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青少年最喜爱的名人故事
42793300000048

第48章 欧洲音乐之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欧洲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欧洲音乐之父”。

巴赫出生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的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他的家族祖祖辈辈都以音乐为职业。父亲是镇乐队的指挥,也是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巴赫有三位兄长,都是音乐家。

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巴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而且还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的熏陶,使他酷爱音乐。不幸的是,在他10岁那年,父母双亡,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奥尔德鲁夫——他大哥家居住的地方。

巴赫在这位当管风琴师的兄长指导下,掌握了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为日后成为键盘乐器演奏大师奠定了基础。

巴赫在哥哥身边生活、学习了五年后,决定独立谋生。他不辞辛劳地向当时的名家虚心求教。有一次他听说汉堡有著名音乐家的演出,认为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前往求教。由于坐不起车,他只得步行前往,来回竟走了60千米。

1704年,巴赫成为阿恩斯塔特教堂的风琴师,在这里学习和钻研管风琴的演奏技巧。当他听说一位音乐家住在距此300千米外的卢贝克时,于是请四个星期的假前往求教。在卢贝克,巴赫对大师的高超技巧十分敬佩,陶醉于大师的音乐而流连忘返。他竟把请假的事抛在脑后,在那待了四个多月才返回教堂。

对于巴赫的做法,教会非常不满,决定对他进行审判,并给予降薪处分。巴赫气愤至极,于1708年离开了阿恩斯塔特教堂。

1708年,巴赫受聘于魏玛宫廷乐队任管风琴师。在魏玛的这段时间里,巴赫创作了大量管风琴曲,如《帕萨卡利亚》等等。

1717年,法国著名古钢琴家玛尔香被邀请前来表演。巴赫将玛尔香刚表演过的曲目用新技巧变奏了12次,这让在场观看的德国贵族非常惊讶,喝彩声连续不断。巴赫提出与玛尔香举行比赛,当众决出胜负。玛尔香表面上答应,晚上就偷偷地溜走了。这样一来,巴赫名声大振。

尽管巴赫是一个有才的音乐家,但还是遭到了公爵不公正的待遇。他曾被监禁一个多月,于1717年底离开魏玛。

在科滕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此间他的著名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1723年,巴赫的主人科滕亲王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淡漠了,于是他辞去了宫廷中的职务,来到莱比锡出任托马斯教堂的附属音乐学校的乐长和教师,在那里他度过了一生中余下的27年时间。这段时间是他一生中音乐创作的颠峰时期,著名作品有《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等等。

1747年,这位无冕音乐之王去波茨坦旅行时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召见,并即兴演奏,在座的观众无不为之折服。第二年,巴赫把这次演奏的主题加以发挥,写成了另一部总结他作曲和演奏艺术的作品——《音乐的奉献》。

晚年的巴赫在一次中风后双目失明,此后病魔缠身,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创作,通过口述,由他的妻子和学生记录写出作品。

读故事,悟道理:

成功需要一颗执着追求的心,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