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09

第9章 对冲之道

对冲是最时髦的名词,它的本意是防范风险,但它真正伟大之处是制造风险。

在全球金融战争中,场外金融衍生品由于不受监管,因而杀伤力极大,常扮演“核武器”的角色,其往往与美元、石油、美股及美国国债这四种大规模杀伤武器混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系统攻击,杀伤力往往是全球性的。

场外金融衍生品与美元、石油、美股及美国国债等之所以有如此超级威力,主要就是因为金融衍生品繁多且证券化化、金融高杠杆化,且五者往往同时发力,杠杆起到数十倍、数百倍的倍增效应,五者联动又产生系统效应,且这五者均为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因素,因此,最终效果往往就是全球性的超级震荡。

通常人们衡量股市泡沫的一个指标就是证券化率,即股市的市值与GDP的比值,当这一比值超过100%时,一般就可以认为股市存在过热风险。然而现在全球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最高达600万亿美元的规模,相当于全球GDP的10倍,由此可见现在全球经济的过热程度有多么严重。在五者中,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包藏风险最大的,流动性是其最主要的风险。

金融衍生品市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场内市场,包括股指、期货等,是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采取的是集合竞价方式,由计算机交易,这种交易是在监控下进行的。另一类是场外交易,其实大部分金融衍生品都是在场外进行的,即柜台交易。柜台交易常为一对一交易,合约到期清算,因此流动性风险极大。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特点是不稳定,由于其中天然蕴含着较多的风险,因此一有风吹草动总是最先起波澜,尤其是其流动性风险。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次级债券虽然被评为AAA信用等级,违约率也只有1%,但流动性风险依然存在,这是每一个投资者、交易员都清楚的。另外,场外金融衍生品的规模过大,一旦相当于全球GDP的10倍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崩溃,那么就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7.5万亿两倍的十几万亿美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保证金就会突然失去流动性,所引起的蒸发效应比几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总和都要大。

所以,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就是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危机,这已经与传统的金融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关键就在于场外金融衍生品规模大、杠杆化程度高、流动性差以及风险系数高四个特点。

不过,对冲也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稳定作用——对冲既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罪恶操作,也是稳定全球金融危机的良好手段,比如1987年美国华尔街黑色星期一之所以没有演化为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萧条,道指没有崩盘,最主要的原因是股指期货在当时已经是可以对冲的,当做空投机出现后,许多人也开设空头仓位进行对冲,这就防止了股指狂泻不止、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出现。而对冲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其实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对冲金融产品的风险。而在操作场外金融衍生品的时候,现在大多数基金也都是可通过金融工具建立不同金融市场基础产品的组合,目的就是规避任何单一市场的风险,实现风险对冲。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关键在于这是华尔街的刻意行为,如雷曼事件最关键之处在于流动性危机与信用危机同时爆发,这引发了场外金融衍生品的连锁反应,我们可以这样形容,每一个场外金融产品都是军火,但只要你控制的好,这些军火是不会爆炸的,每个炸弹也都有引信等保险装置,但是,如果你刻意引爆军火库,那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