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十岁开药铺:不管怎么说,胡雪岩这位老先生还是有韧性,熬来熬去,终于给他熬出头了。
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十二日,左宗棠大军攻克肃州城,“西北之乱”总算是平定了。从同治五年离开福州,到西北去招兵买马,直到同治十二年攻克肃州,左宗棠在西北拼杀了七年,艰难险阻,吃苦受累,终于平定西北,建功立业。
把这件大事做完之后,左宗棠自己坐下来算了一笔细账(仗打完了,要给朝廷上报销折子了),发现在西北七年,他的西征军共计花掉白银四千零十四万八千五百两!
在这笔吓死人的巨大开销中,有近一百万两银子,是胡雪岩赔进去的烂账、垫款、劝捐……
当然啦,西征七年,老胡一共垫进去多少钱,左宗棠没去细算。但是这七年间胡雪岩在上海给西征军管后勤,兢兢业业,这方面左宗棠是知道的。
眼下打了胜仗,左宗棠当然也不会忘了胡雪岩的功劳。于是左大帅特意上奏:因为胡雪岩在朝廷平定西北的这几年间,替西征军筹措粮饷军火,及时转运,立下大功,请求朝廷对胡雪岩给予奖励。
有功嘛,当然要赏。朝廷立刻下旨:赏给胡雪岩头品顶戴,封胡雪岩的母亲为一品诰命夫人!从此以后,再要称呼胡雪岩,就得叫他“头品顶戴加布政使衔福建候补道员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胡老爷讳光墉字雪岩”了。
一堆头衔儿,全是虚的。
先不管胡雪岩这堆头衔儿是虚是实,只说自从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大清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前前后后二十多年,把国家打成了一摊烂泥!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平了西北之乱,总算是天下太平了,不管好歹吧,大清国的老百姓勉强能过上几天消停日子了。
这时候胡雪岩也松了口气,放下“采办转运局”的工作,离开上海回到杭州,进了他那间阜康钱庄,往太师椅上一坐,发起愣来了。
这一晃多少年了?真跟做梦一样。
书写到这儿,咱们把胡雪岩这大半辈子的经历给他理一理吧。
胡雪岩是道光三年(1823)生人,七岁父亲去世,跟着母亲分家单过,上了一年私塾就回家放牛去了。
十四岁,胡雪岩到信和钱庄学徒,后来站柜,跑街,一干就是十二年,混到二十六岁那年,因为勾搭王有龄,犯了商场大忌,被信和钱庄开除。
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也是这年(二十八岁),王有龄回浙江当官,胡雪岩开始跟着王有龄混,到上海买米,立了大功,后来又空手套白狼,开起阜康钱庄。
咸丰五年(1855),两江总督何桂清把王有龄借调到江苏,胡雪岩只好离开自己的买卖,跟着王有龄到苏州,给老王当了幕僚,一去三年。咸丰八年(1858)才回到杭州,认认真真地打理了两年阜康钱庄。咸丰十年(1860)杭州第一次被太平军攻克,第二年又被太平军攻克——这次是真正的彻底攻克,“杭州阜康”,灰飞烟灭。
同治元年(1862),老胡带着一万石粮食搬请湘军,之后就跟着左宗棠转战浙江,到处奔波,筹粮筹饷,直到同治三年(1864)收复杭州,在城里当了两年赈抚局的总办,把杭州给救活了,把阜康钱庄也扶起来了。
同治五年(1866),老胡四十三岁,又被弄到福建帮着左大帅办起福州船政局。同治六年(1867)又去上海,替西征军管后勤,在上海一待就是六年,忙忙碌碌,兢兢业业,好不容易把所有公事都办完了,回到自己的家里,往这儿一坐,摸摸额头,都有皱纹了,照照镜子,头发都花白了。
可不,这一年是同治十二年(1873),胡雪岩整整五十岁,五十啦……
人生真如白驹过隙,十四岁出来学徒,三十岁前有了自己的买卖。靠着“勾搭”官府,代理公库,承办公家的汇兑,一点一滴建立信誉,终于把一个阜康钱庄搞得风生水起,分号二十多家,遍及全国的大城市。眼下的大清国,人人都知道“北票南庄”!北票是指山西票号,这南庄,就是老胡的阜康钱庄。
可眼下的阜康钱庄到底有多大?有多成功呢?
二十多家分号,银子像海水一样在账面上乱滚,可真正赚到手的一年不过百万,还不够给官府“垫款”呢。当年整个杭州、整个江南没有一个商人愿意跟官府勾结,就他胡雪岩愿意这么干。结果经了多少艰险,吃了多少亏,半辈子一晃过去了,多半时间都在替“官府”忙活。可他自己手里的买卖,算是做大了,还是没做大?
胡雪岩天生就是个商人,是商人,就要做买卖。现在天下太平了,朝廷用不着他了,老胡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做买卖了。其实他心里早有个计划,就是开一间药店。
早在同治三年克复杭州的时候,胡雪岩给左宗棠的湘军制了“诸葛行军散”,弄得名利双收,他就留了心,打算开一间大药店,好好做一笔大生意!
可人算不如天算,从有开药铺的打算到现在,整整过去九年了,胡雪岩居然抽不出时间来开这间药店!——这九年光阴,都让官府的事儿给占用光了。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总算有时间了。
胡雪岩这人办事效率最高,很快就在杭州城的风景名胜吴山脚下买了一块地,准备在这儿建药店。吴山是个宝地,别看山不高,有“仙”则灵啊!山上有金地笙歌、瑶台万玉、紫阳秋月、三茅观湖、鹿过曲水、鹤步寒山、峨眉月照、梧岗飞瀑、枫岭红叶、云居听松,合称“吴山十景”,有春秋年间的伍子胥庙,晋朝的郭璞井,宋朝的东岳庙,明朝的城隍庙,山光水色,神庙灵泉,每天来这儿游山玩景、烧香还愿的人多得数不清,热闹极了!
在这地方做买卖,那真是太旺了,想不发财都难!
至于这家大药店的名字,老胡也早就想好了,取《易经》里的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给药铺取了个名字叫“余庆堂”……
先等会儿吧!胡雪岩开的药店不是“胡庆余堂”吗?怎么成“余庆堂”了?
这里有个故事。早先老胡确实想给自己这药店取名叫“余庆堂”,可后来有朋友说了:南宋的那个大奸臣秦桧在杭州待着的时候,他们家的宅子就叫“余庆堂”!咱开这药铺跟秦桧他们家叫一个名儿,不好吧?
胡雪岩这人读书不多,秦桧他们家宅子叫什么,老胡是真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就不能把药店叫“余庆堂”了。
咋办呢?再想个名儿?老胡那个文化底子,还真想不出来。
得,干脆这么着吧,两个字颠倒一下,改叫“庆余堂”算了。
眼看这“胡庆余堂”名儿也定了,地也买了,就等着破土动工了。这时候左宗棠给老胡来了封信。
“老胡,胡先生,胡道台,又打仗了嘿!你赶紧到上海来,接着当你那‘采办转运局’委员吧!”
接了这封信,把胡雪岩给气得,关起门来直嚷嚷:“老左你就不能让我在家踏踏实实待两天?合着我这半辈子净给你们官府打工了,我这买卖还做不做!”
关起门儿来嚷嚷还行,打开门儿可不能乱说。
头品顶戴加布政使衔福建候补道员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胡老爷,您现在不是买卖人,是朝廷的人!是左宗棠左大帅的人,朝廷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那买卖呢?这搞了一半儿的“胡庆余堂”怎么办?
撂下吧,先办公事。
人生就是这样,自己好多理想啊,鸿才大略啊,结果总是被半道的事儿打住,再大的梦想,最后大多成了空中楼阁,真正能实现的没几个。胡雪岩这会儿也不能免俗。
2.新疆出事:要说这大清国也真是够倒霉的,太平天国起义引发西北战乱,西北战乱又引发了新疆的乱局,闹到后来,连洋毛子也看到了便宜,把手伸进来了。
同治三年(1865)十二月,在南疆混战中割据喀什的部族首领司迪克派人向新疆西面的浩罕汗国求援,浩罕汗国派了一个叫阿古柏的头目率兵进入新疆。结果阿古柏一到,直接来个鸠占鹊巢,倒把司迪克给打跑了,然后开始在新疆南部到处攻伐。
这时候,浩罕汗国被俄国人支持的布哈拉汗国打败,几千残兵败将全都跑来投了阿古柏,结果阿古柏势力大涨,在新疆到处横行,先后攻占英吉沙、喀什、叶尔羌、和阗、乌什、库车、阿克苏等地,把整个南疆控制在手里。
之后阿古柏盘踞当地,并宣布建立“哲德沙尔汗国”,自立为汗。到同治九年(1870),阿古柏又率军向天山以北扩张,占领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所到之处苛捐重税,倒行逆施,杀人如麻。
这时候俄国人也浑水摸鱼,跟着杀进来了。沙皇俄国是大清国身边最凶恶、最危险的对手。这时候它们已经趁着中亚那些小国混战的机会,把阿古柏的老家浩罕汗国以及周边的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全部吞并了,又趁着新疆战乱的机会强占了伊犁,并且摆出了吞并整个新疆的架势。
要说这个阿古柏也真是没心没肺,俄国人把他的老家都给吞并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难过,反而和俄国人定了个《喀什噶尔条约》,答应俄国在南疆“哲德沙尔汗国”境内通商,借此得到俄国的承认和支持。
其实俄国人办“这种事儿”已经是老油子了!以前他们就是支持布哈拉汗国打浩罕汗国,结果最后把两个汗国全给吞并了。今天俄国人表面支持阿古柏,其实就是想让阿古柏邪闹到底,把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来,然后俄国人再从后头上来,把阿古柏整死,把整个新疆吞并掉。
要说俄国佬这一招,凡是殖民帝国主义,个个都精通。
俄国人刚和阿古柏签了条约,英国人也跑来了,同样跟阿古柏签了一份《英国与喀什噶尔条约》,承认阿古柏的势力,给这个老小子提供武器弹药,支持他在新疆杀人放火。到这时候,俄国、英国、阿古柏,三股势力一起挤进新疆,对大清朝廷来说,情况就不妙了。
乾隆年间,新疆这边的统兵大员一向都是满臣充任。此时在新疆的统军大臣是伊犁将军荣全、乌鲁木齐都统景廉、乌鲁木齐提督成禄。这三位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属于一百斤面做的寿桃——废物点心。
而左宗棠此时正在陕甘一带作战,看到新疆危急,他也想率军进入新疆,把俄国人、英国人和发了疯的“中亚屠夫”阿古柏一起赶走。可是朝廷那边的意思,不太愿意让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
就这么又拖了两年,随着新疆战乱日趋严重,俄国人又占据伊犁,赖着不走,大清朝廷感觉新疆的事儿不抓不行,抓新疆问题不用左宗棠不行,这才开始重视起来了。
同治十二年(1873)年初,朝廷开始征求老左的意见,让他提出收复新疆地区的作战方案,准备把收复新疆的重任交给左宗棠。
就在这时候,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二十一日,日本人出兵三千侵入台湾,大清国因为海防空虚,竟被这个贫弱岛国趁虚而入,闹了个手忙脚乱。最后虽然把日本人赶跑了,却赔进去五十万两银子!这一下惊动了北洋大臣李鸿章。
说实话,当时的日本在大清国面前还算不上祸患,可就这个数不上号儿的小国,居然可以对大清国海防造成这么大的威胁,那要是换个西洋列强杀到面前,大清国这边儿岂不束手待毙?
这一想,李鸿章慌神了,赶紧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不惜一切代价加强海防!这个论点和左宗棠提出的“尽快收复新疆”的意见发生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