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1
42837900000003

第3章 漫游时期(731—745)(2)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明晨就是白露节了,我不禁忆起遥远故乡的旧青毡。旧青毡:典出自《晋书·王献之传》:某夜,小偷进王献之的家行窃,王献之发觉后说,别的东西尽可以拿走,只有青毡是我家旧物,应该留下。小偷惊吓而逃。后人以“青毡”指代故家旧物。

【经典品评】

傍晚泛舟城边,看秋水清澈、景物萧疏,想到白露将至,诗人原本愉悦的心情由于季节更替而生出了些淡淡的乡愁。诗人笔下那种生动的生活体验唤起了我们的想像。可见青年杜甫的诗歌当时已有较高的造诣了。

房兵曹胡马

【导读】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这年杜甫三十岁,刚从齐鲁游历过后回到洛阳。兵曹是兵曹参军的简称。兵曹参军是唐代州府协助长官分管军事的官。房兵曹其人情况不详。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详解详析】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胡马:这里泛指塞北或西域产的马。大宛名:以大宛产的马最有名。大宛是汉时西域的国名,以盛产良马著称。这里强调马的瘦骨铮铮带着棱角,是因为良马的评价标准不在于是否多肉,而以神气清劲为佳。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竹批:形容马的耳朵状如斜削的竹筒一样峻峭,四蹄轻盈跑起来像风一样。《齐民要术》云:“马耳欲小而锐,状如斩竹筒。”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所向披靡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真可以把宝贵的生命托付给它。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骁腾:指马身形矫健,善跑。有如此骁勇飞腾的良马,完全可以横行万里去建功立业。

【经典品评】

杜甫一生特别爱马,多次写诗赞颂马的威武和神勇。当时中国长期与匈奴交战,广泛使用马匹。诗中以咏赞房兵曹的骏马为由,托物言志。前四句写马的形象,后四句写马的品格。诗人写马实际上是在写自己,从歌颂马的矫健外形落笔,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欲驰骋万里、为国效力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画鹰

【导读】

此诗写作时间不详。估计与《房兵曹胡马》的写作时间接近。诗中前六句赞美了画上苍鹰的生动形象与画家画技的高超,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为民除害的英雄壮举之敬佩。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涤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详解详析】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素练:画鹰用的白色丝绢。头两句是说画在白色丝绢上的苍鹰形象生动逼真。仿佛挟带着一股风霜凌空而起。殊:殊异,出色。

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掇身:挺身。那苍鹰挺着身子,似乎是在想捕捉狡猾的兔子,它斜着眼睛的样子,活像是愁眉凝视的碧眼猢狲。

涤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涤:系鹰腿的丝绳;镟:金属制成的转轴,用丝绳系上,以防鹰飞走。轩楹:廊柱,这里指画在苍鹰背后的建筑物。丝绳和金属棍闪着亮光,看样子好像能摘下来;只要有人吆喝一声,苍鹰就会立即应声而起飞离廊柱。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凡鸟:这里比喻奸佞。平芜:平原草地。何不奋然出击凡鸟,把它们的毛血洒在平原草地上呢!

【经典品评】

中国历代文人都有写作题画诗的传统,歌咏画作、阐发画意、托物寄情,抒发感慨。这种诗书画结合、多种艺术相得益彰的形式,极受历代人士喜爱,逐步发展成我国视觉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宋代以后的题画诗,一般都题在画上。唐人还是以诗赞画和以诗评画为主。

杜甫的这类题画诗创作较多,对后世有不小的影响。他笔下的苍鹰,瞪着圆圆的双眼侧目而视,就像凝神焦虑着的猢狲的眼睛,随时准备耸着身子飞扑而下,去和凡鸟和狡兔们去搏斗一番。在这里,杜甫以鹰的形象赞颂的是一种勇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气节。在炼字上,也颇为独特,用了“掇”、“侧”、“摘”、“呼”等富于动感的字眼,给人以鲜活生动之感,笔力苍劲,灵气飞扬。

夜宴左氏庄

【导读】

此诗大约为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青年时代漫游齐赵时期所作。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详解详析】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林叶在风中作响,一痕纤细的新月落山,琴声起处,清露沾湿了衣裳。张:弹琴。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写月落后的庄园夜景。涧水在暗夜中流过花间小径,春星在夜空中映带出草堂的剪影。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翻检书籍,蜡烛不知不觉短了;看剑饮酒,豪情更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刚写罢新诗,耳边又听吴音咏诵,勾起我驾一叶扁舟游五湖的遐想。吴咏:以吴音来吟诵诗歌。吴,为春秋时的吴国,在今江浙一带。春秋时,吴越相争,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驾一叶扁舟游五湖以归隐。

【经典品评】

一首风韵美妙的抒情小诗,纤月、春星、露珠是眼前所见,风声、琴声、流水声是耳边所闻。在这样美的夜里,无论是读书、看剑还是饮酒、赋诗,都惬意而幽静,描绘琐细而不着痕迹,“左氏庄”的“夜宴”令人心旷神怡。堪属杜甫早期作品中的佳作。赠李白

【导读】

此诗当作于天宝三载(744),当时杜甫在洛阳遇到了被唐玄宗“赐金还山”而刚离开长安的李白,遂作此诗相赠。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详解详析】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东都:洛阳。杜甫说自己在洛阳客居两年,对所遇到的投机取巧之徒很厌恶。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野人:在野之人,杜甫自谦之词。腥:指鱼类。膻:指牛羊肉类。我这个在野之士眼看着富人吃大鱼大肉,自己却连粗粮蔬菜都吃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中说,用南烛草木的叶子同茎皮同煮,取其汁液泡米蒸出青色的米饭,据说食之可长寿。这句说:难道就没有一种能让我脸色好些的青精饭吗?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大药:金丹。苦于缺少炼丹的资金,所以才未进山林中去。迹如扫:没有足迹。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李侯:即李白,侯是尊称。金闺:金马门,学士待诏之处。李白曾任翰林学士,因此说他是金闺中的才俊。彦:指有才华的人。脱身:指李白离开朝廷。这句是对李白说,你这位金马门的才子,如今离开朝中自由了,可以去山林访幽采药。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梁宋:在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杜甫说我也想去梁宋一游,正好我们可以同行,但愿能拾到仙境中的瑶草。

【经典品评】

杜甫在东都洛阳呆了两年,对上层社会的蝇营狗苟之徒的投机取巧伎俩,实在是厌烦透了。他见李白离开朝廷,既为其才华得不到施展而惋惜,又对其获得了一个自由身、可以进山林求仙访道有些羡慕。

诗的前八句为自叙境况,后四句是对李白的诉说。虽是赠李白的诗,反倒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说自己,最后四句才是对李白说的。其实前八句表面是在说自身境况,但其实是在为后四句作铺垫。在杜甫眼中,年长十一岁的李白不仅是位才华出众的诗人,还是一位有仙风道骨的飘逸隐士。杜甫本来就佩服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潇洒,又听李白大谈灵芝仙丹、真人道士,益发感兴趣起来。于是诗中出现了“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这样的出世语。诗的结尾处诗人想去“拾瑶草”,似流露出归隐之意。

赠李白

【导读】

此诗大约写于天宝四载(745)秋杜甫游齐赵时,是杜甫现存绝句中创作时间最早的一首。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详解详析】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秋天来时我们曾相遇,你仍像蓬草一样飘零。喜好炼丹却未炼成愧对先师葛洪。葛洪是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曾在罗浮山炼丹。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开怀畅饮、狂放地歌唱,任光阴虚度;你这样飞扬跋扈,笑傲王侯,到底为什么如此逞雄?

【经典品评】

杜甫比李白年轻11岁,写这首诗时他还没有经过太多的生活波折,因此,对已身经变故、情绪震荡的李白还未能深刻理解。他非常珍惜曾同李白在一起短暂游历的经历和友谊,想加深李白对自己的印象。尽管他对李白的规劝非常真诚、发自肺腑,但在李白看来未免显得稚气而一笑置之。但这首诗却为狂诗人李白画了一幅生动形象的肖像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