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就学胡雪岩
4286600000038

第38章 奔向福州船政局 (2)

法国人搞这个船厂,是因为他们知道大清国正把漕运改为海运,可能会需要大批的火轮船,觉得这是个商机,就想在宁波建个厂子,就近造些轮船,卖给商人搞航运的。

可厂子建起来了,却发现中国南方沿海的航运已经被英国、美国的轮船公司垄断了。这些外国人办的轮船公司不可能到法国人开的小船厂里来买船,而中国商人又不懂火轮船的驾驶、运营,所以不敢乱买。

结果这家船厂从建起来,就一直没生意。眼看这么混下去早晚要倒闭,只好跟法国远东舰队联系,从他们手里接了个订单,造了三条小型炮艇,好歹又支持了几年。

可是给法国远东舰队造炮艇,这种“订单”能有几单呢?

结果这家船厂一直吃不饱,常年亏损。到最后法国人认为它是个包袱,就打算“扔”掉。正好这时候左宗棠要办船政局,法国人就想把厂子转给左宗棠,一来甩了包袱;二来法国人还打算提一个附加条件:一旦法国方面有需要,中国必须允许法国人使用这个船厂。

这哪儿行!

打听明白了船厂的底细,胡雪岩心里凉了半截,觉得这家船厂不能买。

可老胡毕竟只是个办事的人,大主意他拿不了,就把这事儿跟左宗棠说了,结果左宗棠也是一口拒绝。

什么叫“法国方面一旦需要……”?这里头涉及国家主权,绝对不能妥协!单是这一条就没得商量,别的根本不要谈了!

于是胡雪岩把左宗棠的意思转给日意格:船厂你们自己留着吧,大清国不买。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出乎胡雪岩和左宗棠的预料。

3.政局定址:洋人,真是一个挺奇怪的族群,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中国人很不一样。

按说胡雪岩拒绝买法国人的船厂,日意格应该挺不高兴,拂袖而去……没有,这个留着“爆炸头”的法国兄弟毫不介意,乐乐呵呵,立刻又提出了第二个建议:大清国要建船厂,必须得购买机器,聘请西洋的工程技术人员,既然你们不愿意购买现成的船厂,那干脆就由我们法国人帮你们把厂子建起来吧!机器,我们可以卖给你,工程师,我们替你招聘!

日意格这么一说,把胡雪岩弄得不知如何是好。你说这个法国人是一番好意呢,还是在耍诈?

要从常理分析,日意格“耍诈”的可能性比较大。前头他们要把船厂卖给左宗棠,那里头不就有“诈”吗?现在船厂卖不掉了,这帮法国人不但不生气,反而又是提供机器又是派遣工程师的,干脆连厂子都帮着建起来,这也太热情了吧?

要是一个人在不应该热情的时候忽然对你特别热情,那可就得防着他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现在日意格已经把这些“热情”的话说出来了,胡雪岩在这个事儿上是做不了主的,只好又回到福州向左宗棠汇报。

听了这话,左宗棠往大椅子上一靠,俩眼一闭,开始琢磨了。

法国人这是要干什么?难道说“卖船厂”这一招儿忽悠不了老左,又做出一个更大的题目来搞“大”忽悠?

可话说回来,法国人想把宁波的船厂卖给左宗棠,这个事儿其实并不算是忽悠。

船厂在他们手里经营不下去,主要是因为他们弄不到订单,可要是转到左宗棠手里,订单就不是问题了。所以不能说法国人把船厂卖给左宗棠是“耍诈”,只能说他们提的附带条件太苛刻了。

细分析起来,法国人卖厂是有诚意的,给的价钱也还算合理。现在老左拒绝买他们的厂子,法国人反而大包大揽,要说这是耍诈,未免耍得太明显了。

如果前面“卖厂”的事儿不是耍诈,那现在法国人提出要帮这个大忙,会不会也是真心实意的呢?

琢磨来琢磨去,左宗棠把眼睛睁开了:“我看这个日意格说的是实话。”

一听这话,胡雪岩愣了。

左宗棠是官,胡雪岩是商,他们两个人想事情的思路不一样。

在算细账、使用资金、组织、运作这方面,胡雪岩的本事非常强; 但是在一些牵涉国家利益的大事儿上,左宗棠比胡雪岩站得更高,思路更广,看问题也更深刻。

眼下法国人愿意帮着大清国建船厂,说到底,这并不是生意,而是“政治”。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号殖民强国,它们处处都在和英国竞争。可是在大清国,英国人的势力远大于法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也比法国更密切。要想和朝廷拉关系,尽可能挤走英国人,培植自己的势力,法国人就得做些实事,取悦大清国。

如果这一次法国人真能帮助大清国建起一座现代化的船厂,把这个大事儿办成,对他们来说好处很大。

第一,可以和大清国拉近关系,借此排挤英国势力。

第二,如果大清国第一家大型船厂是以法国技术为基础建起来的,那以后中国的整个造船工业,甚至全部的新式工业,都有可能以法国技术为基础,这么一来,法国能从大清国得到的实际利益就非常大了。

第三,帮着搞船厂,法国方面也能靠着卖机器、提供技术赚一大笔银子。

这么算起来,在建船厂这件事上,法国方面只赚不赔,好处一大堆,它们何乐而不为呢?

听左宗棠这么一分析,胡雪岩也开窍了。

大清国在科技方面和西方列强差距实在太大,想自己建立一个大型现代化船厂,根本无从下手,必须请洋人协助,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可是这帮洋人非常奸诈,诡计多端,不可不防。所以很多事情可以先一步步地办起来,但银子,千万不能急着往外掏。

在“先办事后给钱”这个问题上,胡雪岩和左宗棠的看法完全一致。

拿定主意,胡雪岩立刻赶回上海,告诉日意格,左宗棠已经同意将来的福州船政局聘请法国工程师,从法国进口机器设备。现在先请日意格到福州去和左宗棠会面,进一步详谈,同时为福州船政局选定厂址。

同治五年(1866)七月初十,胡雪岩领着日意格来到福州跟左宗棠见面。

左宗棠和日意格也是老熟人了,马上带着日意格离开福州,来为即将动工的船厂选择厂址。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最后左宗棠和日意格一致决定,把船厂的厂址选在福州马尾的中岐山下。

要说这个厂址,选得非常有学问。马尾在闽江之中,距离福州六十多里,距闽江的出海口五虎门有八十多里,闽江口外岛屿星罗棋布,沿江两岸山势陡峭,无路可通,江边的金牌、长门、罗星塔几处都设有炮台,如果有人想袭击船厂,就必须驶入闽江,上溯八十多里,突破诸处炮台,才能逼近船厂,这几乎是做不到的。

厂址选定之后,左宗棠、胡雪岩、日意格回到福州,找了间安静的屋子坐下来,开始准备文件。

在这之前,左宗棠曾经问过胡雪岩,跟这帮洋人打交道,什么地方最要紧,最应该注意?结果老胡告诉左宗棠这么一句话。

跟洋人打交道,合同最重要。

胡雪岩是商人,商人是世界上最守信誉最重视合约的(这里说的是“商人”,“败类”除外),而胡雪岩早先在上海又和洋人打过很多交道,对外国人很了解,他所说的“合同”两个字,真是特别特别重要。

左宗棠对胡雪岩一向信任,老胡说的话,老左基本都听。既然老胡说合同重要,那就先跟洋人好好订一批合同吧。

于是老左、老胡、老日这三个人往桌边一坐,从设立船政局、建船厂、工程期限、投入经费、造船事项、驾驶培训一字一句地认真推敲,反复商量,该争就争,该吵就吵,折腾来折腾去,最后终于把各项书面文件一一搞定,由左宗棠和日意格草签了合同。

到这一步,胡雪岩还是觉得不够妥当。万一这个日意格说话不算怎么办?

结果老胡和左宗棠又找日意格商量了半天,觉得还是找个法国官员来担保比较好。

找谁呢?

日意格提出: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可以只找法国驻大清国总领事白来尼,请他在合同上画押担保。

总领事?官儿不小了,而且他是外交官,代表着法国政府,有他担保,这事儿就没问题了。

4.事多磨:这个时候当然是趁热打铁,事儿越快敲定越好。胡雪岩赶紧跟日意格一起带着合同赶到上海,去请法国总领事白来尼提保画押。

原本胡雪岩以为这事儿很快,跟他做生意的时候差不多。几个买卖人坐下来一聊,互相把“底”一交,再在心里头算一笔小账儿,觉得这笔买卖行,能做,马上签名,按手印儿,事就办妥了。

结果老胡发现,跟洋人做大买卖,没这么随便。这画押担保的事儿,其实急不得。

白来尼是个外交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法国政府的利益,他可不能随便就乱担保,当然得就此请示法国政府。可法国离大清国也太远了……

当时欧洲列强早就有了电报线,可大清国还得十来年之后才有这个玩意儿。所以眼下白来尼要向国内请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胡雪岩和日意格只好在上海傻等了。

结果这一“傻等”,等出好些事儿来。

法国总领事那里还没有消息,在上海的胡雪岩忽然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个信儿,说在上海的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准备出面拆“福州船政局”的台。

这个赫德是什么人呢?

赫德,表面上是海关的总税务司,实际上是个英国特务。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也最多,所以英国人野心勃勃,到处都想插上一脚。这个赫德表面上是海关总税务司,帮着大清国海关“管账”,实际上暗中在给英国政府做事,每当有什么便宜可占,这小子必然第一个出现。

这次左宗棠要建福州船政局,故意避开英国,准备和法国人合作,赫德这个英国老特务大为恼火!这老家伙在大清国混了多年,手眼通天,在大清朝廷里,他说的话还挺有分量,就跑出来到处造谣,猛说法国人的坏话。

可问题是,这个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搞起来的!

老左这个人有个天下皆知的特点:非常忠直!所以朝廷对这个人很放心(比如,和左宗棠齐名的曾国藩、李鸿章都被朝廷狠狠整过,就左宗棠从没挨过整)。所以左宗棠要和法国人联手办船政局,朝廷也由着他,对赫德的挑拨置之不理。

眼看影响不了中国朝廷,赫德眼珠儿一转,扭过头去“影响”法国人。

要说赫德这老小子也真有路子,居然托了关系到巴黎去折腾,上下游说,硬说中国人愚昧痴顽,极不开化(那个年代,很多欧洲人对亚洲歧视很深,就爱听这个话),大清国搞的这个船政局肯定会砸锅。到时候法国出设备出技术瞎忙半天,不但一点儿好处得不着,反而会赔上一大笔钱。

想不到赫德这么一挑唆,法国政府还真信了,就打算停止和大清国的合作,以前谈妥的出售机器设备,派遣技术人员,等等,一下子全都不认账了。

好在胡雪岩在上海人面儿非常熟,法国方面“翻脸”的决定还没正式做出,已经有上海的朋友把赫德的损招儿告诉了老胡。胡雪岩吓了一跳,赶紧跟日意格商量。

日意格这人办起事儿来也不含糊,立刻表示要抢在法国政府翻脸之前赶回巴黎,亲自游说政府高层,一定要把这个事儿给办妥。

于是日意格第一时间坐上轮船杀回法国去了,就剩了胡雪岩一个人,在上海提心吊胆地盼着消息。法国那边的消息还没盼回来,九月初六,左宗棠忽然接到圣旨,朝廷已经任命他担任陕甘总督,即刻上任。

自从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克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洪秀全死去,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基本瓦解。可是太平军的一些旧部在遵王赖文光率领下和捻军会师,继续和朝廷周旋。随着捻军大破八旗精兵,斩杀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声威大振,队伍又重新壮大起来。

眼看捻军越来越强大,大清朝廷先派曾国藩率军督剿,一年后又派李鸿章接手。但此时捻军已分成东、西两路,东捻军在赖文光、任化邦指挥下冲进中原,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进攻陕西、甘肃,两路捻军都剽悍善战,来去如风,一时间难以克制,所以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让他带兵进入陕西,对付西捻军,好让李鸿章的淮军能有机会集中兵力,先攻破东捻军。

接了这道圣旨,左宗棠非常晕菜!

眼下福州船政局刚有一丝眉目,很多事儿都在关键时刻,现在抓紧点儿,就办成了,如果现在一松劲,也许就办砸了。这个时候左宗棠怎么能走?

于是左宗棠咬着牙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说:“造轮船的事势在必行,怎么能半道扔下呢?建立船厂的好多细节都是我和洋人一起商定的,如果我现在走了,事儿就乱了,接手的人都没法接。所以我现在不能马上就走,一定要找个可靠的人,把这个事儿接过去,我才能出发。”

左宗棠这个考虑也对,慈禧太后那边儿决定给老左两个月时间,让他把船政局的事安排妥当,再带兵到陕西去打仗。

这时候左宗棠和胡雪岩都有点进退两难。日意格在法国那边毫无消息,朝廷又催着老左赶紧出兵。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左宗棠一离开福州,船政局的事儿马上就得黄!

就这么提心吊胆又等了一个月,日意格终于从法国赶了回来,而且带来一个好消息,法国方面答应对大清国提供机器设备和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了!

靠,这个日意格还真有本事!他是怎么说动法国政府改变主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