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图文科普-生命的探索
42718900000069

第69章 大汶口文化遗址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一处遗址,有130多座墓葬。这些墓葬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父系原始居民时期耜耕农业已占统治地位,这里出土的石耜大大多于砍伐用的石斧,还出土了一件52厘米长的鹿角鹤嘴锄,至于各种质料制作的镰刀,其总数超过了整地农具的数倍。耜用于翻地,鹤嘴锄用于中耕,镰刀用于收割,整套的农具出现,反映了大汶口父系氏族时期农业技术的提高。当时农业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家畜饲养业和制陶等手工业都有赖于它的发展。

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陶业中出现的两个新品种,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显著进步。这时的陶器已用快转陶车来制造。陶车由轮盘和轮轴组成。使用时,由一人转动轮盘,使其急速旋转,由另一人借助陶轮转动形成的离心力,配以双手灵巧的动作,将陶土塑成需要的器皿。用快转陶车制坯,数量多、质量好。烧制技术也有提高。扩大了窑室,缩小了火口,增加了火道支道和窑鼻鼻孔的数量,使热力分布更加均匀。这时采用了高温下严密封窑技术,使陶土中的铁元素得以还原,有的还在陶土中掺过炭,因此烧成的陶器多为黑色。白瓷是用高岭土制造,制造时努力保持陶土的纯洁,因而烧成了白色。白陶的出现有重大意义,它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通过大汉口的墓葬发现,多为单人仰身直肢。凡头部有装饰品者(为妇女)均随葬纺轮;头部无饰品的(为男子)多随葬石铲、石斧、石锛等农具。这种现象说明男子已成为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而妇女则从事纺织等家内劳动,男耕女织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社会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从墓葬的随葬品的数量分析,有的随葬品达170多件,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和大量的骨、牙、绿松石等质料的装饰品。有的墓的随葬品很少,总共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反映出贫富分化已很显著。大汉口的墓葬中还发现一座墓葬中有一个女孩的尸骨。在成年男子的墓葬中出现这种现象是极少有的。因此这种墓葬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人为造成的殉葬现象。那些殉葬者极可能是被掠夺和购买来的女子,丧失了原来氏族的保护,主人杀死她不算犯罪。因此她们成为家庭主妇的替身,随父系家长殉葬。

大汶口文化墓葬反映出的贫富分化和殉葬的现象说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阶级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