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这样的境界,南怀瑾老师认为就是庄子的自在境界。得道的人身在这个世间,把握到了万物的根本,同婴儿拿到一个东西一样。南怀瑾老师说,婴儿生下来不到一百天,手里拿着一个东西时好像很牢,但是他没有用力,若有若无之间,安详而宁静把握得很牢,这就是自在。这对于青少年掌握做人的道理也是一种启发:在若有若无之间把握住万物的根本,自在自得道。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有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闾丘胤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
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人不复见。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大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真。只有驾驭了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了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越自在、越洒脱、越游刃有余。生活闪现着智慧与学问,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谛。
自在的人生,才是最快乐的人生,这是庄子教会青少年的最大真谛吧!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华夏五千年聪明智慧的结晶,据说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
《周易》简称《易》,又称《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是一本关于“卜筮”的书,全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孔子曾经编著六经,其中就包括《周易》,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不穷的研究。
《周易》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类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知识,对中国的道家、儒家、中医、文字、天文、数学、哲学、武术、养生、环保、建筑学、民俗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周易》中,还演化出许多名言和名句,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并无宗教色彩,而是注重推理,通过象、数、理的推演,回答了关于物质、能量、辩证法则、人的意志等哲学命题,体现了独特的宇宙观,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怀瑾老师从“变易、简易、不易”和“理、象、数”这些基本法则入手,旁征博引,结合儒家等学说,解释了《周易》中包含的自然哲理、人文精神,以及修身养性之道。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用一个个故事为读者带来启发。同时,南老师又贯通古今,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向传统文化的桥梁,让我们浸润在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