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63

第63章 中产阶级被消弭

做空中国,目的之一就是将中国中产阶级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一个没有中产阶级的国家,能成功地转变为内需型经济模式吗?

在经济方面,中国面临诸多任务,中国给人的影响是:所有问题没有一个是不可能解决。但是,这既需要时间,而且也十分艰难,最重要的是,会付出相当的代价。其实,中国的这种转变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就像一个世纪前的美国,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村移民需要工作,效率低下的国有公司必须迸行改革;欧洲很多国家也是这样过来的。实则,中国目前的种种问题不完全是政治体制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回顾历史,你会发现,处在这一时期的国家都大体差不多,不论政治体制如何,混乱是必然的,比如在19世纪的美国,也就是工业化初期,同样问题重重,从任人唯亲到做假账,各种投机者充斥市场。

处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民众更关心经济发展而非政治,但是一旦经济形势严重下滑,那么人们的不满情绪就会使得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民主,所以政府要竭尽全力保证人们的收入有所增长。

中国的改革看似一直操纵在中国自己手里,实则不然,中国从一开始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设置的种种矛盾选择中——在1980年初,如果不改革,那么中国很可能会像苏联那样崩溃;如果选择,那就只能向西方开放,引入资本和技术;此后,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又面临入世的问题,不入世,中国的外贸会受到无穷无尽的限制;入世,那就需要按照美国设定的游戏规则进行。这场对中国的大做空,其实从入世那一刻就注定了——自改革之初,中国进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以来,就是美国作局、中国入局——从中国努力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美国就开始筹谋席卷中国财富。

当初,中国加入WTO时就做出了巨大让步,中国虽然以发展中国家加入,但实际上是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妥协,敞开的门较大。入世之后,中国的许多承诺都兑现了,如降低关税、非贸易壁垒、透明度原则等,但中国入世之后所得到的利益几乎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实则,中国得到的只是低端产业的微薄利润;相反,为了获得外资却让步不小,而中国民众并没有在入世之后感受到明显的好处,相反,尽管中国经济整体在增长,但多数民众并不感到幸福。再者,外资企业享受着低税率,据统计,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利润占全国的1/2,吸纳的就业人数占l/3,但税收贡献却不足15%。当然,政府以及一些利益集团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入世后,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以提高当地GDP,为外资工厂提供了大量廉价甚至免费的土地,但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加之房地产市场膨胀起来后,土地价格飙升,这与工业用地又发生矛盾,反之再推高土地价格,实质上出让给外资的工业用地要靠商品房土地拍卖来找回,结果再推高房价,而最终都是要由民众来买单的。

“入世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说法其实很难认定,外贸领域的就业事实上会带来更多的失业。比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在本国开店是有许多限制的,如只能选址在偏远地区,这主要是为了保护社区其他商店的利益,而中国却允许沃尔玛在市中心黄金地带开店。根据统计,此类大型超市在中国增加1个就业岗位会导致社会失去3-5个就业岗位。

现在沿海地区进行经济转型,而中国内地却正在迎接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厂,其结果必然是内陆的污染更严重了。还有,多年来,居民收入占国民分配比例持续降低,其中企业拿走了大部分的利润。现在的分配体制根本就是不合理的,蛋糕中本应给国民的最大一份被企业和国家拿走了。

城市化进程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而且也是在美国的设计之中。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社会蓝皮书》,对2012年中国社会进行分析和预测。蓝皮书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结论说,城市人口今年将占到总人口一半以上。城镇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内地社会变迁的一个里程碑,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基本状态。

城市化对于中国来说,是工业化和市场化之外的第三个增长引擎,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市场增长的需求有利于经济增长,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增长模式从出口贸易型向国内消费型转变。但是,中间所出现的巨大泡沫就意味着灾难了。

中国城镇化过半,看似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但是这个伟大的历史转变其实隐藏着众多虚假,比如,在城市化背后应该有相应的社会福利再分配的机制,到实际上中国的社会福利大大落后于城镇化。所以,真实的情况是,仅有17.6%的农民工能享受到有城市户口的人所享有的医疗保险;只有30%的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险。同时,报告也承认,尽管30%农村户口的人都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他们占到了城市人口的40%。但他们当中只有40%的人与家人一起在城市生活,而其余的大部分人只能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状态。城镇化不可逆转,这种状态实际上蕴藏着危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只会越来越重,有不满情绪的人会越来越多。

尽管中国工人工资提高了不少,但实际上中国仍属于低工资国家。尽管汽车销售量在2011年已经达到了1800万辆,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但是在市场上占据绝对地位的都是外国品牌,而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几乎是在夹缝中生存,市场份额很低,而且都是汽车行业中的低端产品;自然,低端产品的利润也非常低,大概相当于高端产品的1/20-1/10.在上海郊区的通用汽车制造厂,一辆辆别克牌汽车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出来,这些生产线与密歇根生产厂的几乎没有区别,汽车的质量也是一样的,因为通用汽车公司力求让它在中国各地的工厂做到标准一致。所以,上海通用公司在生产率、质量秕工人安全方面达到了美国的水平,但所付的工资仅为美国工资水平的一小部分。这显示了中国很大的优势:它有能力在极低工资水平下保持很高的劳动效率。从而大大压低成本。同样,在深圳富士康最大的工厂,为苹果、惠普和戴尔等大客户组装电子产品的中国人每月大约挣188美元(约合1200元人民币)。如此,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个低收入国家,是没有中产阶级的,而一个没有中产阶级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这正是美国的目的之一——美国就是要在中国形成中产阶级的关口消弭中国的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