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就学胡雪岩
4286600000045

第45章 坚定收复新疆 (2)

结果李鸿章竟然提出西征军的军饷“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这是李鸿章这一辈子犯的最大的错误。虽然不能说他疯了,所作所为完全没有道理,可他错了,他片面了,狭隘了,这是无可置疑的。

李鸿章这个人,一辈子做了很多大事,要紧事,也挨了后世无数的咒骂。多数时候,不是李鸿章错了,而是世人不理解他。可在新疆问题上,李鸿章真的错了。这个“错”,成了抹在他脸上的一个污点,永远也擦不去了。

可是在这件事儿上大清朝廷却不糊涂。光绪元年(1875)二月初三,朝廷否决了李鸿章的海防提议,让左宗棠“通筹海防、塞防全局并关外兵事粮运”,把收复新疆的重任交给了这员六十五岁的老将。

和前面的西征相比,收复新疆的仗更难打了。

新疆比西北更远,而左宗棠的对手阿古柏的部队都是骑兵,又是被俄国和英国的洋枪洋炮装备起来的部队,凶悍异常。相比之下,左宗棠的部队缺粮缺饷,缺马缺枪,正是“任天下之至重,处天下之至难”!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决定先借一笔洋债,筹备购买军火粮食,充实自己的部队,以免到了前线两手空空,全无准备。

要借洋债,那当然就得用胡雪岩啦。所以左大帅第一时间写了封信,把忙里偷闲正在杭州盖房子、准备开药铺的老胡给调回上海来了。

3.举债进兵:且说左宗棠接了收复新疆的重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算一笔细账,看自己这次出征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算来算去,左宗棠算出一笔账来,这次率领大军出征新疆,一年怎么也需要八百万两银子的军饷!可眼下各省“协饷”全算在一起,总共只有五百万两,差三百万……

就是说差了一少半儿。这还打什么仗?咋办呢?

左宗棠琢磨了半天,决定来个三管齐下。

第一招,出征的部队先吃点苦,每年十二个月只有一个月的军饷足额发放,其他月份有多少钱,发多少饷,没钱,不发饷。

你们都是我左宗棠的兵,咱们这回做的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就别计较银子了,我苦撑,你们也跟着苦撑吧。

第二招,老左跟朝廷商量:现在各省送来支援西征的“协饷”老是拖延,我能拿到手的钱越来越少,花出去的越来越多,这么搞法怎么打胜仗?皇上您无论如何得给想办法,把钱凑出来!我等您答复了啊……

第三招,老左把胡雪岩找来,跟他商量:现在大军即将出征,差三百万两银子,你去给咱借洋债吧。

老胡对左大帅那是非常了解,极度忠诚,二话没说,直接出去借钱去了。

这一次胡雪岩先找了英国人办的怡和洋行,跟它们商量借一百万两银子,之后又和丽如银行商量,再从这家洋行借二百万两银子。

怡和洋行是英国人在中国办的实力最强的洋行;丽如银行(即东方银行,在上海的分行叫丽如银行)则是最早挤进中国来的一家现代商业银行,这两家都是实力雄厚的老牌财团,胡雪岩在上海多年,跟它们多少也都打过一些交道。

要说“信誉”这个东西,真是无价之宝。因为胡雪岩早先已经跟汇丰银行借过两笔洋债,借也借得痛快,还也还得干脆,而汇丰银行跟怡和、丽如一样,都是英国人开的买卖,所以这帮洋人觉得借钱给胡雪岩问题不大。这回办起事儿来也就比较痛快,很快答应提供借款。

可是这两家英国银行同时向胡雪岩提了一个“小小的”附加条件:要拿“洋圆”抵折纹银,借款期限为十年,利息可以定为八厘。

洋人一说这话,胡雪岩脑子里马上算起细账来了。洋圆,就是洋人铸造的银币。现在英国人说的这个“洋圆”,主要是指由墨西哥铸造的银币,因为正面图案是个站在仙人掌上的老鹰(设计者也不知怎么想的,老鹰站在仙人掌上,那能“稳”吗?),所以俗称叫“鹰洋”。

像这种银币,简单,实用,又挺好看,不像银子用起来那么麻烦,动不动拿剪子出来剪一块,再拿个天平出来称分量……

所以银币一进入大清国就广受欢迎,到处流通。而朝廷因为不重视商业,所以在这方面反应很迟钝,很长时间也没想起来发行中国自己的银圆,结果弄得“鹰洋”在大清国到处泛滥,尤其是上海这个大商埠,“鹰洋”多如牛毛,数以亿计!

“鹰洋”这个东西虽然也说是“纯银”的,其实成色一般不高于90%,有些成色更差,只有85%左右。因为银币平时流通的时候根本不管成色,完全是按数量计算——就是“一块钱两块钱”这么算,所以成色问题影响不大,可现在这两家英国银行想拿它当“借款”放给中国人,那就不行了。

你想,这个“鹰洋”表面上说和银子等值,其实它的成色不足。如果让洋人拿这些洋圆折算成银两借给左宗棠,等到还账的时候,大清国拿 “纯” 银子还给人家,这帮洋人收了中国人的银子,拿回去再铸成银币,又投到中国市场上来,这一进一出,中国这边儿可就吃大亏了!

要不这帮洋人怎么把利息算成只有八厘呢,他们的算盘,精得很!

但是胡雪岩在上海也做了这么些年买卖了,这里头有什么花花道儿他全明白!这个暗亏是绝不肯吃的。

在谈生意的时候,胡雪岩的手段是很硬的(这个读者应该已经感觉到了),这次就跟英国人“茬”上了。

双方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两家英国银行到底做了让步,答应给大清国的这笔借款必须是纹银,不能给那些破烂洋圆!还款期限定为三年,分六期,半年还款一次,利息定为一分零五毫。

光绪元年(1875)三月二十八日,朝廷下旨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四月十五日,胡雪岩把这笔三百万两银子的洋债给搞定了。

胡雪岩办起事儿来效率真的很高,洋债借得也非常及时,一点儿也没误左大帅的事儿。有了这三百万两银子,西征军的军粮、被服、器械都一一筹备起来。但是眼下出征所需要的军费只凑出了头一年的数额,第二年的军费在哪儿呢?仍然不够。

左宗棠只好抓紧大军出征前这段时间,一次次上奏折“逼”着朝廷要钱,终于在光绪二年三月,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即将出关的时候,从朝廷嘴里要来了一个准信儿:户部拨银两百万两,各省西征“协饷”提前拨给三百万两,另外同意左宗棠再借洋债五百万两,凑成一千万两,全部交给西征大军使用。

在这一千万两银子里,各省提供的“协饷”占了一大块。可是谁都知道,大清国各省督抚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拖欠“协饷”的借口层出不穷,所以“协饷”银子永远靠不住。

这一点大清朝廷也想到了,针对这个问题专门下了一道严旨:各省应该送来的“协饷”必须如数送来,每个月最少要有八成的银子按期到账,户部衙门在这儿盯着,谁完不成任务就收拾谁!

有了这道圣旨,左宗棠手里的事儿就好办了。

朝廷同意借洋债,这就等于把西征军第二年的军费问题也给解决了!这么一来前线作战就有保障了。

当然了,借洋债这事儿还是胡雪岩去办。

这一次借款的数量比哪回都大,整整五百万两!一般的外国银行都没这个能力了。

为这事儿胡雪岩费了好一番周折,终于还是找了“老熟人”英国汇丰银行,跟它们商量借这五百万两银子。

在这借款这件事儿上,汇丰银行已经跟老胡合作过两回,两次都是好借好还,很顺利。对于大清国借洋债时搞的这个“‘协饷’还款、海关担保、胡雪岩扛底”的三重保证也信得过,所以这次仍然答应借钱。

可这帮英国人也是,不厌其烦,老想变着法儿地坑中国人。

这一次汇丰银行在商谈借款条件的时候,跟以前的怡和、丽如那帮人不谋而合,又提出拿“洋圆”借给大清国。上回借洋债,老胡都不吃英国人这一套,这回借的钱比哪一回都多,他就更不可能吃这个亏了。那就吧!

双方争啊吵啊折腾啊,来回磨蹭了好几个月,到最后,洋人到底还是被老胡“搞定”,不提“洋圆”的茬儿了。

最后双方商定,这笔五百万两白银的巨额洋债从光绪三年算起,分七年还清,利息一分二厘五。

有了足够的银子,胡雪岩就在上海替西征军买枪买炮,购粮置衣。前方将士身上有衣,肚里有食,手里有过硬的家伙什儿,仗打得真是痛快淋漓!

4.平定新疆:自从阿古柏带着他那一帮土匪攻占北疆后,被左宗棠西征军从陕西、甘肃一路撵出来的白彦虎跑去投靠了阿古柏,成了民族败类。这帮小子在乌鲁木齐附近集结,准备跟左宗棠的大军死磕一场。

这时候西征军已经开进哈密、巴里坤、古城、济木萨。六月初八,左宗棠命大将刘锦堂率军从济木萨开到阜康县城。白彦虎知道清军来了,也率兵开进到距阜康县城九十里的古牧地城,同时阿古柏也派兵赶来增援。

见对手牛哄哄地出来迎战了,刘锦堂表面上毫无动作,暗地里却加紧部署,做好了打硬仗作决战的准备。

光绪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清军忽然乘夜急进,突袭黄田,经过一天激战攻克黄田,直逼到古牧地城下。

这时候,白彦虎这帮人都聚在古牧地城里,手里又是精锐骑兵,又是洋枪洋炮,觉得自己怪不错的,挺能打的。听说清军到了,拉开队伍就跟清军交战。结果一个回合就被揍得抬不起头来。

八月二十七号,刘锦堂亲自率军猛攻古牧地城,激战一天,攻下城池。这一仗把白彦虎的魂儿都打掉了,带着残兵败将撒丫子就跑,连北疆最重要的城市乌鲁木齐也不要了,一口气跑回南疆去了。

光绪二年(1876)八月二十九日,乌鲁木齐被收复,九月二十一日,玛纳斯城又被攻克,阿古柏匪帮在北疆的势力全被驱除干净。

眼看北疆这边儿总共才支撑了三个月(这还是从清军出济木萨算起,实际打仗才打了几天工夫),就全泡汤了,阿古柏傻了眼,只好集中一切力量,以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布成掎角之势,准备应战。

这时候,在北疆连战连捷的刘锦堂打算立刻率军南下,左宗棠却认为不可操之过急,命令各部队原地休整,补充军需物资,明年春天再向南进发。

光绪三年(1877)三月初一,西征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人马严整,给养充足,刘锦堂率大军南下直扑达坂城,另一路张曜、徐占彪率军从巴里坤出发,进攻吐鲁番。

达坂城是由乌鲁木齐进入南疆的必经通道,由阿古柏手下大将爱伊德尔呼里率军驻守,达坂城东南二百里外的吐鲁番由白彦虎驻守,在两城背后一百多里外是阿古柏的老窝托克逊。

阿古柏这个小子精得很(有人说是犯神经),他在前线布置了半天,把别人都给推上去了,自己却不愿意上战场拼命,反而离开托克逊跑到七百里以外的喀喇沙尔(今焉耆回族自治县)待着去了,由他的二儿子海古拉在托克逊驻守。

面对这么一群说不清是非常凶恶还是非常“神经”的对手,左宗棠想出了一个打法叫“缓进急战”,就是发兵之前不要急躁,休整好,给养足,行进不要太快,免得被敌人钻空子偷袭,可是一旦迫进城池,就连夜进袭,发力猛攻,速战速决!

三月初三,刘锦堂所部开到柴窝铺,眼看离达坂城不远了,就假装扎营休息,天一黑立刻全军急进,一下把达坂城合围起来,天一亮,立刻发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