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是相当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距今五六千年至二三千年之间,因为这种文化在山东章丘县城东龙山镇城子崖是第一次发现,按照考古学上的惯例,把它定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范围分布很广,东边到山东省的黄海沿岸,西边到陕西的渭河中游,北边到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南到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北部。
龙山文化人们居住的房子,大多是一种半穴居式的房子。一般是单室的,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在村落的遗址上还发现大量的窖穴,这种窖穴一般都是口小底大,穴壁整齐,形状规则,而且多数在房屋附近。这显然是用来储藏谷物的,表明那时候农业生产有了提高,人们可以有比较多的粮食储备了。村落的遗址上还有一些窑场,那是烧制陶器的场所。这些窑场与仰韶文化相比是分散的。说明窑场已经由氏族的共同事业,逐渐转变成一些有制陶经验的家族所掌握的生产部门了。另外,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两口水井。在一个水井的底部还发现50多件陶器。这个发现可以说有的氏族已掌握利用地下水技术,开始学会了挖井的技术,这在当时是个很重要的创造,人们学会了打井,就可以扩大居住范围,即使在远离河流的地方,也有条件定居下来了。
龙山文化遗址中的工具多半是石头作成的。但它的磨制技术,登上了新石器时代的顶峰。人们已经懂得什么工具需要全磨,什么工具只需磨一部分。像石铲、石凿、石镞,多半是遍体磨光的;而对石斧只是磨磨刃部罢了。龙山文化遗址还出了一些新型农具,如半月形的双孔石刀、有柄的石镰、蚌镰和双齿木耒等等。说明了农业生产技术已有了很大进步。在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猪、狗、牛、山羊、马、鸡的骨骼,说明饲养家畜的种类增加了。用陶轮制作陶器,是龙山文化手工业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龙山文化遗址的人们烧出灰色的陶器,说明人们已掌握了封窑技术,在烧制陶器的时候,把窑口密封,使陶土里的铁素得以还原。灰色陶器比红色的质量要高。
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墓葬反映出已出现了贫富分化。龙山文化氏族成员的私有财产主要是牲畜。各地遗址的墓葬里发现数量不等的猪颚骨,原来,当时人们是以猪颚骨的多少作为衡量财产的标志,所以人死以后,也把猪颚骨作随葬品埋入墓中。在墓葬中除发现随葬品悬殊外,还发现成年男女的合葬墓,是证明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典型的考古材料。在氏族公社里,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以后,原始制度就逐渐解体了。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代替了。
各地龙山文化的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发展得比较快,有的地区发展比较慢。因此,各地龙山文化结束的时间有先有后。河南地区的龙山文化发展最快,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原始公社就解体了,进入了夏朝奴隶制社会。陕西地区的龙山文化结束时间比较晚,直到公元前一千多年,才让位于西周奴隶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