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45

第45章 收紧包围圈

对华展开C型包围,是美国自二战结束之后就形成的战略。在做空中国之际,缩小这一包围可以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氛围。

做空中国,不仅是直接对中国发动做空攻势,还包括对中国外围盟友的进攻,比如对俄罗斯的政治施加影响等。

从国际政治和安全保障角度来观察,2012年以及以后的数年,世界局势局势有越来越紧张的趋势。这来源于国际政治结构和力量状况的变[化,自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国际政治板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震源”越来越接近中国周边。

2011年发生最大变化的地区当属中东和北非,这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和内战,这一现象被称作“阿拉伯之春”。在“阿拉伯之春”中,从突尼斯到也门,多少个独裁体制崩溃,但是这多米诺骨牌还将持续多久、到那里为止至今还是个未知数。这些问题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

不过,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对于“阿拉伯之春”的理解,我们不能停留于民众爆发不满情绪最终推翻独裁统治这一层面。还有更深的层次,而且直接与中国密切相关。“阿拉伯之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风暴,席卷了北非和中东阿拉伯世界,但举不仅限于阿拉伯世界,它还会继续前进。这股强大的风暴使是过去数十年维持中东地区稳定的秩序一夕崩溃,这给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造成了冲击。发动这场风暴的其实就是美国。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反恐战争。美国以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和恐怖组织位名,曾迫使埃及和利比亚等专制政权转向,加强与美国的关系。然后,美国向伊拉克开战,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使伊拉克从一个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变成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中东强国伊拉克由此被美国摆平。接下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打乱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实则,与埃及和利比亚加强关系,就是一件双雕之策,即一方面为打击伊拉克做准备,分化阿拉伯世界;另一方面,在与埃及、利比亚等国加强关系中就暗藏杀机,暗中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派,为日后发起“阿拉伯之春”革命买下伏笔。

当伊拉克被美国变身为什叶派穆斯林国家,看似有利于什叶派穆斯林国家的伊朗扩大影响力,而这又恰好符合美国下一步计划,即打击伊朗。伊朗影响的扩大正好给美国打击伊朗提供了借口。多年来,伊朗一直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黎巴嫩全国抵抗运动高调支持,美国由此与以色列和埃及都加强了合作。与此同时,美国不再敦促沙特阿拉伯等海湾产油国进行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相反却加强了对这些国家的援助,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为压制伊朗的争取更多战略伙伴,尤其是伊斯兰世界的伙伴。因而,美国在过去10年中总体上扩大了对阿拉伯专制国家的援助,这种援助在“阿拉伯之春”中可以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来维持中东秩序的各国独裁体制不再发挥作用,中东秩序崩溃,新的秩序在短期内难以建立,中东注定要动荡一阵。“阿拉伯之春”使中东地区出现了巨大动摇,这一地区就像是发生了连续数场政治大地震,现在正处在震后状态。中东的震后状态还会持续多久尚未可知,而新的政治大地震却已经若隐若现,震源可能就位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周边的南亚地区。

在本·拉丹被击毙后,奥巴马总统宣布反恐作战取得了成功。美军现已开始从阿富汗敝退,然而,实际上,美国却正在南亚酝酿新的政治风暴。奥巴马并没有真正撤军,其所撤走的部队只占少数,这部分撤军只是为了应付连任选举罢了。

2011年,美国频频向巴基斯坦施压,甚至采取军事“误击”手段,刺激巴基斯坦,这些实际上都是美国政府在加强了对巴基斯坦施压的表现。受此刺激,巴基斯坦民众反美情绪日益高涨,同时巴基斯坦面临的反恐形势更为严峻。总之,如果阿富汗境内恐怖袭击事件频发,美国就会加强对巴基斯坦施压,导致巴基斯坦国内皮美和反政府情绪高涨。频繁的刺激会逐渐导致巴基斯坦国内趋于不稳定,当巴基斯坦国内发生政治分裂的时候,反美恐怖势力与亲美势力就会爆发对决,美国则会借机深入巴基斯坦。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会促使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形成恶性循环。奥巴马政府继续加紧对巴基斯坦施压,使巴基斯坦朝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最终,巴基斯坦就会出现混乱局面。9-11事件发生之后的10年间,美国在推进反恐战争过程中使世界各地发生了扭曲。可以说正是这些扭曲之处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地壳变动。美国为推进与埃及穆巴拉克政权和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反恐情报合作,对这些国家的反对派进行了联合镇压。这正是典型扭曲事例。这些问题最终引发了“阿拉伯之春”的爆发,之前建立的秩序逐渐走向崩溃。美国还在缅甸等国采取同样的方式,这实际上都是围绕中国在做文章。

另外,美国对俄罗斯的打压也是在削弱中国的外部势力——当然,打击俄罗斯并不主要是因为中国,但这对做空中国有利。

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内政、外交政策会发生大变化,这是美国重塑世界的一部分。在俄罗斯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期间,美国以及西方盟友暗中支持俄罗斯国内反普京势力,结果导致普京派系在杜马选举中未能过半,这成为美国的一大胜利。此后,美国再接再厉,准备掀翻统治俄罗斯多年的普京。西方媒体也娴熟地为美国这一策略配合宣传。路透社说,普京在大城市面临大规栘示威;德新社在2011年终专稿中说,“普京这位柔道高手整个2011年一路打来,连连取胜,但也到处留下实实在在的伤痛。”国际文传电讯社2011年12月23日称,“俄列瓦达民调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如果现在举行总统选举投票,普京将获得36%的选票。这比上周全俄社会舆论基金会公布的结果更不令人乐观,当时有42%的人支持普京。这些民调表明,普京将无法在首轮选举中胜出。”英国《金融时报》把俄罗斯国内形势的变化公之于众,称:“周日晚间,当俄罗斯观众转到NTV(由国有天然气巨头Gazpro控制的电视频道)时,常看到是普京抨击寡头的画面,这是将近10年来俄罗斯电视上的主要内容,但最近几周,他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东西:批评当前的专制体制,称呼普京时只是简单说是‘侯选人’,以及(2011年)12月4日杜马选举时明显塞入假票的视频。”“国有电视台报道了(2011年12月)10日的5万人集会,讨论公众对选举结果的不满。这令许多俄罗斯人吃惊。”英国《卫报》刊登文章说,“俄罗斯有着丰富的政治讽刺传统,甚至彼得大帝或东正教僧侣都不能幸免。最近,人们看到俄罗斯政治讽刺的2.0版:糅合了从哈利·波特到网络游戏的一切东西。”文章还讽刺说,“在以前的太平盛世,普京还可以靠着传统原则——‘沙皇是好的,权贵是坏的’——脱身。这一招现在行不通了。”

相反,与西方媒体众口一词的反对和嘲讽,普京的媒体宣传就显得弱的多了——俄罗斯普京派系所控制的《独立报》在2011年12月23日干巴巴地称:“没有普京的俄罗斯前景令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