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有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还可以出现骶尾骨症状、小腿水肿、肢体多汗等较为少见的症状。
患者在经历突然闪腰、扭伤或搬举重物等诱发因素后,出现腰痛、下肢串麻、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时,就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自我观察和检查,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1)在急性扭伤后,是否有跛行,如一手扶腰或患侧下肢怕负重而呈一跳一跳的步态,或是喜欢身体前倾,而臀部凸向一侧的姿态。
(2)腰椎是否因为试图避免疼痛而向一侧偏弯,偏弯后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
(3)轻轻咳嗽一声或数声,尝试腰痛症状是否加重。这种尝试不一定要刻意去做,在平时咳嗽、打喷嚏、大小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都有可能引起腰痛,因此,只需在日常活动中稍加注意观察即可。
(4)仰卧位休息后,如果疼痛仍不能缓解,可尝试在侧卧位、弯腰、屈髋、屈膝时疼痛症状是否缓解。
(5)俯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轻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确的压痛。
(6)仰卧位,然后坐起,观察患侧下肢是否可因疼痛而使膝关节屈曲。
(7)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上面介绍的几种自我检查方法,患者可选择几项进行。一般如有几项符合都应怀疑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不过真正确诊,尚需请医生进一步检查证实。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
目前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多种多样。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采用的一种十分简单,但又较为有效的措施,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
(2)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用疗法之一。牵引疗法历史悠久,目前牵引疗法的方法已获得很大的发展。
(3)腰围和支持带:腰围及支持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目的是制动,可使受损的腰椎间盘获得局部充分休息,为患者机体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4)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具有方法简便,舒适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法之一。
(5)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疗法、耳针疗法、电针疗法、刺血拔罐法、手针疗法、刮痧疗法等。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掌握等优点。
(6)封闭疗法:封闭疗法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由于它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所以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它包括痛点封闭疗法、硬膜外腔封闭疗法、椎间孔神经根封闭等方法。
(7)中西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一般仅作为一种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8)其他:如物理疗法、气功、医疗体育等疗法。
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育疗法
(1)旋转复位手法:主要是利用躯体的杠杆作用,使腰椎旋转及屈曲,充分发挥旋转牵引力的作用,使松弛的韧带紧张,予突出物一挤压力,并使椎间盘恢复高度,髓核腔隙加大、压力减低,将突出物完全或部分吸回,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2)牵拉缠腰复位法:这一方法拉力稳妥,人为损伤小,患者痛苦少,且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疗效较好,比较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踩跷法:医生应用自身的重力,双脚施用不同的术势,着力于施治部位的踩踏,称为踩跷法。踩跷法是推拿疗法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术式,也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与手法治疗相似的效果。
(4)医疗体育法:它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又一重要手段。所谓医疗体育,就是利用机体自身各种机能,结合体育活动和自然因素来治疗疾病和创伤,促进机体康复,恢复劳动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医疗活动。医疗体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病人自我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过程。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进行刮痧治疗
刮痧疗法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众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作的刮痧板,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缓解疼痛、排除毒素等作用,是一种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自然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缓解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八、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下推拿手法
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已基本肯定。
可是一般的推拿治疗所需要的疗程较长,每次推拿仅能短暂缓解,要想获得稳定的效果,需要进行多次推拿治疗,有时为了巩固疗效,甚至要进行数十次推拿治疗。我国医务工作者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结合西医手段,开展了麻醉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分别采用针麻、耳针麻醉、局麻、腰麻、硬膜外麻醉、静脉麻醉等方法,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痛觉消失,肌肉充分松弛,有利于推拿时腰和下肢的关节活动度增大,推拿力量容易达到病变部位,这样只要施行1次手法,就可获得较好疗效。其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有静脉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几种。静脉麻醉一般采用硫喷妥钠、度冷丁、氯化琥珀胆碱等去极化类肌松药。硬膜外麻醉一般采用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100毫克,加地塞米松10毫克,加0.9%氯化钠液3毫升。
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对抗牵引、直腿抬高、伸踝、推扳、推运等手法,均有可能使椎间隙增宽,减少椎间盘受压,以创造突出的髓核恢复原位的机会。此外,推拿手法还有牵拉坐骨神经及神经根部的作用,使长期形成的粘连获得松解。
九、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方法缓解腰、腿部症状,并可配合正规治疗,增强疗效,同时也可通过自我按摩恢复体力,巩固疗效。
1.腰部的自我按摩
(1)搓法:患者端坐,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对搓10次,待发热后,紧按两侧腰眼处(第3腰椎棘突左右各3~4寸的凹陷处)。稍停片刻(3~5次呼吸),两手掌顺着腰椎两旁,上下用力搓动,向上搓到两臂后屈尽处,向下搓到尾骨下的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之间)。连续36次。
(2)捏法:患者姿势同上。双手拇指和食指同时夹住脊柱正中的皮肤,从与脐眼相对的命门穴(第2腰椎棘突下)开始往下捏,捏一下,松一下,直至尾椎。如此捏脊4次。
(3)摩法:患者姿势同上。两手轻握拳,拳眼向上,以掌指关节突出部分在两侧腰眼处作旋转揉摩。先顺时针方向旋摩,再逆时针方向旋摩,各18圈。两侧可同时进行,也可先患侧后健侧进行。
(4)叩法:患者姿势同上。两手轻握拳,拳眼向下,同时用两拳的掌面轻叩骶尾部(以不痛为度)。左右拳各叩36次。
(5)抓法:患者姿势同上。两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于腰侧不动,其余4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注意不能留指甲,以免抓破皮肤)。两手同时进行,各抓擦36次。
2.下肢的自我按摩
(1)揉臀部:患者站立位。健侧手叉腰,患侧以手掌置于臀部自上而下以掌根回旋揉动肌肉。揉36次。
(2)捏揉下肢外侧:患者端坐,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捏揉同侧大腿外侧,并顺势向前弯腰,一直捏揉到踝外侧。揉捏36次。
(3)捏揉下肢内侧:接上手法,双手绕到大腿内侧,由下而上顺序捏揉,直到大腿根部。揉捏36次。
(4)捏揉小腿:患者坐位,“二郎腿”样将患侧小腿架于健侧大腿。双手捏揉小腿内侧、外侧、后侧,由膝至踝。重复36次。患侧、健侧交换,健侧同患侧一样捏揉36次。
(5)搓脚弓:接上手法,捏踝后,顺势搓揉脚弓。重复36次。左右交换。
3.自我点揉穴位
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我点穴可以选择委中,是谓“腰痛委中求”。患者在捏揉小腿、脚弓后,用对侧拇指指腹在委中穴上(委中穴位在胭窝横纹中央处)用力点揉片刻,也可缓解腰痛。此外,可选择环跳穴(环跳穴位于臀部外上部、压痛最明显处),用力点揉片刻,可缓解下肢症状。
4.利用按摩机械
有条件的患者还可利用按摩机械自我按摩。常用的家庭按摩机械有电动按摩椅、电动按摩器等。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腰围的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腰围应注意以下几点:(1)腰围的规格要与腰周径及长度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以下。腰围后侧不宜过分平凸,一般以平坦或略向前凸为宜。
(2)腰围佩戴时间要根据病情适当掌握,一般整个使用时间以3~6周较为适宜,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且在睡眠、休息及不痛或轻度疼痛时,要适当摘下腰围一段时间。
(3)腰围佩戴后仍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地活动,一般以完成正常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活动为度。
(4)在使用腰围期间,还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以防止或减轻腰肌的萎缩。腰背肌锻炼还可防止粘连形成,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
十一、适合非手术疗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可以说,非手术疗法适合于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即使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非手术疗法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下列情况下,首先必须考虑非手术疗法:(1)首次发病,除有明显的马尾神经损害症状(即下肢肌力减弱,甚至瘫痪,相应的感觉障碍或异常,小便失禁,排尿障碍等),否则不宜手术。
(2)病程虽长,但症状及体征较轻的患者。
(3)经特殊检查突出物较小的患者。
(4)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如年迈、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非手术疗法。
(5)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在非手术治疗的同时,边观察,边治疗,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明确诊断。
(6)有手术或麻醉禁忌症的患者及不同意手术的患者,也应采用非手术疗法。
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饮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仅应积极及时治疗,还应注意日常饮食习惯:(1)中医认为,感受风寒湿邪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因素,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忌食寒凉之物,注意腰部保暖。
(2)宜食清淡饮食,中医认为过咸的食品能伤及肾脏,而肾虚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因素。
(3)要慎食煎炸之品,因这类饮食易导致便秘,使腹压增高,加重腰腿痛症状。
(4)可选用一些祛风寒、活血通络、补益肝肾之药膳进行饮食调护。
(第三节)慢性腰痛
一、慢性腰痛患者疗养须知
慢性腰痛患者,若是具备疗养的条件,可适当安排一定时间的疗养。疗养,可利用自然界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物理化学因子,如矿泉、海水等,达到缓解腰背部疼痛不适症状,改善运动功能,以利于恢复机体功能的目的。
通常来说,没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生活可以自理,也没有合并其他严重内脏系统疾病的慢性腰痛患者,都适宜进行疗养。对疗养地的选择一般也无特殊的要求,但以有温泉的地区为最佳。
在疗养地进行疗养时,慢性腰痛患者可以接受常规的物理疗法,如间动电疗法、红外线疗法、石蜡疗法、拔罐疗法等;进行着重以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为主的体育疗法,如医疗体操、太极拳、医疗步行等方法;为缓解疼痛,可采用封闭疗法,或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等药物的药物疗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可利用疗养地的自然因子进行治疗。例如氡泉浸浴、治疗泥泥疗等,这些在治疗慢性腰痛上更具有特色。
慢性腰痛患者一般要避免寒冷、潮湿的刺激,以防加重症状。疗养地即可满足此项要求,而且在疗养院中,可利用秀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等条件进行景观治疗。这对慢性腰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治疗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慢性腰痛患者的氡泉浸浴疗法
所谓氡泉浸浴疗法,就是利用含氡量较高、并带有一定弱放射性的温泉,使患者机体充分接受矿泉水的温度、浮力、压力、弱放射性作用和化学成分等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从而达到一系列积极的生理效应的治疗方法。慢性腰痛患者采用这一疗法可相应取得较好的医疗效果。
慢性腰痛患者进行氡泉浸浴的水温一般为34~35℃,基本上以微温浴为主。患者可每日进行三次,每次20~30分钟的全身浸浴,12~20次即可获得一定的效果。除了一般的浸浴方法之外,患者还可接受波浪浴、旋涡浴、浴中加压喷注、水下按摩等其他水浴疗法。波浪浴和旋涡浴是利用人工或机械方法使浴池中的水不断地发生规则或不规则波动,以增强对腰背部的机械刺激,利于慢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浴中加压喷注法则是在浸浴同时用水枪从水下向腰背部喷射经过加压的热矿泉水。水枪距离以产生轻快感和轻度压迫感为宜,治疗时间为每次15~20分钟。水下按摩法则是在浸浴的同时由按摩师根据病情对患者腰背等局部施以一定的手法治疗。上述治疗方法都可以通过对腰背部的刺激,改善局部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强神经、肌肉的营养和止痛。
三、慢性腰痛患者的泥疗
治疗泥是指含有矿物质、有机物、微量元素和某些放射性物质,并具有医疗作用的泥类。在许多有条件的疗养院开展泥疗,对治疗慢性腰痛具有一定的作用。
泥疗的治疗作用包括:①治疗泥由于热容量小,并有一定的可塑性与黏滞性,可影响分子运动而不对流,所以其导热性低,散热过程慢,保温性能好,在腰背部进行泥疗时能长时间保持恒定的温度而具有较好的温热作用。②当治疗泥中的各种微小砂土颗粒及大量的胶体物质与腰背部皮肤密切接触时,对局部可产生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刺激,起综合的机械作用,从而具有类似按摩的疗效。③治疗泥尚有一些化学作用和弱放射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体液传导和直接作用,使慢性腰痛患者机体产生综合效应。
慢性腰痛的泥疗温度一般为37~43℃。通常从37℃开始,然后根据患者适应的情况逐渐增加温度,或者可先进行矿泉浴,适应数分钟后再进行泥疗。治疗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患者适应后也可逐渐延长,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后可有一定疗效。治疗时可采用全身泥疗法或腰背部局部泥疗法。局部泥疗法包括:①局部泥敷:将加热的治疗泥放在调泥台上搅拌或加入冷泥冷却,调到比所需温度高7℃左右,敷于腰背部。②局部泥浴:用水将泥调稀,放在特制的木盆或瓷盆中进行泥疗。③局部泥罨包:将加热的泥装入袋中,然后贴敷于腰背部,用绷带固定。④间接泥疗法:将治疗泥放在腰背疼痛处的附近。
一般在泥疗结束后,用35~37℃的温水冲洗治疗部位,必要时,可用毛刷刷净。冲洗时间不应超过8分钟,冲洗时禁用肥皂,避免降低疗效。治疗结束后要卧床休息30~40分钟。
四、慢性腰痛的沐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