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57

第57章 做空中国制造业

关于人民币汇率,美国是有大战略的。就像当年用压日元升值来打击日本一样,对人民币施压,也是打击正在崛起的大国的战略的体现。美国的原则其实很显然——谁崛起就打击谁。

人民币自2005年启动汇率改革以来,累计升值幅度巳超过30%,如果再把通货膨胀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实际升值接近40%,仅2011年的升值幅度就达到5%。即便如此,美国还希望通过压迫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来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美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转移到海外,即便排除中国竟争的影响,这部分就业岗位也不会重新回流。

其实,人民币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大幅升值也不会对改变美国贸易逆差有多大帮助,比如,假设人民币现在再升值20%,那么现在美国市场上一个苹果手机为400美元,人民币升值后,其价格也提高到402美元,对美国消费影响不大。相反,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来说还会美国企业不利,因为许多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比如很多产品和苹果手机一样,大多为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产品,之后又返销美国,人民币升值,会影响这些公司的出口——尽管中国外贸长期处于顺差状态,但真正赚钱的却并不是中国,而是外国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这是因为中国的是全球化的顺差,创造顺差的主角是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大多数都是给这些跨国公司打工的,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那么,这些美国公司为什么不反对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呢?

其实,美国人很清楚,人民币升值对改变美国国内问题没多大作用。那么美国又为什么坚持要中国升值人民币呢?问题不在于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而在于可以借此打击中国——类似苹果手机这类产品,中国是其主要组装国,中国在其中仅赚取10美元,一旦人民币升值,即便只升值5%左右,那么中国所赚取的10美元利润也将所剩无几——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中小企业却是致命一击,就是因为中国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所赚取的利润十分微薄,一旦人民币升值,这点微薄的利润立刻就会被吞噬。所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真正的目的在于打击中国制造业。

但是这样不是会影响美国的在华企业吗?的确会影响他们的出口,但是不要忘记,美国许多在华公司都是跨国公司,他们在中国的出口业务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受损,但这些跨国公司的业务是全球性的,他们创造利润的途径是全球性的,如果在中国的出口长期受损,那么他们就会将组装产业转移至其他国家,这很容易。所以,中国出口所遭受的损失对他们影响也不大,因而他们也没有反对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

美国一直在要求人民币快速、大幅度升值,比如一次上升20%,很显然,如果真的这样,那中国立刻就会陷入到经济大衰退中,中国无数企业回倒闭,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所以,从经济上说,压人民币升值,目的是打击中国经济,特别是摧毁中国实体经济勸,改变现在中国崛起的趋势。

回顾1985-1987年的日元大幅度升值,它没有减少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但使日本在1990年以后陷入了20年停滞翻不了身,彻底打垮了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日本彻底帮美国摆脱了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重负,为美国买了单,美国因此于1990年进入到了新经济繁荣。现在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中国成为第二个日本。

中国的的制造业经过连续5年的汇率打击,在2011年又遭遇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低迷以及国内建筑市场崩盘,在四重打击之下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2011年12月1日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跌破50,这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跌破了“荣枯线”,这是中国PMI23个月以来首次跌破该值。

中国从2005年开始发布PMI数据。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由于经济前景趋于暗淡,该指数一度跌破40,但在政府采取财政刺激政策后,当年11月以后又迅速回升,到2009年初重新回到50以上。中国的官方贸易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15.996,低于9月份的17.1%。剔除季节因素,为23个月以来的最低值。其中,对欧盟出口增长为7.5%,而此前一直是保持两位数增速。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欧洲的进口大幅缩小,201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很可能转向负增长。

全世界的船舶订货量队2005年前后开始急剧膨胀。虽然2008年一度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很快又转为升势,但好景不长,2011年欧美经济不景气导致了海运市场的低迷,使得造船业的新订单数明显减少。其中,欧洲债务危机对建造总吨数占全世界70%以上的中国和韩国出造船业造成重创,因为欧洲的新船订单约占世界的一半,但是现在欧洲的航运企业筹集资金困难,普遍减少了订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国,2010年承接的船舶订单约占全世界的40%,但2011年以来明显下降,1月至10月的订单同比下降了一半。希腊等欧洲的主要船主筹集不到资金,只能减少新船的订购。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10月全国造船企业新承接船舶订单2975万载重吨,仅为去年同期的两成。2011年有30%的造船厂没有接到订单。中国规模以上的造船企业有1500多家,年产能力超过1亿载重吨,但2011年的订货量还不到其三分之一。

我们仅从挪威最大的船舶经纪集团普拉托船舶经纪公司的一些公司运费记录就能看出中国与欧洲贸易呈现出的“断崖式下跌”。2011年中国到欧洲的货运费用比中国到美国的运费下跌得快。根据克拉克森船舶经纪公司的数据,2011年9月初至年底,20英尺集装箱中国至欧洲的运费跌至511美元,跌幅为39%,而中国到美国西海岸40英尺集装箱运费跌幅为18%。普拉托船舶经纪公司驻新加坡分析师拉胡尔·卡普尔说:“今后欧洲从中国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如果你看到运费下滑,这表明欧洲的需求正在出现断崖式下跌。”

在广东省等中国沿海岖,作为中小规模制造业核心的香港企业在2011年已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据经济团体香港工业总会数字,在中国内地的约两万家香港企业目前都濒临破产。除欧洲危机以外,中国沿海地区工资上涨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加剧也是导致当前困境的重要原因。

在外资较为集中的广东省东莞市,已经是一片凋零的景象,许多昔日热闹的工业园区现在空空荡荡,成为“幽灵城”。在2010年,东莞市还有约100家企业,雇佣着约10万打工者,至2011年,仅剩10家企业,而工人数更是降到了约数百人。总之,中国的出口正在滑向泥潭,出口同比增长率从2010年10月的34%降到了2011年10月的16%。2010年初,中国从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同比增长90%,而2011年10月下降至20%。

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国内生产,福特公司宣布将从中国撤出某些汽车零部件生产,美国ATM供应巨头NCR已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的维多利亚市开设新工厂……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美国制造业正在回归美国。据中国商务部的监测数据,今年前8个月,美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67家,同比下降5.2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5.45亿美元,同比下降14.42%。

随着欧洲债务持续发酵,这将导致中国出口业陷入长期困境,因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