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阜康钱庄在最危急的时候也应该得到官府的支持,之所以没得到这些支持,恐怕不是因为大清朝廷特别腐朽,而是因为阜康钱庄倒闭的原因非常特殊。
怎么个“特殊”法儿?后面你会看到。
当然,胡雪岩并没接受德馨提供的银子,因为他很有把握解决眼前这个“突发事件”。
自己有二十三间钱庄,二十六家当铺,两千万两身价!一次挤兑就想打垮这个纵横商场三十年的大清国商界第一强人吗?
咱们都知道,此时胡雪岩手里正压着一万五千包上好的“辑里湖丝”,传说这些生丝“价值两千万两白银”。说到这儿,咱们又得把“谣言”掰一掰了。
要说胡雪岩前前后后一共囤丝一万四千包到一万五千包,这是有根据的,但要说这些丝价值两千万两白银,这就又是谣言了。
因为在光绪九年这一年里,大清国全国出口生丝的总额只有一千九百二十五万八千四百六十九两白银。
胡雪岩就算是个神仙,他一个人能把全大清国所有的丝都“囤”走?就算老胡有这个财力,有这个本事,那大清朝廷能答应吗?
前面已经说过了,胡雪岩所囤的,主要是浙江湖州一带出产的“辑里湖丝”,所以他想要垄断的是一个“品牌”,而不是一个行业。这么算来,老胡囤丝的数额绝不可能有两千万两白银。客观估计,这一万四五千包丝,应该价值七百万两白银到八百万两白银。
现在,这些丝全都压在库里了。但“辑里湖丝”是“世界丝王”,它真的很值钱!所以只要胡雪岩肯大幅降价,他仍然能收回投资的一大部分——至少能收回五百万两白银。
当然,在一笔生意上就损失两三百万两白银,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可胡雪岩手里拥有两千万两白银资产,四十九家店铺,他当时每年的纯收入都有上百万两白银。所以两三百万两白银的亏损还不至于压垮这个巨人,几年时间,老胡就能恢复过来。
几年后,胡雪岩一定会重整旗鼓,再来和洋人较量一把。到那时候,以老胡的聪明,他一定会拿出钱来办一家丝厂了。
在上海阜康挤兑之前,胡雪岩一直犹豫着是否把手里的蚕丝低价出手,现在他决定咬咬牙,吃这个亏,把手里囤的生丝变成现银。
3.全军覆没:“辑里湖丝”,是丝中之王,是真正的“软黄金”。只要胡雪岩愿意折价出售,马上就会有人来买。
十月三十日,胡雪岩把自己手里的七千零七十包“辑里湖丝”卖给了英国商人埃特姆森,每包售价三百六十二两五钱,得到现款两百五十六万三千两,经手人徐棣山,合同执笔章辰谷,交款银行是汇丰银行。
这笔交易是有据可查的,交易时间,经手人,售价,都是精准无误的。
这笔银子,就算扣除手续费,杂七杂八全扣一遍,到老胡手里的,怎么也有两百五十万两白银。在之后的几天里,胡雪岩又分两次把手里另外七千包丝全部低价放掉,再次得款两百五十万两白银,三笔生意共收回现银五百万两白银。
五百万两银子应付一次“挤兑”,您觉得够不够?
这五百万两现银,稳稳当当地维持住了阜康钱庄杭州本号。有这笔钱在手里,浙江公库提供的二十万两白银,胡雪岩当然就用不上了。
可这笔银子来得还是有点儿慢,这时候上海阜康分号已经倒了,而宁波的两间分号,也终于先后倒闭了。
不过没关系,杭州阜康总店还稳稳当当在这儿站着呢。所有持有阜康银票的商人和拿着阜康存折的储户,都可以到这儿来兑取现银。
此时,杭州阜康钱庄门外人头攒动,所有手里持有阜康银票和存折的客户都来提款,其中有很多都是从上海和宁波赶来的,这些人,都快急疯了!
而胡雪岩稳坐店面,用刚刚搞到的数百万两白银逐一打点客人,整整一天,杭州阜康钱庄岿然不动。
第二天,正是胡雪岩的三女儿出嫁的日子。
作为一个开钱庄的大财主,胡雪岩平时最注重排场(对他这一类型的商人来说,排场和信誉是挂钩的),这次女儿婚事,他原本也准备大操大办。想不到阜康钱庄偏在这时候出了麻烦,可胡雪岩明白,越是这时候,越要大办!
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
结果第二天的婚事,胡雪岩可真玩儿了命了!大把的钱往外撒,那真是锦绣搭台,金银垫地,车轿彩礼送亲队伍排出几里地去,铺张得一塌糊涂!一场婚礼办下来,硬是砸进去二十万两白银!
这一家伙,杭州城全城轰动!老百姓全跑出来看热闹来了……
阜康钱庄三十年老字号做出来的信誉,胡家三女儿奢侈的大婚,再加上面临挤兑时,阜康银库里层出不穷的雪花纹银,居然渐渐止住了挤兑!
到胡雪岩女儿出嫁的第二天,来阜康钱庄提款的客户明显减少,而阜康银库里,这会儿还有成堆的银子呢……
微笑了一辈子的胡雪岩,此时脸上又有笑容了。他已经在设想,是不是应该迅速让上海和宁波的店铺重新开业。
只要有银子支持,信誉还是可以挽回的,毕竟这间阜康钱庄是三十年的老字号,是整个大清国最大的买卖。
可惜,胡雪岩忘了(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想到过),在他背后还有一个最危险的敌人。就在老胡以为自己已经度过危机的时候,这个真正的杀手,已经出刀了。
电报!光绪九年,大清国各个主要城市,很多都已经通电报了。
是的,就在胡雪岩拼尽全力死撑杭州本号的时候,他 “在生丝买卖上亏损数百万两白银,上海、宁波分号倒闭”这个要命的消息已不胫而走,顺着大清帝国刚刚架设起来的电报网飞一样传遍全国各地!
就在一年前,在大清国,电报网还没建成,装着现银的火轮船和昼夜狂奔的驿站快马还能比危机、谣言跑得快些,可现在,大清国有电报了。
而胡雪岩手里这五百万两现银,却不能像电报一样迅速地汇兑到他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钱庄里去……在他之前,大清国所有商人都从没跟电报赛过跑,现在面对这个恐怖的“妖怪”,胡雪岩彻底傻眼了。
这世上还有像胡雪岩这么倒霉的商人吗?
当他开始囤丝的时候,上海的电报线路还没架好,结果他没得到欧洲发生经济危机的消息,盲目囤丝,吃了大亏。
可就在他的钱庄面临挤兑的时候,这该死的电报网偏偏架通了!于是整个大清国都在同一天里知道了胡雪岩在生丝买卖上发生巨额亏损,都知道了上海、宁波阜康分号倒闭的消息。
十一月初五一大早,镇江,福州,湖南,湖北,京城……除杭州本号外的阜康钱庄另外十九家分号,在同一时间发生了挤兑!
清末史家李慈铭在光绪九年十一月初七(老胡垮掉的第二天),在《越缦堂日记》里记了一笔:“昨日杭人胡光墉所设阜康钱铺忽闭……前日之晡,忽天津电报言其南中有亏折,都人闻之,竞往取所寄者,一时无以应,夜半遂溃,劫攘一空。”
意思是说,昨天(初六,杭州阜康总号垮掉的日子)杭州胡雪岩所设阜康钱庄忽然(注意忽然二字)倒闭,前天(初五,阜康“全国大挤兑”发生这天)申时(就是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忽然(又是忽然)天津收到电报,说胡雪岩在南方的买卖“有亏折”(指生丝巨亏,上海宁波三处钱庄倒闭),北京城里的人们听说后抢着去阜康分号取款,阜康分号一时反应不过来,天黑就垮了,被抢了个精光……
这一段话,把阜康钱庄的真实“死因”说了个明明白白。
而李慈铭在胡雪岩杭州钱庄倒闭的第二天就知道这个消息了,并能把上海、天津、京城、杭州几个地方发生的事件连在一起,写进日记,这又一次向咱们展示了电报的威力。
别说胡雪岩手里这五百万现银应付不了十九间钱庄的挤兑,就算他有本事,有银子,能应付得来,可他手里的现银,也跑不过电报。
光绪九年(1883)十一月初六,除上海、宁波两地三间钱庄已先期倒闭之外,全国各地的另外十九间钱庄都在同一天破产倒闭了。
最后一个倒下的,是杭州阜康本号。因为此时,阜康全国各地分号全面倒闭的消息,又顺着狗娘养的电报线传回了杭州……
到这时候,再多的现银,也已经保不住杭州阜康了。
这天黄昏,胡雪岩呆呆地坐在这间他多少年来一直当成“家”的店铺里,眼睁睁看着自己苦心经营了三十年的阜康本号,在挤兑的狂潮面前不得不上板歇业,曾经坐拥两千万两白银的金融帝国,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这一年,胡雪岩整整六十岁。
三十岁开钱庄,靠着过人的胆识和无比的坚忍一步步走向成功;六十岁破产,败在他从没见过的像闪电一样迅速的新技术电报上。
也许胡雪岩本不该倒下,如果大清国的电报线路能晚一年架通的话!
或者,早一年也好……
4.惨烈的“打狗”:阜康钱庄二十三间分号全面破产倒闭,胡雪岩的命根子断了,所有生意都停摆了,这就像一个人浑身上下都没受伤,就脖子被抹了一刀,把大动脉给割断了……
这时候,左大总督也帮不上忙了,浙江布政使德馨德大人也没咒儿念了。全完了,谁也帮不上胡雪岩的忙了。
这列曾经威风凛凛奔驰了三十年的“火车”,终于缓缓地停在了轨道上。速度,震撼,强劲的气流,响亮的汽笛声,刺眼的灯光,全消失了,旅客们下车了,挂在火车头后面的车厢也被一节节卸下来了,这时候,我们终于可以看清“大清首富”胡雪岩的真实财产了。
二十三间钱庄,破产之后连渣儿都不剩了。银库空了,伙计们散了,店面,大多是租回来的;二十六间当铺,共有资产二百二十四万八千八百八十七两白银(有官府清账记录为证)。
“胡庆余堂”,在这次事件中,这间大药铺未受冲击,估计值有银二百八十万两,但并没能卖到这个数儿,而是被人侵吞了(下面就要说这个事儿)。
元宝街的胡家大宅和胡雪岩剩余的其他资产,包括金银细软、房产、地产,总计约二百二十万两白银(有户部的还款记录为证),其中胡家大宅约值四五十万两白银,其余财产约值一百七八十万两白银。
阜康钱庄的忽然倒闭,在大清国内掀起了一场金融风暴。一时间人心惶惶,全国大大小小各家钱庄的所有储户们都吓坏了,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儿冲进钱庄去提现,很多中、小钱庄当场就被挤垮,连北京城里的大钱庄也遭到挤兑,岌岌可危!
这时候朝廷赶紧出面,以官府的名义制止这股挤兑风潮,规定每个储户账号的取款数额,不准储户多提现银……好不容易才把这股全国性的金融恐慌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