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外亡魂悬疑
42850600000004

第4章 明建文帝生死之谜

建文帝是明朝少有的仁慈皇帝,但是他却没有得到善终,有说被烧死,有说出家当了和尚,推翻他的燕王朱棣对此事也是一直放心不下,甚至在派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命锦衣卫沿途查访……

明太祖朱元璋有24个儿子,曾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其余都封为王。可是太子在朱元璋在位时的洪武二十五年,就早逝了。极度伤心的明太祖便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死,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担心各地藩王夺权,于是采用大臣黄子澄的建议,削除藩权。藩王中燕王朱棣的实力最强,且燕王本人足智多谋,在这种形势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面加紧练兵,一面装疯麻痹建文帝。建文帝派使臣去探望,当时正是大伏天,燕王却坐在火炉边烤火,嘴里还不停地叫冷。使臣将这情况告知建文帝,建文帝信以为真。而这却瞒不过黄子澄等大臣的锐目,他们怀疑燕王装疯,要求建文帝下令逮捕燕王。听到这一消息,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就在朱棣的大军攻入南京城时,皇宫早已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且生死未卜。有关建文帝出逃的传闻很多,当时明成祖朱棣也是放心不下。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论不休的历史悬案。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胜利,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关于建文帝的死因,《太宗实录》是这样说的:“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不过明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那么大火中拖出的究竟是不是建文帝的尸体呢?明朝的史书对这段历史记载得模模糊糊。而明朝的百姓似乎并不相信深受他们爱戴的建文帝就这样被大火烧死了,从此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民间流传起各种各样的传说。

相传燕王大军进入南京以后,一个叫做王钺的太监向建文帝汇报说太祖死的时候留下一样东西,说这个东西就收藏在奉先殿,并嘱咐我们不到危急的时候不能打开。那是什么东西呢?一个铁匣子,里头有度牒三张,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三个人的名字,里头有袈裟,有剃刀,还有白金十锭。里头有一句话,说你们要是不想跑就自杀,要不然的话你们就拿着度牒跑,这是里面写的话,还说应文要从鬼门出去,其他人要从御沟水门走,到薄暮的时候,就是天傍黑的时候在神乐观会齐。那么应文是谁呢?朱允炆是带个文字,肯定是他。还有应能,还有应贤,大臣里正好有叫应贤有叫应能的,这三个人于是就全剃了头,朱允炆带着一些人就从鬼门出了宫。还有一批人就从御沟水关跑了。建文帝带着一批人走到神乐观,看见一只船就在岸边上停放,而且有名道士正在等候他。在与水关逃出的人会合之后,建文帝就带着这批人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广西、福建到处云游了。

还有人说建文帝在穹隆山当了和尚。《明史》中记载,穹隆山在江苏吴县,即今天的苏州市。建文帝逃出去为僧,曾经得到一个僧人的帮助,这个僧人叫做宗泐,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明史》上还说,当年帮助朱棣夺取天下的和尚姚广孝,在永乐十六年时(当时他已经84岁),有一天去见朱棣,说他有一件心事希望朱棣帮个忙,当年都怀疑建文帝逃跑是宗泐和尚帮的忙,这个宗泐和尚被关起来一直关到现在,希望把他放了。

有些传说更是神奇。比如说建文帝曾经藏在四川的平倡佛罗寺,后来死了以后就葬在寺后的山上,因为建文帝经常在寺里头面向京城哭泣,后人就把这个寺改称叫望京寺。又比如说建文帝从云南大理逃到四川宜宾越溪河,隐居在隆兴寺,死后就葬在隆兴山下的塔林里,甚至说康熙帝也曾经到这里寻访过建文帝的遗迹。种种猜测,至今也都悬而未解,建文帝生死之谜也就留到了现在。

问题在线

度牒是什么东西?

度牒是封建国家对于已经得到公度、成为僧尼者所发放的证明文件。度牒发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私度僧尼,有效控制僧尼数量。度牒详细记载了僧尼原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剃度师名及所属官署。持有度牒的僧尼,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可以取得政府保护,而且获得免除租税徭役的特权。

探索指南

藏匿于贵州的山谷之间,有一份讨伐朱棣的檄文,刻于山崖之上,号召臣民推翻朱棣。这份檄文几百年来,无人破解、具有浓厚神秘色彩。字形似文似图,若篆若隶,因字条红色,又无人能破译,故被称为“红崖天书”,相传乃建文帝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