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是一种智慧,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
齐宣王一次与孟子谈自己的园囿的问题,孟子说:“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即我来到贵国时,还没入境,就先打听了你们齐国的大禁。这里出现了一句话——问国之大禁。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入国问禁,入乡随俗”。不论是对于一国一地的风俗,还是对于其他人的好恶,青少年们都要试着去了解并尊重。
南怀瑾先生说,在现代所谓“人际关系”上,问禁与随俗,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进入一个国家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到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要尊重当地的法令和习俗,不要做出违逆的事来。对异国如此,对他乡客地如此,最好对于一般团体也要如此。我们这样注意自己的行为,一则是对人的礼貌和恭敬,次则是减少自己的麻烦和困扰,甚至减少失败的因素。
确实如此,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团体都有自己的禁忌和风俗习惯,自古都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些禁忌和风俗习惯是不可以违背的,如果违背,轻则是闹笑话,重则就容易得罪当地人,在一些野蛮之地,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很久以前,有两兄弟置办了许多货物,准备外出去做买卖。一路风餐露宿,他们来到了一个国家,这里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就是不穿衣服,因而被称作裸人国。
弟弟说:“这儿与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可实在不容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然而哥哥却不同意弟弟的看法,他生气地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要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贸易不成?这可太伤风败俗了!”
弟弟劝哥哥说:“古人说得好,树正影不斜。虽然我们外在的形体服饰有所变化,但只要行为正直,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哥哥听后说:“这样吧,你先去打探一下详情,然后派人告诉我。”于是弟弟先进入了裸人国。十多天后,弟弟派人告诉哥哥说,一定得按当地风俗习惯,不可以穿衣服,才能办成事。
哥哥一听就火冒三丈,说:“赤身裸体,像畜生一样不知羞耻,这难道是君子所为吗?我绝不会这样做。”
在裸人国里,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都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涂画各种图案,然后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
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十分愉快。裸人国中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国王因此买下了他带去的全部货物,而且付给他十倍的价钱。
哥哥却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把他抓住狠狠揍了一顿,而且把他的全部财物都抢劫一空。若不是弟弟为他说情,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由此可见,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重要。当然此规则也不仅仅适用于国家,人与人之间如果也来奉行这一原则,那很多事情就会简单,人与人相处也会容易起来。与人交往,要怎样奉行这一原则呢?很简单,多了解交往的对象,知其所恶,投其所好。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与李白素不相识,但他渴望能与李白见上一面,于是便写信,邀李白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闻有好风光,还有美酒,便欣然而往。至汪伦处,李白见其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心中顿生几分好感,并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并留数日后方离去。
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已走,立即携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因此有了那首千古佳作: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位隐居的无名人士,一位狂放不羁的诗仙酒圣,就这样神奇地相聚,演绎一段千古佳话。其实应该是汪伦聪明,知道投其所好,用酒来诱引李白,这位对酒当歌的大诗人,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用酒做诱饵是正中其下怀。
“投其所好”,不是教青少年们学会心计和权术,其实这个道理本无好坏,看你怎么运用,目的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是一种智慧,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为人处事,一味地以我为主,我行我素,看似有个性,其实很容易伤了别人的心,伤了大家的感情。不要说你不在意伤人,除非你没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