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4242100000042

第42章 对上对下说话要把握好分寸(5)

(4)事先想好要说的话。许多人为了求速度,总是急急忙忙的做着每一件事,就连说话都没有事先考虑过,而事先想好要说的话,是与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它虽然要占据你一些时间,但它可以使你处理事情更周全。佩姬·努南是美国著名的演说撰稿人,里根总统和布什总统演说中的一些警句都出自她的手笔。努南谈到她撰稿时的构思过程说:“我想象自己是个孩子,在家中进晚餐,同桌的有7个孩子叫嚷不休,父母因事忙烦恼而心不在焉。我在开口跟父母说话之前,得先想好自己要说的话。我把大意计划好,修饰细节,尽量做到生动有趣,然后营造高潮。这样我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我就是这样成为撰稿人的。

(5)从容应对每一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的每一件事都以从容的节奏进行把握,它可以使你稳扎稳打地走向成功。例如比你预期的早10分钟或15分钟起床,这样你一天的开始就会很从容,就有时间做深呼吸,舒活一下筋骨。接着,早一点出发去上班。这样就用不着为迟到而担心。

到了办公室,午餐时间不要太拘泥。下下馆子,去散散步,与朋友们侃一侃都好。不要连午餐时间也坐办公桌旁。这样你就可以养精蓄锐,提高效率,在从容的生活中走向成功。

同事之间不可过于亲密

现代社会,那种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被认为是最难得和最理想的应酬哲学。与同事相处,终日正襟危坐,严肃、客气不好,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乎、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也容易让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搞小圈子,动机不良。说来说去,还是适当地“绷”着些,遵照“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为好。

杰克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杰克总觉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若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惹个“一朝得志便不可一世”的批评,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杰克原本就是个“草包”,原来就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杰克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一切竟然又应付自如了。

公事上,杰克“谨记大公无私”的原则,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就不怕对方误解生气。私底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契的就当作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展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同事之间恐怕也平淡如水。

在办公室,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聪明的人都不喧宾夺主,但也永远不会说:“这不是我份内事”之类的话,因为过分泾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而过分泾渭不分,也不利于同事图这一特定范围。

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朋友之间,说人长短,制造是非之举理当不为。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虽说偶尔加入他们一伙,胡乱批评或调笑一些单位以外的人的轶闻趣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对别人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公私分明是重要的,不搞小圈子也同样是多少“过来人”的经验。众多同事中,自然难免会有一两个特别投缘,私下里成了好友无可厚非,但是无论自己的职位比这位同事兼好友的人高还是低,都不能因为两人关系好,就做出偏袒或恃势的模样。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永远做不了大事,何况任何领导都讨厌这类人,认为其不值得信赖。

同事间,一方有困难,另一方负有道义上不容推却的责任。但是,有时却并非任何时候都出手相援,而是同样要适当“绷”着些,有所不为。这就要看看这种帮助属于何种性质。我们知道,同事是就某一个小团体中某些人相互之问的关系而言的。但是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何不仅生活在同事之间的小环境中,而且,他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联系,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协调这两个关系,那么,结果则会不那么令人满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他不仅有着同事问的相互关系,还受到社会中舆论、道德、法律等等的约束。所以,当同事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仅仅从自己是他的同事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味的盲目相助,重要的是应当看到这种帮助的结果。如果说这个问题是与社会中其它关系发生了抵触,那么帮助的角度就应当注意到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不分是非,没有分寸的简单帮忙是不可取的。

“为朋友两肋插刀”,说起来虽然可歌可泣,令人佩服。但如果在任何时候都像别人的应声虫一样,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一味附和别人的意见,那又怎么能叫帮忙呢?何况更多的情况下是“义不容情,法不容情”,有所不为才是真君子。

与朋友和同事相交,乃君子之交也。君子之交,理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恐怕就是提倡一种同事间的适距原则:“太近则昵,太远则疏,过于亲昵则遭忌,忌则谤生;过于疏远则遭议,议论多则是非生。”所以,与人交往还是适当“绷”着些的好啊。

别害怕对别人讲“不”字

在与人交往中,“绷”字诀还体现在果断地拒绝别人方面。

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事。然而,中国人的面子害死人,有的人就爱打肿脸充胖子,自认自己特能,同事一求,马上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更有甚者,明知自己办不成,硬往自己身上揽。

三国时的蒋干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的口才可以同春秋战国联横、合纵的雄辩天才相比。他向曹操自荐,他可以去说服周瑜投降曹操,而且信心十足,青衣小帽,再加一个书僮,一叶扁舟就去见周瑜。周瑜岂是白吃干饭的?年纪轻轻便能统帅百万军队岂是一个同窗的说士可以动摇的?他来至周瑜的兵营,连三句半都没说上,被周瑜玩得团团转,最后走得也不正大光明,带回的密信,让曹操上了当,损失两员大将。

所以,千万别逞强,说不定你还会将事情搞砸,办不成的事,要老实地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蒋干就是太不量力,事没办好不说,居然还上了人家的当,孙悟空还跳不出如来佛祖的掌心呢。办不了的事就是办不了,朋友之所以来找你,就因为他也办不成,别为你帮不上别人的忙而不好受,与其搞砸了一件事,还不如让他另请高明。

退一步说,即使你能圆满地把事情办好,如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要“绷”起脸来,考虑拒绝,千万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动物就不会有“不好意思”的行为,动物的动作都出自本能,无论是觅食或是求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人和动物不同,人会“不好意思”,之所以会如此,除了本身性格因素之外,礼教的束缚及文化的熏陶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有些人动不动就“啊,不好意思!”这种“不好意思”的特质有时很“可爱”,有益人际关系,但相对的,有时也会让人失去很多该有的权益及机会,因此,“不好意思”的性格特质有必要加以调整。

事实上,“不好意思”都是自己想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个人的反应,像有些事根本与道德、羞耻无关,别人也不认为做了这种事应“不好意思”,但有些人就是不敢做,例如追求女朋友,有人就会“不好意思”,这种“不好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而不是别人想的。

当今世界,人人暴露欲望,个个展现实力,慢一步就没有了机会,因此面临生存竞争,你应该认清“不好意思,自己想的”的真相,大胆地表现你的想法,并采取必要的动作,否则你“不好意思”,别人反而笑你笨,尤其以下三种情况,你绝对不能“不好意思”。

关于权益的事,你千万不可“不好意思”,你应该大方大胆地争取、保护,你如果因为“不好意思”而丧失权益,是不会有人感激你的。

想拒绝的事。很多人就因为同事、朋友、亲戚的关系而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借钱给别人、为人作保、甚至冒险为其“两肋插刀”。结果一句“不好意思”,帮了别人,害了自己。

该要求的事,很多人就因为“不好意思”,而有很多话“不好意思”说,结果事情做不好,对方得不到好处,你也苦了自己。尤其是当领导的,在工作上,绝对不可以“不好意思”要求,否则将失去权威,被下属欺瞒。

不过,“不好意思”的“不厚”的性格要去除不是很容易,只能慢慢学习,逐步改善,只要你愿意,也能了解生存竞争的残酷,经过一段时间后,自然就不会动不动就“不好意思”了。

诚然,积极与同事交往和帮助别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动的帮忙更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您是被某种心理的压力所迫,对一切都点头答应,实际上是在屈服于另一种性质的某些动机,例如需要得到别人接受或赞扬,害怕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希望别人对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报答,等等。懂得自重,就应该学会说“不”。当自己不是心甘情愿时,别害怕讲“不”字。那么,在什么场合应该“绷”起脸来说“不”呢?现随意举出几例:

(1)当别人所期待的帮助是完全出于只考虑他个人利益的时候。假如一个朋友打算请您深夜开车送他到机场。而你确信他可以“打的”去,而如果你去送他,不但影响一夜睡眠,还会影响次日安排,你就要考虑拒绝。当然,如果他是顺路想搭你的车,只是要你等他几分钟的话,你就应尽力帮忙。

(2)当有人试图让您代替完成其份内工作时。偶尔为别人替一、两次班关系不大,如果形成习惯,别人就会对你产生依赖性,变成你义不容辞的义务。

(3)你准备晚上写点东西或做点家务,朋友却邀请你去打牌。如果是千里之外的朋友偶然来聚当然另当别论。

当然生活中的类似场合远不止列出的这些,总之,只要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首先就要考虑拉下面子说“不”。

对上司的不合理决策也可提出异议

没有一个上司喜欢唯唯诺诺、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下属。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日益强烈的网络时代,唯命是从、听话、老实的下属,不仅不能“打江山”,也不会“守江山”。因此,作为下属,对待上司也得适当采取一些“绷”的技巧,当你拥有真理并且对整个团体有利的时候,对上司的不合理、不正确决策和意见说“不”很有必要。因为每一个上司更喜欢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千里马”。

当今,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但是在方式上,却有不少企业走了弯路。例如,要使员工有工作意愿、养成自我启发的习惯,就必须做到倾听他们的要求,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企业片面地理解这种观点,如始终专注于客观条件,以为只要提高薪金,改善作业条件,增添福利措施,就能培养人才。其实不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只会培养出缺乏雄心壮志、办事唯唯诺诺、墨守成规、贪图安逸的人来,而造就不出充满斗志,不畏困苦、勇于进取的人才。

比较而言,首要之事并不是改善物质条件,而是提高员工们本身的精神素质。如何把领导者的热忱和构想体现到企业的巨大梦想之中去,贯穿到员工思想和行动中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树立宏伟的目标,编织绚丽的巨大的梦想,从而点燃员工奔向目标的意愿之火,使每个人都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是当今企业培养人才的宗旨。

从许多大公司的成功之道,我们可以看出,大凡成功的管人者,多半都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只知唯上、唯书、唯唯诺诺、听话、老实的人,是干不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

因此,从做下属的角度来看,和上司相处,唯唯诺诺并不好,会在上司心目中留下老实、平庸、没能力的不良印象;而适当地“绷”着些则能够避免这种弊端。“圆”是“方”的基础,“方”是“圆”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偏执于其中任何一端都难于成就大的事业。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司叫你干一件事,你马上应承下来,即使这件事不该你做,或超过了你的负荷。也许是慑于上司的压力,也许是出于其他的某种考虑,你往往不会去拒绝。其实,在生活中,对上司常常也有说“不”的时候。

(1)当上司把大量工作交给你,使你不胜负荷时:你可以请求上司帮你定出先后次序:“我有3个大型计划,10个小项目,我应先处理什么呢?”只要上司懂得体会你的认真谨慎,自然会把一些细枝末节的工作交给别人处理。

(2)当上司器重你并将你连升两级,但那职务并不是你想从事的工作时:你可以表示要考虑几天,然后慢慢解释你为何不适合这工作,再给他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我很感激你的器重,但我正全心全意发展营销工作,我想为公司付出我的最佳潜能和技巧,集中建立顾客网络。”正面地讨论,可以使你被视为一个注重团体精神和有主见的人。

(3)当你因为个人原因,未能应付额外工作时:告诉上司你的实际情况,然后保证会尽力把正常的事务处理好,但超额的工作不能应付了。上班时你要全力以赴,表现极高的工作效率,假如你在家庭出现危机时仍能完成工作,上司会觉得你很敬业仍会把你收归旗下。

(4)当上司定下“疯狂”的工作期限时:你只需解说这项工作内容的繁重,并举例同样的工作量将需要上司规定的限期的几倍,给上司一定的考虑和决断的时间后,再要求延期。假若限期真的铁定不改,那就请求聘请临时员工。上司可能欣赏你的坦率,你可能被认为既对完成计划有实际的考虑,又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少上司都表示会晋升那些可以准确估计完成工作时间的员工。当然倒霉的时候也有,那就是被视为低效率。不过这样的上司早晚也会让你失望的,因为他心中没数儿。

(5)当上司要求你做违法的事或违背良心的事时:平静地解释你对他的要求感到不安,亦可以坚定地对上司说:“你可以解雇我,也可以放弃要求,因为我不能泄漏这些资料。”如果你幸运,上司会自知理亏并知难而退,反之,你可能授人以柄。但假若你不能坚持自身的价值观,不能坚持一定的准则,那只会迷失自己,最终还是要影响工作的成绩,以致断送自己的前途。

学会了拒绝别人的技巧,在生活中你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和烦恼。

管理者应“喜怒不形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