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球至今已有46亿年历史,科学家把地球的历史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太古代(46亿年前~25亿年前)
元古代(约25亿年前~6亿年前)
古生代(约6亿年前~2.25亿年前)
中生代(约2.25亿年前~7000万年前)
新生代(7000万年前~今)
其中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在第三纪时,哺乳动物兴起,哺乳动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到距今6000万年时,出现了灵长类,到距今3000万年左右,灵长类中出现了猿类,这是我们人类和今天类人猿的祖先。它们当时生活在树上,主要靠吃嫩叶和果实为生,非常兴旺。
古猿到树下来生活
然而到了距今1500万年左右,猿遇到了灾难,猿被迫从树上爬下来了。这是什么灾难呢?这就是地球的瘟疫带来的猿生活环境的改变。
地球自其产生起,自身就在不断变化着,如距今5亿年前,我国西藏和其周围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到了距今6000万年,这块地方才逐渐上升,变成陆地。大约在25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一带还是比较低洼的地方。气候温暖,森林茂密,但是,在第三纪中期后,世界范围造山运动又一次活跃起来,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在非洲出现了断层。
地形的变化必然造成气候的变化,原来一些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逐渐被干燥寒冷而取代。随着气候的变化,地面上植物也发生了变化,像亚洲和非洲本有茂密的热带雨林,这时由于不能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树木开始逐渐消亡,地面变成了草原。
森林的消失给生活在树上的猿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选择,成为猿下树的一个推动力。
随着树木的逐渐减少,树上的猿面临“物竞天择”的选择,出现了三种情况。
一种是衰落、灭绝。这类猿特别适应树上的生活,前肢粗壮有力,后肢退化得着地后无法行动,所以当树木越来越少,果子也越来越难寻时,它们就饿死在树上。例如巨猿,身高2米,体重有几百斤,胃口很大,随着树木的减少,它们每天到处觅食,勉强糊口,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找不到食物,就成批地饿死,最终灭亡。
另一种是继续生活在树上。当原来生活的森林变稀时,它们就到有树的地方,因为森林被草原取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们完全有时间去寻找新的森林。这一类直到今天依然生活在树上,这就是类人猿,如长臂猿、黑猩猩、猩猩等。
还有一些古猿,从树上下来,到地面上生活,这一类就向人类方向进化了。
随着树木减少,古猿原来的食物嫩叶、果实逐渐减少,这一批古猿就到地面上寻找食物,为了不致于饿死。刚开始时,它们还是白天在地面觅食,晚上到树上睡觉。随着树木越来越少,为了吃饱肚子,过去,刨根块吃是偶然的,现在成了经常性的,过去为了吃坚硬的果实,偶尔用石头砸一下,现在,为了生存,也成了经常性动作了。在新的环境——开阔的地面上,古猿逐渐改变自己生活习惯,改变着自身的结构,适应着新的生活环境。随着时间的流逝,森林越来越少,这些古猿在地面上活动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适应地面生活,晚上也不再上树睡觉了。
它们和大自然搏斗着,艰难地生活着,越来越近地向人类方向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