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就学胡雪岩
4286600000005

第5章 第一笔大生意 (2)

注意过那些站在树枝上的鸟儿吗?它们不能永远站在那上头,总会松开树枝跳下来,先是往下掉落一段,然后伸开翅膀拍打两下,就已经飞到比原本那棵树高得多的地方去了。

很多年轻人的人生道路也是如此,不可能永远站在安全的树枝上,总有一天要靠着自己的力量展翅高飞。适当地挪挪窝儿,也许会挪得更高。

不过从树枝上跳下来的鸟儿,未必都能展翅高飞,有些就“咣当”一家伙掉在地上,给摔扁了。

所以跳下树枝以前,一定要先使劲拍打拍打翅膀,翅膀练硬了,才能飞翔。

“跑街小胡”离开信和钱庄的时候,他已经苦苦磨炼了十二年。就这,他离开钱庄之后,还着实过了两年的苦日子。

自从被信和钱庄开除,胡雪岩这个年轻有为的“高级业务员”,在整座杭州城里彻底失业了。还不止哦!胡雪岩不但在杭州彻底失业,连附近的上海他也去找过工作,结果大上海也容不得他,没有一家钱庄肯用他。

这就没道理啦!

业务员,做业务嘛,手里有客户,身上有本事,东家不做可以做西家,偌大个杭州城,大小钱庄好几十家,离了信和可以做别家嘛,何至于“彻底”失业呢?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因为钱庄这个行当的联系太紧密。

钱庄,相当于现在的小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它们之间难免要互调头寸,互相接济,所以大家都是老相识,声气相通,联络得很勤。一家钱庄出了什么事,转眼就在行业内传开了。

自从胡雪岩因为“勾搭地方官员”而被信和钱庄开除后,没多长时间,所有钱庄都知道了。于是所有钱庄全都达成了一个奇怪的默契,那就是:一律不再雇用胡雪岩。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晚清,杭州、上海两地所有中国人开设的钱庄,全都不打算和官府发生任何直接的联系!

真的!在封建社会,商人怕官,真就怕到如此地步,只能说明清朝快完了。

因为官压百姓,因为国家重农抑商,因为没有足够健全的法律维护商人的利益,因为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一直是这个样儿……

商人怕官,不沾官府,在全中国所有省份、所有行业(除了山西票号,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都是一样。

事实上,这是全国商人的共识,是封建时代整个中国商场的“行规”。

结果是,政府和商家之间的隔阂,成了清朝末年制约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根绞索;成了清末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整个国家遭受沉重打击的重要原因;成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制度的大悲剧!

商人,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儿:“资本”,它是有生命的,而它的生命,就是利润。为了利润,商人和他们的资本胆大包天,唯利是图,无孔不入。

可同时“资本”也最聪明,它永远以最冷漠也最严谨的方式运作着,当感觉到危机重重、毫无前途时,它绝不会把自己的触手伸出来……

当时的商人一致认为,和官府打交道,正是危机重重,毫无前途!

于是大清国内的所有商人——不管他是做哪一行的,都把“和官府打交道”视为最大的禁忌。胡雪岩之所以会混得这么倒霉,就是因为这个小年轻儿不懂事,愣是触犯了当时商业圈中的这条“大忌”。

倒霉的“跑街小胡”在杭州也罢上海也罢,都找不到工作。对他来说,似乎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离开钱庄行业,拿着手里那几十两银子的积蓄干别的买卖去;要么就一直这么在家里闲待着,没人管。

这时候的胡雪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五口之家的顶梁柱,可他却整整三年没找到工作。早先跑街赚的银子虽然存下来几十两,可这三年下来,坐吃山空。

最后没办法了,小胡的老婆只好上街摆摊子做个小生意,一家五口人靠这几个辛苦钱勉强糊口。

其实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不知有多少人曾像小胡一样碰上过这种“倒霉事儿”:自己把一切都设想得好好的,兴冲冲地准备一路奔向“成功”,却想不到迎头撞上了一堵“南墙”,头破血流!而身边的每个人都冷眼旁观,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

这种时候,很多人会气得发疯,委屈得要死,有的跳着脚儿骂娘!或者来个顾影自怜,给自己找寻种种借口……

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千万不要找借口,不要骂领导,骂对手,骂同事,骂客户——谁也不能骂!一定要静下心来做深刻的反思:为什么你的主意不被众人认同?是因为你的智力远远超过了所有人,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你?还是因为你经验太少,太不明智,制订的“计划”根本就行不通?

受到挫折之后,先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如果找到了问题,把它改了,就好了。

如果受到挫折之后,在自己身上死活找不到错误,那就说明你没错,只是机会还不到,你大可以坚持下去。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可要记得:在下决心去“坚持”之前,先要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如果没考虑周全就拼命去做,那可不叫“坚持”……

那叫“憨大”。

胡雪岩就一直在坚持。

失业的三年里,他没有骂人,没有牢骚,只是一次次苦苦反思。结果怎么想都觉得,自己没错。

确实,作为商人去和官府勾搭,这是极大的风险。可像现在这样大家都关起门来只做小生意,谁也不和官府打交道,最终没有一个商人可以真正把生意做大。大家都不“做大”,到最后,大清国的“大”生意就全让洋人给做了。

现在不就是这样吗?江苏、浙江包括上海的很多大商人,为了能做“大生意”而又不跟官府搭关系,只有把钱投进洋行,给洋人当买办,帮着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洋行里每赚进一两银子,这帮“买办”们能分到一钱,可那帮洋人却赚走九钱!中小商家则一个个缩着脖子在底下小打小闹。这么发展下去,全中国所有“大生意”慢慢就全被洋行拢走了。

如果大清国的商人都不出来做大生意,将来洋行会越做越大,本国商人会越做越“小”,直到有一天,中国商人想做也没得做了。

所以“跑街小胡”就是要“勾结官府”!勾结官府,才有大生意做。

可惜老子手里没钱,要是有几万两银子,胡某人早就勾搭上几十个当官的,早把生意给做大了!

唉,怎么发起牢骚来了,这不好,这毛病要改的哦……

3.王有龄回来了:不说胡雪岩在外头打混,渐渐走投无路。且说咸丰元年(1851),大清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爆发了!这场农民起义声势浩大,迅速席卷了半个中国,大清王朝的统治顿时摇摇欲坠……

不过嘛,至少眼下这场农民起义还没波及浙江。

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起义”的事儿先放在一旁,眼下杭州城里发生的另一件“小事”,看起来似乎比太平天国运动还要引人注目。

这天上午,信和钱庄来了个主顾,生得眉清目朗,气宇轩昂,进店把一包银子放在柜台上,接着就问:“掌柜的,胡雪岩在不在?”

“……你是?”

“王有龄。”

说实话,这个王有龄是谁,信和钱庄这位张老板一下子还真没想起来。可再一寻思,心里“腾”地一跳!

这不就是三年前“跑街小胡”拉拢的那个当官的吗?

这一家伙钱庄老板慌了手脚,赶紧从柜台后头跑出来:“原来是王老爷,久仰久仰!请问王老爷现在何处高就?”

“哦,吏部外放浙江海运使,还没到任。”

得,三年前胡雪岩用五百两银子结交的那位丁忧去职的王有龄,守制期满后果然重回浙江做官,已经当上“浙江海运局”的海运使了!现在人家这是上门儿来还钱,顺便找胡雪岩这个“哥们儿”叙叙旧。

可问题是:“胡哥们儿”好几年前就被炒掉了!

这可让老板怎么解释呀?难道告诉王有龄:“三年前因为小胡私自把银两贷给你,我一生气,把他开除了……”

这不是找倒霉嘛!

没办法,张老板只好硬着头皮编了个瞎话,说胡雪岩病了,没来上班。

“病了?他家在哪儿住?”

“不晓得。”

如果小胡真的在信和钱庄里当伙计,当老板的怎么会“不晓得”他在哪儿住?这话都不合常理哎!

可王有龄这个人很厚道,心眼子实在是不怎么多,并没往这上头想。就留了个话,说自己还要在杭州住个十天八天,就在附近的客栈里落脚,小胡一回来就让他过来,我等着他,好好聊聊。

事到如今掌柜的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希望这个王有龄在客栈里待不了几天,等不到胡雪岩,也就走了。

说实话,王有龄在小客栈里还真待不了几天,他有差事在身,得去上班。一旦到衙门报到,公务繁忙,也就想不起胡雪岩这个事儿来了。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估计胡雪岩跟王有龄这一辈子也无缘相见了。

耶,还就真出了意外。

王有龄离开信和钱庄回自己住的客栈,走在大街上和一个年轻人打了个对脸儿,擦身而过。刚走出几步,那人在背后叫起来了:“前面那位是雪轩(王有龄的号)兄吗?”

谁呀?

哎呀,胡雪岩呀!

就这么巧,胡雪岩这天在屋里憋得坐不住,出来晃荡,迎面就碰上了王有龄。

要搁别人,三年不见早生疏了,也许对面这一晃就走过去了。可胡雪岩在钱庄练过“三大绝”,眼睛毒,记性好,就这么一晃眼,他把王有龄认出来了。

这一家伙把两个人都乐坏了!手挽着手进了路边一间酒馆,还没坐下王有龄就问了:“胡贤弟,你的病好了吧?”

一句话把胡雪岩问愣了。

“啥病?”

“我刚去钱庄,你们老板说你病了。”

“老板?他三年前就把我炒了……”

于是胡雪岩把这件事的始末缘由都说了一遍。王有龄一听,当时就急了!

“大爷的!老子遇上难处,多亏胡兄弟帮忙,我借他银子也给他写了借据,现在按期如数还清,没拖欠他一分一厘,他姓张的凭什么难为你胡兄弟!老子虽然不是杭州知府,可好歹也是个五品正堂!兄弟你等着,明天我就穿上官服,带几个人到钱庄去,非要让狗东西上板关门不可!”

好家伙,这王有龄还真是个炮仗脾气!

啊!王有龄这人了不得,这是晚清的一位名臣!虽然名气、本事不能跟曾国藩、左宗棠他们比,可在“二线”人物里,绝对有他一号。

一听这话,胡雪岩赶紧拦着!

“别呀!信和钱庄的老板对我不薄。我从乡下出来,能在杭州落住脚,全靠人家栽培,今天身上这点儿本事全是人家教的。再怎么说,我也不能让人家脸上不好看呀。”

“该放手时需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叫什么?这就叫为人处世。

这天晚上胡雪岩刚回到家,信和钱庄的张老板拎着一大兜子礼物找上门来了。一进门,拉着胡雪岩的手就掉眼泪了:“小胡,当叔叔的对不起你。想不到今天你还帮我说话,这让我心里怎么过得去呀……”

怎么?这事让钱庄老板知道了?

对呀,你忘了那帮跑街伙计,一个个都是千里眼顺风耳,王有龄在饭馆里拍桌子骂街,胡雪岩出来打圆场,都被别的钱庄的伙计听去,很快就传到信和钱庄张老板耳朵里了。这回老张亲自登门,一是道歉;二是他想请胡雪岩回他的钱庄接着干。

小胡原本就是业务尖子,开除他,张老板心里也舍不得。现在这小伙子又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这份儿厚道,更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