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教育育英才
42432400000004

第4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4)

4.开设综合课程

开设综合课程是高等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趋势。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发展学科之间联系,重新组合各种相近学科,创立跨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我们要积极探索开设综合课程。

5.探索9个系列课程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总体结构设计和优化知识结构的精神,加强9个系列课程改革:

(1)外语系列课程包括:①基础英语(一)(二)(三)(四);②英文写作;⑧专业英语(一)(二);④专业英文教材阅读;⑤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英文文献综述和撰写英文论文摘要。

(2)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包括:①文学类:科技写作,中国语文,文学欣赏,文化学概论;②历史类:中国革命史,科技发展史,世界近代史;③哲学类: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评价;④思想道德类:大学生思想修养,伦理学;⑤政治与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学;⑧艺术类:大学美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⑦法学:法律基础,科技法学;⑧其他类:方法论,文献检索,创造学概念,公共关系学,心理学。

(3)思想道德教育系列课程包括: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②思想品德课;③思想教育;④军训;⑤社会实践;⑥公益劳动;⑦综合教育。

(4)数学系列课程包括:①高等数学(一)(二);②数学实验;③数学建模;④现代数学方法(一)(二)(三)。

(5)物理系列课程:包括①大学物理(一)(二);②物理实验(一)(二);③设计性物理实验;④近代技术物理。

(6)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包括:①计算机文化基础;②计算机技术基础(一)(二);

③计算机应用基础;④计算机辅助设计;⑤计算机在数学、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中的应用。

(7)经济管理系列课程包括:①现代经济管理;②市场产品调查的社会实践。

(8)基础化学系列课程包括: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②基础化学实验(一)(二)(三);③基础化学综合实验;④设计性基础化学实验。

(9)专业课系列课程包括:①专业方向课;②师范实践专业训练。

(八)加强师范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师范实践能力

经济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大大扩展了师范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提出要树立“大师范观”。师范既包含有技术成分,又包括复杂的非技术成分。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现代社会的师范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行为,而成为教育的社会行为。师范教育的改革思路,是在不削弱原有的基本能力、素质和师范教育基础的同时,大大加强大概念下的师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反思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树立“大师范”的概念,加强师范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师范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师范实践训练是学生在专业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和成果为目的完成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师范实践训练,应结合专业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师范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开发和创新能力;重视充实现代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和法规,熟悉教学标准和教学规范;在专业的某一方面了解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在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时,从以下6个方面加强师范实践环节。

1.总体设计时间安排,增加实践环节时间。

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提高,实践环节总周数从大于6周增加到大于8周,大大增加师范实践的时间。

2.加强师范实践环节,树立实践在师范教育中的重点地位,以实践为核心的思想要不断加强,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3.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建立实践性课程系列包括:①教案设计;②教学设计;③教学评价;④教学反馈;⑤考试设计。要有计划统一安排实践性课程,完成一定教学要求的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4.增加和加强课程跨学科的教学环节的实践,建立课程设计系列。

包括:①计算机辅助设计;②教学原理设计;③专业课程设计,要有计划、统一安排课程设计,完成一定设计要求、提高设计能力。

5.技能与科技方法训练。

技能训练是增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环节,学生科技方法训练是培养学生科技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体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包括:①基础训练;②英文写作;③文献检索;④教学开发或科学研究方法训练。

6.加强毕业设计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要加强师范意识,经济观念,保证一定的师范设计内容,要求学生把拟订设计方案、成果估算、设计、制作、检验等系列工作都应完成,从而达到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加强实习环节,坚持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建立实习课系列包括:①认识实习;②教学实习;③毕业实习。

综合教育中,课外教育与有组织的实践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应当充分认识到,课外教育和学生自己的实践是课内教学的必要支持、配合和延伸。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安排课内教学外,还对课外的教育和实践环节加强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探索建立综合教育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教育体系由6个教学模块组成:

1.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重要环节。包括:①入学教育;②时事教育;③毕业教育;④考风教育;⑤党团教育等。

2.军训

军训是提高国防观念,增强纪律性、锻炼意志,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

3.劳动

劳动是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锻炼意志等素质的重要环节。

4.社会实践

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是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包括:①社会调查;②科技服务;③市场经济调查;④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5.考试

包括:①考风教育;②考场纪律教育;⑧学习目的的教育;④违纪处理;⑤考试总结。

6.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教育活动。包括:

①学生体育活动;②文艺活动;③科技活动;④社团活动等。

综合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计算学分,并规定完成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

(九)加强创造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贯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教育对学生品格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早日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创造教育的理论宜少而精,而创造教育的实践内容宜丰富多彩,持久地开展并结合各类课程,渗透到专业课、实践课中去,其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应充实,要争取条件,提高实践活动的科技成果研究水平。师范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创造志向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人才素质的提高,均有赖实验、试验、设计、制作、论文撰写、学生科研等实践性活动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需要开发更多的教育资源,争取社会的支持,为创造教育实质性教学活动提高有利条件。学生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有赖于更多的实践,包括成功、顺利的激励与锻炼和挫折与失败的冲击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