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空中国:华尔街的新阴谋
42803600000015

第15章 金融全球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属性从来没有变过,他们只是不断地升级。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升级为金融资本主义。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天然特征,金融殖民主义是金融资本主义的天然特征。殖民需要全球扩张,金融资本主义同样需要金融全球化。

美元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横行,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所有经济体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也是资本得以在全球流动的基础,这也就是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其实质是各国降低金融门槛,放松金融管制,全球各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实现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运行机制,保证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但是否属于合理配置就另当别论了。在全球金融资本活动中,核心是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发达国家一直在要求世界利率完全自由化;取消外汇管制,使汇率浮动完全自由化;放松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使金融业务经营自由化;放松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和金融机构更方便、更自由地进入当地市场;同时也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放松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实现市场运作自由化。总而言之,金融全球化就是银行业务、利率和汇率变化全球一体化、国际证券市场一体化,金融创新市场一体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机,作为西方金融核心的美元大幅贬值,美国也转向了金融资本主义,建立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依靠资本杠杆从全球赚取财富用以支撑美国。发达国家相继放松了资本流动限制和外汇管制,开放金融市场,取消了非居民购买国债和货币市场票据的限制。这些放松措施使银行经营环境大为改善,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开放资本市场,放松资本管制,发达国家的资本可以越来越多地渗透、参与到全球各个国家和经济体的金融业务,与所在国当地银行起着相同的作用。并且还通过其所在国外的分支银行办理总行所在地不能经营的证券业务,使国内业务国际化,从而使国内外市场更趋一体化。这就等同于19-20世纪,西方要求全球开放商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一样,当全球开始工业化历程后,西方已经跃升至金融资本主义,于是要求全球开放金融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西方国家普遍推行高福利政策,这些都导致西方各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和财政赤字问题,迫使各国政府更多地发行公债,并使公债利率市场化以吸引投资者。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采取了减产、对美国等国进行石油禁运及抬价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74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协调石油进口政策,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第二次石油危机在1978年。1978年底,伊朗政局巨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加上西方石油公司竞相在现货市场抢购石油,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开战,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从而加重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或者干脆说导致第三次石油危机,西方国家再次陷入经济衰退。

自80年代初期开始,国际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使得与之相联系的套期保值需求猛增,客观上推动了各种上推动了各种掉期和期货期权交易的发展。为了便于资本输出和统一全球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大多已经拆除了隔离国内和国际证券交易的机构性障碍,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以及其它金融产品在外国交易所进行交易。另外,在国际浮动收益率证券领域中种种利率正趋于一致。利率趋同是国际资本市场统一的必然趋势,也就是发行成本一致化,这可以使国际债券与国内债券同质化,并促使证券市场更趋于一体化。

西方进入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后,就建立了所谓金融创新机制,实质就是创造了名目繁多的各种金融产品,使金融市场可以脱离实体经济独立成为一个市场,自身可以生产产品、经营产品。在金融全球化的同时,这些金融产品的顾客自然也是全球性的,在苏联崩溃后,原本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两个平行经济体系现在融为一体,实现了真正的全球化。

在历史上,西方往往要依靠武力打开世界各地的市场,然后采取强权和殖民的方式才能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推行金融资本主义似乎并没有遇到多少阻碍,这是为什么?相反,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新兴经济体的认可和接受,这是因为,新兴经济体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多为出口型经济模式,需要大量的资本和出口市场,这两者正是西方所能提供的,所以,可以说双方相得益彰,所以在过去30多年里所谓“共赢”是最时髦的词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财阀家族和当地权势家族的共同密谋之下,拉美国家以激进方式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和银行业私有化;东南亚国家也在美国和欧洲的共同支持下,逐步开放了金融业市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兴经济体于2006年集体性的大幅开放了金融门户,当年7月份俄罗斯宣布提前开放资本账户;9月份印度也发布了开放资本账户的报告。但是,狼总归是狼,羊总归是羊,西方资本主义的本性仍旧是贪婪的——金融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建立全球性杠杆和虚拟经济,然后利用这一杠杆悄无声息地把全球财富吸纳至西方。

也正是在过去30年,全球各金融中心的机构、资金和上市公司的关联性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过程而不断加深。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新兴经济体的金融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且发展十分迅速,短短30年看似就与西方一些金融中心可以相提并论——依据欧洲货币业务量、外汇交易额和黄金交易额等指标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功能来衡蔓能来衡量,这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已经可以媲美传统的欧美国际金融中心,并且,与发达国家的传统国际金融中心一起,构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网络,但实质是这些金融中心没有一个是真正“自己的”,全球的金融中心仍然在西方——确切点说,仍在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