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就学胡雪岩
4286600000040

第40章 洋债是个无底洞 (1)

1.“弄”钱儿:话说同治六年(1867)胡雪岩被调任“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这一调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左宗棠不想让胡雪岩和日意格

得太凶,免得因小失大,影响了福州船政局的建设和以后的运作;二是此时左宗棠正在西北地区打恶仗,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筹粮筹饷的事儿要赶紧抓起来。

谁抓呢?又是胡雪岩。

自从胡雪岩跑到衢州给湘军送上一万石大米,左宗棠就发现老胡这个人真是个理财的专家,手段之高,脑子之活,都是左宗棠平生仅见的奇才。

更厉害的是胡雪岩这个人非常可靠,给湘军管了几年的后勤,账面上从没出过一两银子的差错。到后来,左宗棠简直觉得自己离不开胡雪岩这个人了,所以他现在要打仗了,第一时间就把胡雪岩从福州调到上海,帮湘军弄银子。

“弄”银子,这个“弄”字厉害啊。

银子,不是天上掉的,不是地里长的,是要“弄”回来的。而且银子这东西还有趣,弄得好,是人弄它,弄不好,那可就是它“弄”人了!

那现在“银子”和“老胡”,这二位到底是谁“弄”谁呢?

银子“弄”老胡。

大清朝廷这次调左宗棠到西北去打仗,主要是看中老左这人的将才,知道他打仗有水平。但也有其他想法,比如,想让左宗棠跟他的亲信部队“分开”。

当年打太平军的时候,湘军出了三大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现在曾国藩早就把自己的湘军嫡系部队该遣散的遣散了,没遣散的交给别人去带,他自己弄了个“净手儿”。李鸿章在平捻军之后,也主动把淮军裁撤了一半,剩下的则分散部署各地,从直隶到湖北东一块西一块,撒开了不管了,也等于“放弃军权”的意思。现在轮到左宗棠离开自己的嫡系部队了。对此左宗棠非常明白。

老左这个人是出了名的“一味忠直”,对朝廷的意图,他一向摸得特别明白。为了让朝廷满意,他早先已经和曾国藩、李鸿章都“闹掰”了,就是不让朝廷担心他们“三大帅”联手。现在朝廷让他去西北打仗,他立刻就去了,而且只随身带了三千名亲兵。

眼看左宗棠这么识趣儿,北京城里的慈禧太后这些人特别高兴。一高兴,就忍不住替左宗棠设想起来,觉得老左只带三千人去西北,也有点少,又让他多带点部队。于是左宗棠派部将回湖南又招了三千名新兵,总共凑出六千多一点儿的人马,带着到甘肃去了。

你看看,有“精兵”不带,带“新兵”,就是为了让朝廷少操点儿心,左宗棠为朝廷设想得够周到吧。

这边儿左宗棠准备带着他的六千兵马出征了,同时胡雪岩也被从福州调出来了。左宗棠就把老胡叫来,跟他说了:我手里人马不多,到了甘肃要在当地征兵。西北这一仗特别残酷,特别艰苦,可能要打很久,前线部队的粮饷必须有保障,你得给我想办法!

嗯,胡雪岩不是喜欢勾搭官府吗?现在官府说了:“你得给我想办法!”胡雪岩就赶紧给人家想办法呗。

眼下左宗棠西征所需用的粮饷,主要靠的是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东、四川几个省送来的“协饷”。其中浙江、福建、广东三个省是老左的“地头儿”,这三个省每月供给左宗棠西征的“协饷”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几笔“协饷”是这样的。浙江每个月提供七万两银子,福建、广东各四万两,再加上“江海关”(也就是上海海关)方面每月提供三万两银子,每个月“湘军后勤部”至少实收白银十八万两,这笔钱可以定下来。但其他几个省份就难说了。

左宗棠这个人性格暴烈异常,几乎和所有人都打不成交道,得罪人得罪得都没数儿了。眼下除了浙江、广东、福建之外,南方各省的总督、巡抚基本上都跟他关系紧张——当然,这也是因为左宗棠要向朝廷表忠心,有意识地疏远那些湘军将领……但不管怎么说,反正左宗棠人缘儿不好,想弄到大把银子,挺不容易。

单说眼下吧,左宗棠大军马上要开拔,可是凑出来的银子远远不够,所以左宗棠希望胡雪岩能帮帮他的忙,先“垫支”二十万两银子。

垫款来了。垫款,这就是商人和官府“勾结”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商人畏官如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官家需要的银子数额极大,又没信誉,弄走商人的钱儿,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偿还。结果是连“垫”带“拖”,在大清国,不知有多少商人就这么被活活“垫”死了。

如果胡雪岩纯粹是个“官”,左宗棠不可能让他“垫”钱,因为一个当官的理论上来说,手里根本没有银子。

如果胡雪岩纯粹是个“商”,从不与官府打交道,那左宗棠根本就不会找他“垫”银子。

哎,活该老胡倒霉!他这人是“半官半商”。

既然是当官的,你得忠君报国吧?既然是商人,你手里当然有钱。

有钱,又要“忠君报国”,结果这二十万两银子全压在了胡雪岩一个人肩膀上。

你垫不垫吧。

这种时候,胡雪岩再想说“不垫”也不行了。

既然躲不过,干脆也别躲了,老胡把作为“商人”的一肚子委屈全都忍住,仰起一张“官脸”,笑嘻嘻地说几句漂亮话儿,表表忠心:国家有事,俺们就应该尽力!大帅您别担心,钱不成问题,我钱庄就有,调个二十万两银子支持西征,问题不大。

老胡这一招儿叫“坦白从宽,争取主动”。自己坦坦白白地表个态,热热闹闹地支持一把,这样真的就会比较主动了。

至少现在人家胡雪岩热烈拥护,“主动”表态,大大方方地提出“垫支”二十万两银子,左宗棠也就不好意思让他垫三十万、四十万或者五十万了……

理论上容易,实际呢……

2.无底洞:话说胡雪岩咬紧牙根,拼了老命,硬是从阜康钱庄凑出二十万两银子,“垫”进西征军的军费里去了。

其实作为一个从事“金融业”的商人,早在勾搭官府的第一天,胡雪岩就作好了给官府“垫款”的准备。现在也不过是把“准备”变成了实际行动。

有了钱,左宗棠率领大军直奔西北而去。胡雪岩留在上海,接着替左宗棠管理后勤,拿他自己“垫”出来的银子给湘军买军火,买粮食。

可军饷这个东西就像个“无底洞”,有多少银子也填不满!

眼下左宗棠带着几万大军在前线打仗,那钱花得像流水一样!眨眼工夫,前线的几十万两银子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左宗棠又给胡雪岩来信,让他想办法再“弄”四十万两银子。

四十万!没错,胡雪岩是阜康钱庄的老板,这家钱庄在南方钱庄界是首屈一指的大买卖。可老胡毕竟开的是钱庄,不是银矿!上回二十万两的窟窿还没堵上呢,再让他从钱庄里抽出四十万两银子“垫给”西征军,胡雪岩是真“垫”不出来了。

没办法,老胡只好给左宗棠写信商量:要不咱跟洋人借点钱吧?跟洋人借钱,这在当时的大清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早先朝里主事的恭亲王奕动过这个脑筋,想跟洋人借一千万两银子的贷款,把这笔银子用来造船——因为当时大清国最大的危机来自海上,巩固海防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其实恭亲王的提议跟左宗棠建设福州船政局的想法是一回事。可恭亲王想事儿没有左宗棠这么周全,不是一点一点地跟朝廷要钱,而是一次就提出借一千万两银子的洋债!结果把慈禧太后给吓着了,这个事儿没批下来。

从此大清国就没人再提“借洋债”的话头儿了。

现在左宗棠大军西征,要钱要得这么急,胡雪岩囊中羞涩,实在没辙了,又跟左宗棠提起借洋债的事儿来。

左宗棠也知道胡雪岩没辙了。

毕竟上次垫的二十万两还没还给人家,现在又让老胡加倍垫钱?而且依着战场上的情况看,这四十万两银子也对付不了多久,下一回的军饷数额恐怕还得再加倍!这么搞法,三垫两垫还不把胡雪岩给“垫死”了!

确实,左宗棠左大帅也是个“官儿”,是官儿,就会本能地总想沾“商人”的便宜。可左大帅绝不是一个坏人,所以他还算有良心,并不打算“垫死”胡雪岩。

可打仗没军饷也不行呀……

眼瞅着实在没办法了,左宗棠只好上奏朝廷,请求尽快筹借一笔洋债,用来解决西征军的粮饷问题。结果跟恭亲王搞的那回一样,朝廷不批!

不让借洋债,那咱就借中国人的债吧。

胡雪岩就在上海折腾开了。到处找熟人,逮谁跟谁借钱。

老胡这次借款打的是朝廷的旗号,借的是军饷,这些军饷都是由各省“协饷”和海关收入做担保的,所以还款应该没啥问题,定的利息也挺高。再说了,老胡这回又是拿官府说事儿,搞“劝借”。“劝借”这个玩意儿跟早年的“劝捐”异曲同工,那家伙是相当厉害!一般的商人见了他就尿裤子!谁敢不借?

所以胡雪岩这次在上海筹银还挺顺利,个把月就“借”回来四十万两银子,给左宗棠送去了。这一大笔钱又支撑了一段时间,左宗棠那边又来信了:仗打得太凶,钱又不够用了,你赶紧给我再“弄”一批来!

还“弄”?得,那就弄吧……

胡雪岩又出来满街转悠,逮谁跟谁借钱。可上回借过钱的,人家这回不可能再借给他了。上回没借过钱的富商,也早知道胡雪岩现在跟个强盗一样见人就揪住“劝借”,怕了他了,早就吩咐门房儿:要是胡雪岩登门拜访,你就说我不在,回老家了,出洋了,死了……爱怎么编都行,反正不能让姓胡的进我的门儿!

结果这一次胡雪岩是无论如何也“弄”不到钱了。

没办法,老胡自己从钱庄里“弄”了五万两银子,又硬着头皮找好哥们儿古应春借了五万,凑成十万两银子,给左宗棠送去了。

一看只送来十万两银子,左宗棠不高兴了:你当是打发要饭的呐!转运局的差事怎么办的!

可老左对胡雪岩这人比较了解,知道老胡办事很尽心,现在忽然搞这么一出儿,肯定有他的原因。所以没骂街,而是派专人从西北赶回来询问情况。结果胡雪岩诉了一顿苦,回过头来又跟左宗棠商量借洋债的事儿。

眼看转运局这边实在没咒儿念了。没有银子仗就打不下去,左宗棠只好把牙一咬,又上奏折,要求跟洋人借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洋债。

这一回,左宗棠把前线的战况说得格外严重,跟朝廷大吵大闹,诉苦,说理!

实在是顶不住了,再不赶紧把军饷送到,前线就玩不转了!要是西北打败了,我可不管……

要换了别人,想说服大清朝廷答应“借洋债”,很难。可是左宗棠想借洋债,相对比较容易些,因为当权的慈禧太后非常宠信老左。

自打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国的四万万子民对统治他们的这帮大清权贵越来越不待见了。觉得这帮家伙不学无术,狗屁不通,一个个除了贪污受贿就是吃喝嫖赌,简直就是一群蛀虫(其实这也是实情)!尤其是靠着剿灭太平天国才崭露头角的这帮实力派“新贵”们,对满人的鄙视更是明显。

头一个曾国藩,倔头倔脑,动不动就跟皇上争,跟太后吵,把前头那位咸丰皇帝气得没法儿!后来咸丰死了,他又把慈禧太后“堵”得够戗!

另一个李鸿章,平时虽然不哼不哈的,其实这人孤傲得很,谁都瞧不起,整天拿着个劲儿。虽然不明说,可慈禧太后多敏感呀,早就感觉出来了。

孤傲也没辙,那是人家的个性。李鸿章本事大,慈禧离了他还真不行,只好假装不知道算了。

相对于曾国藩和李鸿章,慈禧太后觉得左宗棠这人可爱得多。

要说左宗棠身上,其实“毛病”也不少,脾气直,嘴碎,心眼儿也有点小,可是他对皇上对太后最忠诚,又特别能打仗,哪儿有危险他往哪儿冲!所以在最近升上来的这帮汉人新贵里,慈禧太后最器重左宗棠,后来还让他当上了军机大臣。

别看李鸿章权倾朝野,主政二十多年,可他就从来没当过军机大臣。曾国藩就更别提了,剿完太平天国之后,老曾让慈禧太后给整屁了!那叫一个郁闷……

现在,“可爱的”左宗棠提出想借一笔洋债打仗用,慈禧太后琢磨了好一阵子,勉强答应了。

3.借了又借:朝廷答应借洋债了,左宗棠立刻让胡雪岩在上海找洋行商量借款。

借款一百二十万两!这笔账如果到时候还不上,算谁的?

还不上,当然(当然?)算在你胡雪岩头上。

是啊,胡雪岩不是喜欢勾搭官府吗?既然要勾搭,就得给官府“出血”!

早先左宗棠一句话,胡雪岩直接垫进去二十万两银子,现在他实在是垫不出银子来了,左宗棠又是一句话,胡雪岩就得拿着自己的阜康钱庄做抵押,冒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替左宗棠借洋债。

要不全江南那么多大商人全都不敢跟官府打交道呢!人家傻吗?不傻!群众的眼睛永远是雪亮的!官府是怎么回事,这些商人心里有数得很!

当然话说回来了,胡雪岩也不傻。他跟官府打交道这么些年了,什么邪事歪事没撞上过,不都一次次扛过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