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陶侃的母亲湛氏只好携陶侃由鄱阳回外祖父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小小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因此,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太守范逵荐为县令,直至任长吏、太尉、都督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为国为民,清正廉洁。
陶侃为县令时,曾送一坛干鱼给母亲,湛氏收到后,立即书信一封,连同一坛干鱼,命其来差带走,退回干鱼。信中义正词严斥责儿子,告诫他不可受别人之礼,应如数退还其人。有一次,正值下大雪范逵骑马来访陶侃。湛氏见家中无草喂马,便从床上抽下卧垫禾草,切碎喂马;又悄悄把头上的长发剪下卖给店人,换回酒菜,热情款待客人。范逵听街坊邻人道出真情后,赞叹说:“没有这样的母亲教育不出这样的孩子啊!”
他在广州任刺史时,他的几个部下以清谈、喝酒、赌博之类耽误了公事,他知道后就命人将酒器、赌具收缴上来,全部投到长江中,并教育下属说:“赌博这东西,那些放猪的才去玩它!正派的人应端正自己的仪表,勤劳简朴,怎么能喝酒赌博以为旷达呢!”
有一次,陶佩到郊外游览,路上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还未成熟的稻穗,就住马询问:“拔取这些东西干什么?芽”那人回答:“走在路上看见它,随手玩玩罢了。”陶佩听了不由大怒:“你自己不耕种土地,为什么还要随便糟蹋别人的庄稼!”命手下军士将那人摁倒在地,狠抽了一顿鞭子。由于陶侃重视农耕,在他的管地,百姓都勤于务农,家给人足。
陶佩任征西大将时,军府造船,他看到工人将本屑和竹头都扔到江中,感到可惜,便叫人把这些杂物登记后贮存起来。众人不知道保存这些废物有什么用处。后来,碰上正月初一集会,雪后天晴,积雪融化,军府门前路滑不便行走,于是命人用木屑铺地,以防众人跌倒。又隔了不久,安西将军桓温准备攻打西蜀的李势,急需赶制一批战船,陶佩又命人把贮存的竹头拿出来,供造船时作竹钉用。这时大家才知道陶侃收藏这些东西的用意。
陶侃还时常告诫部属:“活在世上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死去以后也没有留下美好的名声,这等于是糟蹋自己!”所以,他在军中41年,精明果敢,处事细致周密,深受众人爱戴。
修身点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说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我们的食物和衣裳,都来之不易,要通过种植者、烹饪者、纺织者的许多劳动生产出来,不能轻易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