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1
42837900000004

第4章 长安时期(746—755)(1)

春日忆李白

【导读】

此诗写于天宝六载(747)春,时杜甫居长安。这首诗赞扬李白在诗歌上的造诣,表达了诗人间真挚的友情。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详解详析】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首句便对李白的诗热烈赞美,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超尘拔俗,无人能比。“也”、“然”两个语助词用得巧,加重了赞美的语气和分量。思:名词,指诗思。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庾信曾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曾任刘宋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以上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和“日暮云”是想像中的景物。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际日暮时分的云彩,于是想像李白此时一定也在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青青树色,用“春树”和“暮云”衬托出两人的离别之恨。诗人从赞美李白的诗,转而写离情别意,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诗意跳跃曲折,显得简洁奇妙。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一句是回忆,一句是悬揣,将双方无限的情思巧妙地连接起来。看似平淡,实则含蕴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清代沈德潜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唐诗别裁》),明代王嗣爽《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末联是诗人的热切希望:何时才能再次欢聚、把酒论诗啊!以深情的向往作结,与诗的开头呼应。“何时”是诘问的语气,“重与”是指过去曾经有过的情景,这就使眼前的离情别恨更为悠远,使结尾余意不尽。

【经典品评】

杜甫对李白总是赞扬备至,可看出他对李白诗的钦仰和喜爱。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确实道出这首诗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重与细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得极自然,一个“忆”字贯穿全篇,将对人和对诗的怀念与倾慕,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将作者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情韵深长、绵绵不绝。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导读】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时杜甫三十七岁,正因第二次落第而困居在长安城里。韦济当时官任尚书左丞,对杜甫颇为赏识。这使失意的杜甫感到温暖,更是将他引为知己。在这首诗中,杜甫向韦济阐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诉说了入仕无门的烦恼。字里行间充满对现实的抨击。此诗可看作是作者这一时期生活和思想感情高度的艺术概括。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时,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竞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欧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详解详析】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开首便是激愤之语,可见作者早已是牢骚满腹,长久郁积,此时冲口而出,直抒胸臆。纨袴:穿丝绢裤子的贵族子弟。误身:指进不了仕途。指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丈人:此处为对前辈的尊称。贱子:杜甫自称。具陈:细细道来。

甫昔少年时,早充观国宾——观国宾:也可引申为从政者。这里指十三年前自己第一次进京考试去求功名。“宾”在这里用作动词,有“归依皇帝”的意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奋读书超过万卷,下笔如有神助。此两句已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千古名句。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扬雄:汉代著名的大辞赋家,著有《长杨赋》、《羽猎赋》等。子建:曹植,字子建,三国时代魏国的大诗人。料:这里有大概、不相上下的意思。词赋可与扬雄匹敌,作诗的水平接近曹植。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李邕:当时有名的官僚文人,据《新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在第二次漫游齐鲁时,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曾“奇其才,亲往见之。”王翰:也是唐代的名诗人。“卜邻”:做邻居,“卜”原意是“占卜”,在这里有“选择”的意思。以上八句形容自己才学出众,虽有“自吹自擂”之嫌,却丝毫不使人反感,因为这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呼号。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我自认为才能挺拔出众。“要路津”,指重要的渡口,比喻国家政权里的重要位置。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将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比尧舜时期的效果还要好,教化百姓让社会风俗归于淳朴。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没想到这美好的心意竟然受到了冷落,我四处奔走作诗,并非甘心沉沦隐居而不愿为国效力。萧条:冷落之意。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十三载:指自己从二十四岁第一次落第,到今年三十七岁,正好十三年。长期旅居长安京城中当食客,送走许多阳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早上去敲那些富贵人家的大门,傍晚追随在达官贵人们的肥马后面步人家的后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吃得是剩酒和冷饭,所到之处心中都暗含着说不尽的悲伤与辛酸。以上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诗人寄人篱下的痛苦和狼狈。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顷:不久前。见征:指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让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进京应试一事。欻(xū)然:忽然。求伸:企求实现理想。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这二句是比喻,上句用鸟,下句用鱼。青冥:天空。蹭蹬:失意的样子。无纵鳞:不能像一条鱼一样畅游。全句是说:皇上下诏选人才,我忽然觉得自己可以一展宏图了。不料飞上天的鸟儿却垂下了翅膀,我无法像一条鱼一样畅游。写自己失意痛苦的心情。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我非常愧对您对我的厚爱,我理解您对我是一片真心。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您每每在许多同僚面前朗诵我的新作。猥:在这里是自谦。相当于“蒙”、“承”。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贡公:指贡禹,西汉时人。他刚听到好友王吉(字子阳)做官的消息,便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上路,因为他知道王吉一定会举荐他,所以有“王阳在位,贡禹弹冠”之说。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中最穷的,以安贫乐道而闻名。这里是杜甫比喻自己听到韦济夸奖自己时很高兴,心里像贡公一样暗暗高兴,所以很难做到像原宪一样自甘贫穷。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踆踆(cūn):欲行又止。这句是说我怎能因心中怏快不乐,就慢腾腾地走路呢。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秦:指长安。去:这里指离开。如今我想向东而去,到海上去漂泊,即将离开长安城。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终南山:在当时京城长安的城南,是名胜之地,这里实际是指京城、朝廷。清渭滨,指坐落在渭水边上的长安。自古以来就有“渭水清,泾水浊”的说法,故称渭水为“清渭”。作者就要离开长安了,望着终南山有些不舍,在清清渭水边频频回首。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报一饭:韩信早年贫困时,有一漂母曾将自己的饭分给他吃,后来韩信做了楚王,用千金来报答当年的一饭之恩。大臣:这里指韦济。我常常想应该像古人一样报答“一饭之恩”,更何况我辞别的是您这样一位对我有深恩的大臣呢!

白欧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没浩荡:消失在浩荡云海中。驯:驯服,这里有束缚之意。我将像一只洁白的海鸥飞腾万里消失在浩荡的云海里,又有谁能束缚我呢?

【经典品评】

杜甫在仕途中屡屡失意之后,把希望寄托于结交权贵,期望能通过社交活动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走一条“曲线救国”之路。这对心高气傲的杜甫来说,也是一种碰壁之后无奈的选择。这一时期,他写了不少这类赠人的献诗,大体都是一个模式:前半部分称颂对方的功德,后半部分陈述自己想要济世报国的意愿。但这首诗有别于其他的献诗。因为韦济虽然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祖父韦思谦、伯父韦承庆官至高位,父亲韦嗣立是武后时的宰相,他本人也位居左丞,但他却并非纨袴子弟,而确有才能,早年即以辞翰闻名。韦济很赏识杜甫的才华,早在他任河南尹的时候,就多次打听杜甫的消息,这让杜甫十分感动。再加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诗名很大,与韦家的祖父也早有来往,所以在杜甫的眼里,韦济不仅是官员,更是知心朋友。因而在这首献诗中,诗人能直抒胸臆,畅所欲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因而这首诗是杜甫的献诗中写得最好的。

这首诗如同一面镜子,真实地再现出一位恪守儒术、怀才不遇、屡受冷眼和挫折的知识分子在那个被扭曲了的社会中的悲凉命运!诗的结尾,诗人表示要远离江湖、去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实际也是希望韦济举荐自己的一种含蓄的表达罢了。诗中直抒胸臆,佳句迭出。其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可以说,这是一篇认识杜甫这一时期生活及其思想状况的极其重要的作品。

饮中八仙歌

【导读】

此诗作于天宝年间杜甫初到长安时。是作者追忆往事之作。诗中描绘了李白、贺知章、张旭等八位文人墨客醉酒之后的神态,八位酒仙神情各异,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传达出盛唐时期那种特有的浪漫和豪放的时代气息。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详解详析】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知章:指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汝阳:指唐玄宗哥哥李宪的长子汝阳王李琎。朝天:去朝见天子。曲车:装着酒曲的车。移封:另换封地。酒泉:在今甘肃酒泉县,传说此地“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这五句都是写醉态:贺知章骑着马像乘着船一样摇摇晃晃,醉眼昏花掉进井里还在呼呼大睡。而汝阳王李琎喝了三斗酒才去朝见天子,路遇酒车仍馋得流涎,恨不得将自己的封地移到酒泉去。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左相:左丞相李适之。他因遭李林甫的暗算和排挤,作诗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日费万钱”,饮如长鲸吸川,可谓豪饮。贤:有讽刺李林甫之意。圣:指清酒。此处杜甫化其语意用之。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宗之:指曾任侍御史的崔宗之,在金陵谪官时常与李白举杯唱和,神态狂傲。这里写他举杯向天,白眼阅世,满腹牢骚,借酒发挥。皎洁的身躯如玉树临风,潇洒风流。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苏晋:曾任中书舍人,信佛,常在佛祖的绣像前祈祷,但他却又贪杯纵欲,醉中往往将佛家的戒律抛在脑后。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人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常常醉了就睡在长安市上的酒店里,连天子叫他上船赋诗他都不肯,自称是酒中的神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大书法家张旭擅写草书,有“三杯草圣”的美名,李颀曾有诗形容其醉后写草书的情形:“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写字时将帽子脱掉,哪管什么王公大人在眼前,大笔一挥,纸上顿时涌起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焦遂本来口吃,然吃酒五斗后方兴致卓然,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唐史拾遗》载:“焦遂口吃,对客不出一言,醉后酬答如注射,时目为酒吃。”

【经典品评】

此诗以诙谐的口吻,写了李白等八位在当时很有知名度的“好酒之徒”的一副狂醉之态,他们大多恃才傲物,愤世嫉俗。这些多是有才能的人,却整天沉入醉乡。诗中杜甫没有一字写他们的苦闷,然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能感受到他们的“醉”,其实正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面对八个醉汉,杜甫此时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杜甫的这首诗专用赋体叙述,反而使诗情益增。这种冷静叙述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其诗作的一大特色。作者在叹赏这些人物时,选择了最能代表每个人的典型细节,不拘诗律,不避重韵,运用口语,一气呵成。短短数句,便将“醉仙”们的“醉态”描绘得跃然纸上。表面上他直叙其事,不加任何褒贬,但作者的倾向,却分明可从言外见出。杜甫爱才,才子爱酒,杜甫因爱其才学而觉其醉态之可爱,才人们因不得志而借酒浇愁,因而杜甫此诗亦“醉翁之意”,并不全在酒也。

兵车行

【导读】

《兵车行》是杜甫创作道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首诗当作于天宝十载(751),40岁的杜甫此时正在长安。当时,唐玄宗耽于声色,将朝政委于奸臣,边事委于诸将。不少边将拥兵自重,傲慢轻敌,战争多有失利。鲜于仲通于南诏损兵六万;高仙芝与大食战,三万人全军覆没;安禄山讨契丹的三路兵马六万人,最后只剩下二十骑逃脱。为了补充兵源再战,杨国忠下令抓丁。这样残酷的战争意味着将士很少有生还的希望。杜甫亲眼看到父母妻子拦道牵衣、哭声遍野的惨景。诗人再也难抑心头的愤怒,写下了为人民大声疾呼的这首《兵车行》,诗中表达了对无辜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详解详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辚辚:车轮滚动的声音。萧萧:马的嘶叫声。战车排排,战马嘶鸣;远征的壮丁,个个把弓箭背在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