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洪昭光健康直通车-登上新健康
42799500000068

第68章 运动不当也会有受伤

运动健身已是常识,但是,一旦走入了运动误区,不仅没有运动健身效果,相反还会伤害身体怎么才算运动过量?一个正常人能跑1500米,心跳和脉搏在80下左右,就算是正常的,如果跑了1500米,心跳和脉搏高于80就算运动过量吗?不是这样的,运动过量是相对于个性的机体而言的,如果你的身体只能承受1000米的跑步距离,那么1500米对你而言肯定是过量了。所以,对于运动而言,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我提倡步行,步行安全有效,不会发生任何损伤。

运动损伤

我们都不是运动员,在一天的忙碌后继续进行2小时的锻炼,身体不但不能放松,反而和加了夜班一样透支。在运动中,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损伤的发生。有一个中年朋友,很看好公园里老人的太极拳,跟着学了很久,后来反而不去了,原来他的腿筋拉伤了。太极拳本身对身体的每个部位筋和肌肉的放松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还没有放松就开始运动,会造成损伤。他自从上班以后到步入中年,根本没有踢过一场球,没有打过一次比赛。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他要求自己的所有动作都要和老师做的一样标准,殊不知20年过去了,体能早不如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要想将腿抬到颈部的高度,万万是做不到的。即使是按部就班进行温和的强度锻炼,也会因为不注意热身,锻炼的强度或者频率过大过猛而出现损伤。如何避免运动损伤呢?

避免运动损伤

在开始锻炼前先热身5分钟左右,锻炼结束后也要有5分钟冷却时间。这是为了保护关节和肌肉,让它们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心脏也非常重要,让心脏有一个逐步适应的时间,而不是给心脏以过度的刺激。

对身体还要做好防护,膝盖和肘部是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对于膝盖有旧伤的人,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戴护膝。坚持跑步的话,运动鞋起码半年要换一双,运动鞋磨损以后,人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会减小,容易造成膝盖和腿部受伤。对于业余人员来说,健身要坚持,如果操之过急,则会欲速不达。如果你锻炼以后感觉到的不是心情舒畅、身体放松,而是很不舒服,就说明运动的强度太大了。不必挑战自己的极限,我们不是运动员,只要按照身体的状况进行锻炼,体质就会越来越好,有些运动完全可以等到身体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再做。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些人很久不运动了,心脏供血功能已经不能应付剧烈运动,如果突然心情好参加一下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肌梗塞的危险。甚至一些事例证明,长期运动的人,也不断有人死于心肌梗塞,所以成年人从事剧烈运动要慎重。开始锻炼以前,最好去体检一下,看看身体有没有什么异常,有可能的话做一下运动强度测试,确定身体一切正常再开始锻炼。

有一个指标能够反映出锻炼强度是否有问题。如果你锻炼完立刻感到非常饿,说明锻炼强度有问题,或者锻炼方式不恰当。因为锻炼强度合适,锻炼方法没有问题,锻炼完不会马上觉得饿。我们的身体是个很微妙的系统,能向我们传递一些信号,要相信自己的身体信号,及时调整锻炼强度和方法,不要让身体遭受损伤。

运动“三有”和“三不”

“三有”是指有恒、有序、有度;“三不”是指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有恒是运动要持之以恒,这种坚持不仅是对毅力的培养。事实上,运动带给身体的益处,如加速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有个“生理效应的时间窗”,大约在48~72小时左右。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坚持运动,健身效果就会累计叠加。反之,间断下来,健身效果又要从零开始,自然会打折扣。有序是指运动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就选择大剂量的运动,心脏骤然加快跳动、血压上升等,可能引起危险。有度是指每次运动要适度。有些人锻炼,不管当时的身体状况如何,往往强迫自己必须达到某个标准。其实,心跳、血压、承受耐力的程度……人的生理指标每天每刻都在变化,锻炼也要随之而变。今天身体状态好,就走一万步,状态不佳,走五千步也行,只要身体不感到特别累,微微出汗就可。

不攀比、不争强,是指运动应保持正确的心态。运动能够让人得到心灵的满足,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态,才能真正融入其中,享受独到的乐趣。

·洪昭光语录·

心理平衡对于健康、长寿、疾病、康复,乃至人生事业都有重大关系,关键是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