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故步自封,犹豫不决。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不顾一切地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囿于各种固有的解决方法,结果是束手无策。这种犹豫迟疑的倾向,在普通人身上不难找到。
(3)海龟式的毛病。当一只海龟受到威胁时,便将头缩进壳内,以保护自己。因为它不敢把脖子伸出来,所以只有维持退缩状态。同样,许多人也害怕伸出脖子,他们总是尽量避免决策。
(4)过分专注、紧张,会造成停滞状态。当一个人的思想感情陷入某一问题的泥潭之中,比如他的事业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会变得迟钝呆板,他会丧失正确观察事物、洞察其相互关系的能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或根本做不出任何决策来。
(5)个人素质的障碍。有些人做不出决策,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决策可做。阻碍他们进展的原因,是他们智力有限、思想僵化以及自身的积极性不高等。
军事家孙武说过的一句话正好印证了这一个道理: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弩机射出的箭一样使其一往直前。所谓触底才能反弹,当我们面临绝境的时候,千万不能绝望,须知退无可退,反而应该勇敢向前,这个时候所迸发出的能量,往往能超出自己的意料。
所谓“应激”,是指人们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和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事实面前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俗话所说的“急不择路”“急中生智”,这个“急”就是这一状态的具体反映。适当的应激心理,能够使人们处于“警觉”或“准备搏斗”状态,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进行心理、生理机能的调节,促进有机能量的发放,提高机体的活动效率和适应效能,焕发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当然,“应激状态”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过度的、不适时的或长期的情绪应激,会使机体的激动水平增高,以致无法控制,出现应激反应的“衰竭”现象。所以,用此办法者对应激心理的把握和利用一定要量时、量地、量情,断不可盲目从事。
抬头的智慧
天下的道理并非永远是对的,天下的事情也并非永远是错的。以前所用,今天或许就会被抛弃;今天被抛弃的,也许以后还会派上用场。这种用与不用,并无绝对的客观标准。一个人必须能够见机行事,懂得权衡变化。因为处世并无固定法则,这些都取决于智慧。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果断出手
佛家劝人向善,不可杀生;儒家教化要施行仁政,爱民如子。然而,真实的世态人情是:不杀无以立威。“杀鸡儆猴”是善使权术之人用来威慑人心的惯常手段,虽然少不了其阴晦的色彩,却屡试不爽。这一手段若运用得当,就能在人生对抗中处于上风,把握主动。
杀人立威的故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做监军。临行前,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用的标杆和滴漏盆。约定时间已过,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一脸无所谓,只说什么亲戚朋友都来为他设宴饯行,他总得应酬应酬吧?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负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认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不以为然。穰苴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叫来军法官,问:“无故延误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当即命令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见势不妙,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赶到之前,穰苴已经下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敢杀违反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敢不遵将令。
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使臣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使臣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马匹,并毁掉马车,让倒霉的使者回去报告情况。
要立威,就要让对方感动恐惧,也就是说,在遇到对手时,不能盲目地去竞争,更不能硬拼,而要学会寻找对方的软肋,解开最重要的一环,从而克敌制胜。
“夫驯鸟者断其下翎焉。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韩非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驯鸟者把鸟的羽毛剪掉,这样鸟就飞不快飞不远,无法自己捕食,要靠主人喂食,于是对主人只得驯服。这与我们做事是一样的。与对手硬碰硬,非但不容易达到目的,还可能耗光精力。所以要想出奇制胜,就要抓住对方的要害。
此外,还有一招叫做“卸磨杀驴”,其实这是一则很精彩的寓言。它的原意是指农夫在驴拉完磨之后,就将驴杀掉。引申出来就是指利用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后,抛弃掉或处理掉。人心好利避害,打天下时,功臣和君主利益一致,有共同的敌人;得天下后,皇帝的利益和臣子的利益日益分化,外患不存,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君臣变成对手,功臣成为隐患。
韩信是淮阴人。当他还是老百姓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他在项羽部下得不到重用,便离开楚国,后受到萧何极力举荐,归附了刘邦。刘邦大喜,亲自斋戒,设拜坛,按照拜将的礼仪任命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屡建战功,为刘邦夺取天下、开创汉代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由于刘邦对韩信有戒心,再加上韩信本人又放荡不拘,居功自傲,最终招来杀头和诛灭九族的横祸。
当韩信战功赫赫之际,齐国人蒯彻深信韩信是决定天下局势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打算拉拢韩信,于是对韩信说:“当今,刘邦、项羽两主的命运取决于你。你为汉尽力则汉胜,为楚效力则楚胜。依我之见,你不如利用刘、项双方的力量,让他们并斗,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这样的形势下,凭着你的贤明,又有众多的军队,据有富强的齐国,挟制燕国和赵国,你出兵于刘、项两家军事薄弱之地而制其后,顺应民情,为百姓搏命,则天下闻风而动,谁敢不从……愿足下再三思之。”韩信因感于刘邦的优厚待遇,听不进蒯彻的劝告。几天之后,蒯彻又来劝说韩信。韩信仗着自己是有功之臣,料想汉王不至于夺去他的齐国,毅然辞退了蒯彻。蒯彻游说无结果,便装神弄鬼当巫师去了。
项羽的逃将钟离昧向来与韩信相好。项羽称王后,钟离昧投奔韩信。刘邦恨钟离昧,下令捉拿他。后来,有人在刘邦那里告发韩信谋反,刘邦设计陷害韩信。韩信走到楚国地界,心里犹豫不定,想谋反但觉得自己并没有罪,不必出此下策;想拜见刘邦又怕被生擒。这时有人告诉韩信可杀掉钟离昧去见刘邦,以免祸及自身。韩信便同钟离昧相商。钟离昧说:“汉王之所以袭击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的缘故。”然后自刎而死。
韩信捧着钟离昧的头去见汉王。汉王令武士把韩信绑了。韩信说:“果然像人们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已定,我当然应遭烹杀。”高祖赦免了韩信,但对他仍心存戒备。
从此以后,韩信怏怏不乐,并不屑于同周勃、颖明侯灌婴等同列一个等级。于是,韩信便同巨鹿郡守商议谋反。刘邦亲自带兵讨伐,吕后设计杀了韩信。
刘邦在秦末社会动荡中原逐鹿时,拍胸脯,许官愿,讲义气,守信用,利用张良、萧何、韩信三杰取得天下。称帝后却一反常态,嫉贤妒能,枉杀功臣。第一个处决的是曾与之“信不负汉,汉不负信”盟约,为建立刘氏江山出生入死、扫平群雄的韩信。
刘邦对韩信的不放心由来已久,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令他惊、令他怕,可是,在同项羽激烈的征战中,韩信是他制胜的王牌。因此,他一直将对韩信的疑惧藏在心底,不敢流露。如今,项羽被消灭了,他的皇帝宝座坐稳了,便开始着手收拾韩信。
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丐帮帮主洪七公传授给郭靖一套“降龙十八掌”,其中有一招“亢龙有悔”,是取自《易经》中的名字。意思是每一出招,不要锋芒毕露,应该有所保留。而在现实生活中,抉择来临之时,一定要把握时机,果断地重拳出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心狠手快,做到“亢龙无悔”。
其实,凡世间众人皆有犹豫,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同时发生,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犹豫是来自自己的想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行事干脆利落,便能将其克服。人世间黑手无处不在,有的人不自觉地用它,有的人自觉地用它。与那些惯用黑手的人竞争时,若对方与我方实力相当,我们就必须寸步不让,甚至摆出鱼死网破的架势。要在心理上占据优势地位,从战略上藐视对方,从战术上重视对方。
每当面临一个新的机会,在斟酌得失之间,犹豫便会在你的内心里悄然出现,阻挠你制胜的决心。这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变化,但若不趁早加以克服,它将慢慢累积扩大,当它爬满你的心,且进而侵蚀你的骨髓时,就难以救治了。所以,当你一旦察觉到有害于自己的因素出现,就应该不要犹豫,狠绝到底,把有害因素果断扼杀。
抬头的智慧
对敌人如果太过仁慈的话,该出手时没出手,等敌人缓过劲来,可能会反攻。有的时候,必须快、准、狠,抓住本质,釜底抽薪,将对方逼入死角,让他俯首就擒。
把握住机遇,才能大展宏图
天才和机遇结合在一起,必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比尔·盖茨在计算机科学方面,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他匹敌。他给教授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的巨大精力。一个教授说:“在计算机学科中成功的几个人里,有一个人,从他在台阶上一露面的那天起,你就知道他特别棒,他一定会成功,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常常于夜里在艾肯计算机中心工作,那是这些计算机被最大程度使用的时候。有时,筋疲力尽的比尔·盖茨会睡在计算机工作台上,他连回到自己宿舍的力气都没有了。有许多个早晨,比尔·盖茨在工作台上睡得死死的。很多人看了比尔·盖茨的样子,都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尽管他可能很聪明,因为他的样子太脏了,有很多头皮屑,在桌子上睡觉。这种印象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科学家的苗子,而只是一个计算机迷。事实上,对于计算机的未来,他们谁也不及比尔·盖茨看得更清楚。
有一天,在波士顿附近的霍尼韦尔工作的保罗·文伦来看比尔·盖茨,他看到报刊亭里有几份即将发行的1月版《大众电子学》。保罗·艾伦对这个刊物很熟悉,他从儿童时代就开始阅读这个刊物。当他看到这本杂志时,心立刻狂跳了起来,那封面上印着一幅牛郎星(阿尔塔)8800计算机图片。一个长方形的金属盒子,前面有触发开关和显示灯。有一句广告词是:突破!世界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敢与商用型媲美!
看着这样的广告词,保罗·艾伦立刻买了一份,然后赶紧跑到比尔·盖茨的宿舍去和他谈。
“计算机的普及化势必到来。”艾伦的观点,比尔·盖茨不是没有认识到,应对这样的局势,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马上开公司。但盖茨始终担心,如果自己因开办公司而荒废了学业,会引起父母的不满,而他很不乐意让父母替他担忧,也不愿引起父母的不愉快。可是艾伦不停地说:“让我们开始创办计算机公司吧!让我们开始干吧!”盖茨回忆说,“保罗看见技术条件已经成熟,正等着人们去加以利用。他老是说,再不干就迟了,我们就会失去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将遗憾终生,甚至被后人责备。”
于是,他们考虑制造自己的计算机。艾伦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而盖茨则对计算机软件情有独钟,他的软件才是计算机的“生命”。但很快,艾伦和盖茨放弃了自己动手试制新型计算机的念头。他们决定还是紧紧抓住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软件。
生产计算机花费太昂贵了,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冒险。“我们最终认为搞硬件容易亏损,不是我们可以去玩的艺术。”艾伦说,“我们俩人的综合实力不在这上面。我们注定要搞的是软件——计算机的灵魂。”
就这样,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微软公司成立了。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其兴趣特长发挥的机会,比尔·盖茨抓住了机会,因而使自己的人生得以辉煌,特长得到发挥。由于把握了未来的趋势,更大的机遇在等待着他们。
当个人电脑正方兴未艾的70年代,个人电脑独占市场的趋势日见明了,而作为电脑巨人的IBM公司眼见苹果电脑公司在个人电脑上大抢其钱,也萌发了在个人电脑领域大显身手的欲望,于是,它看中了微软公司,并决定将软件业务承包给盖茨先生完成。
根据IBM公司与微软公司初期的合作协议,微软公司仅为其开发一套BASIC程序。后来,IBM公司为了和苹果电脑公司抢夺市场,决定连操作系统也由其他公司开发,为了尽快推出产品,IBM公司要求微软公司设法找到或写出一套操作系统。比尔·盖茨再一次把握住了时机。在IBM公司的这次决定命运的会议上,计算机产业或者可以说整个商业领域的未来被改写了。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蓝色巨人公司的主管与西雅图的一家小软件公司签约,为自己的首部个人电脑开发操作系统。他们以为这仅仅是向小合同商外购不重要的部件的举动。毕竟,他们做的是计算机硬件生意。硬件才是利润的竞争所在。但是他们错了,世界将要改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把他们的市场统领地位拱手让给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IBM被比尔·盖茨利用了。但是与微软公司的这项签约决定不过是蓝色巨人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中的一个。这反映了IBM当时的骄傲自大。它也因此拱手让出了计算机的领导地位。一位曾在IBM公司就职的职员曾把IBM形容为:人们向上爬的方法是取悦他们的顶头上司而不是为用户的真正利益效力。所以机构臃肿、盲目自信的IBM遭遇到充满活力的微软。而觊觎已久的微软就像把肥硕而昏聩的水午引到吞食活物的淡水鱼嘴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