的细胞结合,形成组织和器官。而构建不同组织的“图纸”,就是基因。

很多人说,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只不过没发展起来。从医学上讲,如果能查出癌细胞,就可以诊断这个人患癌症了。所以,这种说法并不正确。现在医学家认为: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绝对不是人人体内都有癌细胞。

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为了“管束”它,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而抑癌基因却变得弱小。因此,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多把“钥匙”一起用,才能启动“癌症程序”;“钥匙”越多,启动机会越大。

我们还无法破解所有“钥匙”,因此还无法攻克癌症。

肿瘤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以此类推。比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时间平均是33天;乳腺癌倍增时间是40多天。由于癌细胞不断倍增,癌症越往晚期进展得越快。

四、癌症怎么转移

癌细胞是非常“贪婪”的,它会跑到它可能到达的任何地方,而路径主要有3条:淋巴转移一般最早,因此进行肿瘤切除时,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放疗除了照射原发肿瘤病灶外,还要照射周围淋巴结。淋巴系统遍布周身,是癌细胞转移的理想及首选通道。淋巴转移往往由近及远,如乳腺癌首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之后转移到锁骨上、下淋巴结,甚至对侧腋窝淋巴结。直接侵入血管或经淋巴管进入血管的癌细胞,会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如肺、脑、肝和骨等,这就是血行转移。胃肠道癌常转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肾癌、骨肉瘤等常转移到肺,肺癌易转移至脑,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化疗就是为了避免癌细胞通过血行转移,而用药“沿途”消灭癌细胞。

还有一种转移比较少,就是种植转移。癌细胞如果从肿瘤表面脱落,“掉”在胸腔、腹腔和脑脊髓腔等处,就会“生根发芽”。发生地一般在这些空腔的下部,如肋膈角、直肠膀胱窝、颅底等处。

平常人们总爱说什么东西致癌,其实,我们还不能说只要不吃什么就不会得癌,或者接触什么就会得癌。现在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因素是诱发癌症的必然因素。战胜癌症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期癌症大都可以治愈。为此,我们一是要定期体检,二是不舒服就要看一些症状可能与癌症有关,不要感觉到痛了才去看医生。

(第二节)癌症预防知识

一、坚持运动可防癌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报》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披露,科学家调查发现,中年人坚持定期而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可预防结肠癌。研究人员自1977~1988年,对哈佛大学男校友1.7万人按少运动者、适度和强度运动者分成两组,进行健康及运动模式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坚持定期(每周2~4次)适度或强度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比率只有很少运动者的一半。此外,常运动的人也不易患糖尿病。

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则对1925~1981年间从美国10所大学毕业的5000多名女性进行了追踪调查,据资料分析,在学生时就开始经常运动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妇女,发生乳腺癌和生殖系统癌症的危险明显下降,平时不太活动的妇女其乳腺癌发生事高近1倍,生殖系统(子宫、卵巢、宫颈等)癌发病约高1.5倍。

研究人员说,运动妇女的癌发病率低与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有关,这种激素在女性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常运动的妇女身体都较为结实,没有过多的脂肪积聚,雌激素分泌量比肥胖妇女要少。

国外运动专家不久前对经常参加长跑的人进行为期8年的研究还发现,长跑运动能防癌。常常进行长跑锻炼的人发生癌症的机会仅为不长跑的人的1/7,即使患上癌症,也都能经治疗而康复。有关专家认为,跑步锻炼能提高肺活量,增加氧气吸入,促使汗液排泄,增强抗癌白细胞的制造能力,并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等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助于人体不断抗击癌细胞的侵袭,使癌细胞难以生存。

二、情绪抑郁与癌

情绪是人们心灵的一面镜子,大脑活动的表露。目前国外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癌肿是一种心理生理性疾病,即由情绪抑郁引起。英国医学研究人员调查了250名癌肿病人,发现有150名在发病前精神上受过严重的打击,调查结果表明,情绪压抑容易患癌。

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其癌肿出现之前存在情绪抑郁,若长期过度的抑郁情绪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使心理平衡破坏,进而产生生理机能的紊乱和免疫机制的麻痹,这可使人体内原来潜伏的恶性细胞激发增生,而形成恶性肿瘤。有人认为情绪抑郁可直接促使正常细胞发生异常变化,以致演变成癌细胞。

在现实生活中,常可见到某些人一旦患了癌症,情绪会变得更加低落,焦虑不安,悲伤不已,忧心忡忡,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这也是癌症病人病情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反,一个人不论是健康还是患病时,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医学家们使用心理学方法,对200多名晚期癌症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其存活时间比预期的长两倍多。这真是:行宽心和是一药。事实证明,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每个人必须培养自解、自语、自强、愉快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面貌,才能颐养真气,祛疾增寿。

三、脂肪与癌症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它是体内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又可增加食欲的感官性质和饱腹感;脂肪内的脂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还能减轻及迅速恢复放射线所造成的皮肤损伤。因此,经常适宜进食一些脂肪饮食对机体有益。

但是,过多地摄入脂肪,则可能适得其反,而引致疾病。高脂肪饮食易使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胆石症,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高脂肪饮食易得癌症却鲜为人知。

在众多的癌症中,并不是每种癌症都与高脂肪饮食有关。最易受高脂肪饮食影响的癌症除结肠癌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也与高脂肪饮食有关。

在进食高脂肪膳食的人群中,尤其是体重超过标准40%的人中,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因为多食高脂肪饮食可使胆汁类固醇和胆汁酸的分泌增加,同时也由于该类饮食可使大肠中的菌群组织发生变化,从而使胆汁类固醇及胆汁酸转化为致癌物质;尤其当饮食中纤维素的含量较少时,可使粪便容量减少,使各种致癌物质在大肠中的浓度提高,在肠内停留的时间也延长,因而增加了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

另外,经常食用高脂肪饮食的人往往使身体大量地排镁和干扰了体内维生素E的平衡,使体内镁和维生素E缺乏。镁是人体内抗癌“卫士”的主要成员之一,而维生素E是体内的抗氧化物质,能保持细胞不易受癌症的侵害。这两种物质的减少,使机体对致癌物质的抵抗力下降,人就更会容易患癌症。

高脂肪饮食与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也较密切,因脂肪中有一类物质叫类固醇,它经常会转化为体内的激素,因而对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这类激素靶器官肿瘤的发病有影响。有些研究还认为,脂肪氧化酸败后的氧化产物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故在日常生活中防止油脂性食物酸败,并避免吃酸败脂肪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