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4242100000034

第34章 成功应对交际(5)

此外,灵活采用“空”字诀的模糊语言在刺探情报、拖延时间以及对以后发生的事情推卸责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作用,应在商务谈判中注意挖掘。

警惕部下欺瞒自己

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办起事来可能“会空空洞洞”。作为上司,一定要防止下属这种“空”的工作作风。

现代领导者都非常重视授权。进行必要的授权,让下属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承担责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把握住一定的分寸,千万不能让下属“混水摸鱼”,为所欲为,徇私舞弊。

民国初年,有位穷苦出身的军长,虽然作战勇敢,又会用计谋,可是却一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军部来往公文,他就让秘书念给他听;文件上需要他签字,他就用一支毛笔在公文上点上一个黑点了事。

时间一长,秘书感到有机可乘,点个黑点谁不会?于是,秘书就伪造了一张领条,领条上也用毛笔点了一个黑点,于是,领来的军饷全部装了秘书自己的腰包。

后来,军需处发现秘书领的这笔军饷没有发给士兵,就追查起来。这一查就查到了秘书身上。

“这笔军饷是经过军长签字的。”秘书理直气壮地说。

众人一齐去问军长,军长说:“把我签字的条子拿来看!”

众人将条子拿来交给军长,军长拿过条子对着亮光一瞧,斩钉截铁地说:

“这张条子不是我签的字!”

秘书辩解道:“军座!这条子上的黑点不是你点的吗?”

军长一声冷笑:“把我的笔拿来!”

笔拿来后,军长接过笔在纸上点了一下,说道:

“你们将两个黑点到亮处去比比看。”

众人将两个黑点到亮光处一比,这才发现军长刚才点的那个黑点中间有个小洞。众人感到奇怪,将军将毛笔头弄开一看,发现里面安了一根针。

到这时,秘书才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军长面前,哭着求饶。

众人不由暗中叹服:别看军长目不识丁,可他真是粗中有细啊!

示之以“笨”而藏之以巧,这一招有效地遏制了下属“混水摸鱼”的行为,这也是这位军长高人一筹之处。

作为现代领导者,为了维护自己决策的严肃性和正确性,必须首先杜绝属下对自己的欺蒙。

识别欺骗,然后才可能惩治欺骗,防欺之先必有连环措施。

先说识别欺骗。本是白,报是黑,是蒙;本是鹿,说是马,是欺。凡是已经发生的事,将要去做的事,如若谎报,即是欺蒙,欺必须以蒙为形式。

识别欺骗要法之一是,佯装对正面问题听后入耳,几乎同时,或以直接方式,或从他处了解问题的各个侧面,进行立体分析,综合之后可知欺与未欺。

识别欺骗第二要法是,常欺人者也可能偶尔欺己,欺语多者也可能欺我于行。

识别欺骗第三要法是,运用特务手段暗中察访,运用突然变换法,使欲欺骗于己者手足无措。

识别欺骗要法第四是察颜观色,见微知著,运用理性预感智慧。

再说防止欺骗。防止欺骗的原则是,有欺必惩,使欺者必食其果,或让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惩之。知欺然后治欺,始能防欺。

要求别人讲信用,自己先讲信用;要求别人不欺,自己先不欺人,防止欺骗除了要有系统的惩罚措施外,还必须要有得力的组织措施。如三人牵制法、五人监督法等等。

防止欺骗有办法在于按欺之内容或轻重,处以不同等的处罚措施,或诛或贬或抑,以达到惩戒他自己以及更多人的目的。有时候,杀一儆百是绝对必要的。治欺要公开处罚,才能有效用。欲骗人人陷阱者,必处以贬。常发欺语,必有欺行,可旁敲侧击使其明白后处以抑。明明确确可认定的欺蒙必治之以揭露。尚不明见的欺蒙之行,必治之以疑。

此外,可对一些人平时言行估仔细察访分类。在心中列顺、疑、信名册,可知常日不欺,单日多欺,常日多欺,单日必欺。

除了上述这一切,判定欺骗首要的还是智慧,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练就一双智慧的目光。

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深入实际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事实为根据对问题下结论,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要有识破谎话的慧眼

说谎是某些不讲道德的人对“空”字诀的不适当运用。

不知你是否留心过,在你的周围总是有那么一两个习惯说谎的家伙。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到了他们嘴里,他们总要添油加醋地形容一番,总要从无生出有,由小生出大,由平常化出神奇,无踪无影的事他们照样能编排得有鼻子有眼。

他们的语言天才让你不得不敬佩,他们所说的事让你不得不相信。和这种人打交道,开始你会觉得很快打得火热,但不久你就会发现,从他的话里,你实在难以分辨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你只能在无限的痛苦中,被动地听他们不知所云不止。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得认清他的真面目,只有这样,使他无论说什么,我们都会对其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才能使他的谎言时时被揭穿。

不过,判断一个人是否惯于说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具备一定的“厚黑”智慧。全面观察之道能为我们提供可靠的帮助。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无论多么善于伪装,他骗得了一时,总骗不过一世,狐狸总会露出尾巴。

我们如果综合一个人一贯的行为特征、心理状态,是不难分辨他的谎言的。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下列几种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应该多打几个问号:

(1)虚荣心太重的人。这类人注重外表的装饰、注重他人的评价、喜欢追逐时尚,和他谈话,满口的时肇话令你耳呜四起。他们对华服美食、名车名店、高级娱乐场所、名流的趣闻秩事似乎懂得极多,谈起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因为他们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对个人的素质与气质疏于培养,但又倾慕那些名流与时尚,渴望得到别人的喝彩。于是,他们在凭实力无法达到这种目的时,撒谎便成了最有利的手段。

(2)自卑感太强的人。一般自卑感强的人,内心也十分敏感,他既能敏锐地感到自己许多不如人的地方,同时,又极容易把周围一切人对自己的注意——哪怕是关心和帮助——看成是对自己的怜悯,而粗暴地加以拒绝。

他们虽然自卑,但又绝不甘心自己眼前的处境,总觉得自己应该有比眼下更好的表现,更佳的物质待遇,受到更多的尊重和承认。但这些都没有。

于是作为自卑的反抗,这些自卑者多半会以谎言为武器来调整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

(3)太要强的人。一个人要强并不是坏事,它可以促使一个人奋发向上,在工作和事业上有较大的成就和作为。但任何事情都有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便走向它的反面。要强也是如此。事事要强,时时要强,随时随地都想高出别人一头,这作为一种理想是满不错的,但如果把它落实到生活中,则太困难了。因为我们每个人受天赋、出身、教养以及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达到在每一时间、每一领域都高人一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太要强的人不能理解这种生命的局限,或者根本看不到这种局限,他只是拼命地要问那个不可企及的高度进发,一旦失败,又不愿坦然地面对、于是撒谎编织理由为自己寻找退路,虚构成功的情景蒙骗他人或欺骗自己常常成为他们的拿手好戏。

(4)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都不免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性,它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坏善恶可言的。但问题是这种自私是否被约束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如果自私并不严重到损害他人生活的程度,大家本可相安元事。但如果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到过分的地步,谎言也随之而出。

他们会在一切场合自顾自地讲自己,他们的谎言有时简直成了精彩的创作:同名流的交往、在名校接受教育、高贵的出身,甚至一些冒险的经历、奇特的艳遇……。他们在吹得得意忘形的时候,往往会像演戏那样夸张自己的表情,看着令人感到很不自然。偶尔有些人也会表现得忧郁,但在演戏这一点上没有两样,他们常常会问人们唠唠叨叨地讲他们如何担惊受怕啦、愁肠百度啦,或者毛病如何严重啦,几乎要发病啦之类的事情。

他们容易与人争吵,不断地满腹牢骚,对什么也看不惯。他们又兴奋、又活泼、又容易受刺激,从外表上看往往会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觉得他们是些很热情的人,但由于他们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以他们自己为中心,并且总按扫己的理解、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他们和周围人的关系多数不太融洽。

也许,惯于说谎的人还不止这四类,但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上述四类人,一定要多加小心,全面考察,对他们口中说出的话,务必有所选择,方不致被蒙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