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的魔力
假如你你失去了金钱,不要紧,其实你只是损失了小部分的财富,可是一旦你失去了好奇心,那么,你的灵魂便彻底地一贫如洗了。
好奇心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它滋养了创造的花朵,让它沐浴着甘露、绚烂绽放;好奇心就像那“普照大地”的太阳,是它孕育了万物,给了大地勃勃生机,给了我们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拥有了好奇心,就拿到了打开探索之门的钥匙,便能吹响走向未来的号角。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都是好奇心产生的结果。牛顿由苹果落地而产生好奇心,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开水壶中冒出的蒸汽而产生好奇心,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莱特兄弟由天上飞翔的鸟儿产生好奇心,从而发明了飞机……我们生活中的每件物品,哪个物品的发明不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步步地深入研究,最后取得成功的?
一位生物学家,为了能研制出一种能将葡萄球菌杀死的药物,不分昼夜地奋战在实验室里,可是再坚强的意志也挡不住涌向心头的疲惫,在经历了无数次地失败后,他异常沮丧,竟然违反实验规定,连实验器材都不整理、清洗,就径直离开了实验室。
第二天,当他再次来到实验室时,他发现了自己昨日的失误后,顿时懊恼不已,可是就在他摇头叹息时,突然间他有了一个小小的发现:在忘了加盖儿的培养皿中,“强大”的葡萄球菌几乎挤满了所有位置,可是在培养皿边缘的一层青灰色的霉菌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个发现让他顿时兴奋了起来。在强烈地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对这些“珍贵”的霉菌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最终他发现了青霉素。
这位生物学家就是英国的弗莱明。青霉素的发现,不仅为人类建立起一道坚实的抵御病痛的屏障,也将这个名字镌刻进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名单。
朋友,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弗莱明只是拥有着极好的运气而已。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想想:如果他是一个不具备好奇心的人,他不能从生活的细微处获取信息、获得趣味的话,那青霉素的发明者就不可能是他了。
所以说,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科学探索的基础。既然好奇心有如此众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永葆一颗好奇心来装点自己单调的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是好奇心绝非贝多芬、爱迪生等伟人的专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具备的;
其次,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只有我们对世间万物都怀着一种爱去欣赏、爱去感悟的心态,这才具备了拥有好奇心的思想基础;当然,“实践出真知”,我们一定要学会到户外去观察,或是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找到那些能激发我们好奇心的东西,
如果说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显微镜,那么,好奇心便是每个人的望远镜,有了它,我们才能在远方找到未知、新奇的事物,从而锁定目标,一路向前。
好奇是人的天性。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动力。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好奇的儿童。有一天,他看到老母鸡蹲在窝里孵蛋,感到很好奇,就去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母鸡在孵小鸡”。到了吃饭的时候,全家人都找不到爱迪生。最后发现他蹲在鸡窝里,还一本正经地说:“我在孵小鸡”。
爱迪生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这与他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有着很大的关系,好奇心的魔力给了他一臂之力,伴他走向了成功。
好奇心能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角。随着感兴趣的事物逐渐增多,新了解的概念和我们以往掌握的知识有了联系,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了。这样,大脑中的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就以“是什么”、“为什么”的形式提了出来。
好奇心能给人带来新颖的主意。有了好奇心才能勤学好问,才能引起对于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我们会由于好奇提出问题,再去探寻问题得到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也会得到满足和愉快。
要想在竞争中获胜,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至关重要。因为学习往往受兴趣的支配。如果对学习毫不感兴趣,就会觉得学业负担很重,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主观上不努力,就很难学好。相反,只要有兴趣,注意力就集中,易于学好、记牢,即使学的时间长些,内容多些,也不会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是分不开的。好奇心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刺激的新奇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刺激越复杂越新奇,则好奇心越强。好奇、好问能促使我们像海绵吸水一样去寻求知识;能引导我们留心观察世界。因此,积极培养好奇心,是开发智力,发展创造力的基础。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知识,不断探究真理的情绪。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况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内在的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则会抑制和扼杀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创设适宜的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等,对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极为重要。
【智商接力】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香A点燃一段,同时点燃香B两端。当香B燃尽,把香A另一段点燃。从这时候开始,到香A燃尽,是15分钟。)
【犹太人的智慧】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使命。学习可以给人以机遇。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机会来临时,你不可以没有子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有了准备随时都有机遇。学习可以给你制造开枪的子弹,使你成为有准备的人。我们得到的许多恩泽,都是学习创造的机遇。
八招教你培养好奇心
纵观世界上杰出的成功者,他们起初都是一个充满好奇的人,因此,后来都走上了成功的科学之路。
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听说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这个仪器就是日晷。当时的他就很好奇,于是找老师问了日晷的原理,便回家找了些废旧材料,很快就做出来了日晷。就是凭着这颗好奇心,他开始用自己做出来的日晷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经过了多年的观测和研究,哥白尼终于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推翻了过去一直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地心说”的错误说法。
我国地质力学的开拓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小时候,常常一个人靠着家乡的一些来历不明的石头出奇的遐想,好奇的自问:“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些孤零零的巨石?它们是借助什么力量到这儿来的。”后来李四光走遍了全中国山川河流,作了大量的考察、研究,终于断定这些怪石是冰川的浮砾,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纠正了国外学者断定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理论。
闻名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他小时候看到苹果熟了,掉到地上的情景感到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东西,失去了支持后为什么都掉到地上来,而不会向其它方向掉呢?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几乎都能从每一个科学家的传说中看出:他们的一生,无不充满了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也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引导下,他们一步步地登上了科学的高峰,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所以说,好奇心是开启成功的钥匙。
好奇心对我们来说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呢?
一、要善于观察,人们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不要仅限于课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学到许多知识。
二、要敢于提问,这一点至关重要。问题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问题会使我们的学习有目标、有动力。千万不要怕自己提的问题很傻或很幼稚,伟大的发现可能就由此产生。科学家牛顿就是从对两个问题的探索中发现了地球引力,一个问题是:我向高处跳,为什么还是会重新落回地面而不是飘在空中呢?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熟了的苹果会向下落砸在我头上,而不是朝上“落”呢?
三、要善于思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思考,正因为人类具有思维能力,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日新月异。
四、要善于动手,不要局限于课本,也不要满足于读书,我们应该把课本、书本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多动手多实践,才能把知识学活、学扎实。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和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就能体验到自我成就感和乐趣。比如,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我们对于自己动脑想出来的东西,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的活动有利于激发我们强烈的求知欲。
比如在学圆周率之前。尝试先自己动手去量不同大小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再分别用周长除以直径,我们就会发现所有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都接近3.1416。自己亲自努力得到的东西总是让人有成就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要善于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我们知道,光有好奇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好奇转化为求知的动力,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持久的助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好奇才能获得真知。如果仅仅有好奇而不去实践和探索,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六、多读知识性的读物。好奇就是对知识的渴求。选购读物时,不仅要注重趣味性,更应该注重知识性。好的知识读物也有趣味性。知识性的读物除了可以增长知识外,还可以培养对获得知识的乐趣,促使我们主动去寻求知识。
七、多和广大的世界接触,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保持积极热情的人生观。人类周围的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要亲自去看、听、闻、尝。这实际上就是探索生活中奥秘的过程。
我们可以玩七巧板、骑自行车、荡秋千、坐跷跷板,以及看各种小人书。在节假日还可以去看电影、戏剧;参观学生活动中心、动物园、博物馆等。从而增长见识,认识到周围世界之博大。特别是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等都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我们有无穷的吸引力,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大自然的奥秘。
八、对于周围事物的改变保持兴趣。好奇所指向的不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事物现象后面的规律和原理。而规律和原理一般不能用感觉直接感知,但可以由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而间接感知。因此,观察水怎样变成冰、冰怎样化为水、水怎样化作水蒸气;观察春天的花开花落;观察小草慢慢地长大等,可以调动我们已有的记忆,促使大脑思考,产生问题,引起好奇。
【智商接力】一个经理有三个女儿,三个女儿的年龄加起来等于13,三个女儿的年龄乘起来等于经理自己的年龄,有一个下属已知道经理的年龄,但仍不能确定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这时经理说只有一个女儿的头发是黑的,然后这个下属就知道了经理三个女儿的年龄。请问三个女儿的年龄分别是多少?为什么?(229,只有这种可能能符合题目的黑头发。)
【犹太人的智慧】绝不做影响信用的事情。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言忠信而行正道的人,必为天下人所信服。要有信用,信人也要信己。人人有信能使自己和他人的独立自尊得以实现。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技巧
认识自己对于心灵的健康和完善是十分有益的,也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就会发现:人人都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把自己的意图和体验、思想和感觉告诉自己,从而调节自己,控制和完善自己,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认识自己的表现。
然而,认识自己并非易事,人的自我意识是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的。青年人开始走向独立生活,自我意识大大地增强了,但常常表现出某些偏见。我们平时经常听人说:“我对自己最清楚!”“难道我对自己还不了解吗?”
事实上,讲这些话的人也并非对自己能有个真正地、全面地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才貌、学识、成绩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不是估计得过高,就是估计得过低。而那些对自己估计过高的人,往往自尊心过强。自尊心本来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爱、自觉维护应有的荣誉和人格。但是,任何事都有个“度”,自尊心太强的话就会起到反作用,会有害自己心身健康。这种人往往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总是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他们总以为自己处处都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了自己就不高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别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会让他感到不快,所以这些人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容易让外界的情况主宰自己的情绪,很容易情绪不稳,整天闷闷不乐。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没有益处。
而那些对自己估计过低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本是一种美德,承认自己知识少的人,往往是勤奋好学、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事事处处都觉得自己不行,也是一种有害心理健康的意识。例如,嫌自己长得太矮、太胖或太瘦,怀疑自己的健康,担心患上不治之症;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进取精神,甘居中、下游;对自己的事业缺乏信心,无所作为等等。这些人在和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总有一种惭愧、羞怯、畏缩、低人一等的感觉。这样的自卑心理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很容易接受消极的暗示,稍稍受到挫折就会心灰意冷,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对心身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
人生的最大的难题莫过于了解自己。许多的人在赞叹一些成功人士的时候,总是对他们的成就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总会发一声长叹:“我不行,文化不高,口才不行,能力太差,不是成材的料,没有资金,没有人帮助,没有好的运气,干不了大事。理由是:我生来就比别人笨。
任何说这句话的人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个退缩的借口罢了,大诗人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没错,也许别人有的有点你是没有,可同样,你有的优势也是别人没有的。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严重的自卑感会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盲目地过高估计自己,也是比较有害的。所以,正确地评价和认识自己,是凡事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