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员实战心法
4241100000018

第18章 自信的心态(2)

销售人员的衣着打扮,第一,要注意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精神。第二,要注意个人性格特点。第三,应符合自己的体形。个体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比如:无论是中山装、西装或各种便服,在颜色、式样上要协调、得体,衣服要干净、烫平;尽量不把杂物、打火机等放入口袋,以免衣服变形。头部也会给人很深的印象,头发要给人以清爽感,油头粉面容易使人厌烦,等等。总之,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不一定要西装革履,但着装一定要整洁大方,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

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重要的,客户会根据你的外表打扮、言行举止而决定是否与你会谈。当你不修边幅、外表邋遢、行为畏缩时,无论你经销任何质优价廉的产品,都难以成交。相反,一个衣着整洁干净、举止大方、善于表达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取得客户的初步信任。外表形象只代表浅层印象,一个人的内涵气质不是靠穿衣打扮出来的,而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

用自信的语言赢得客户

销售人员和客户交往时,言谈举止如果能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往往就容易赢得顾客的好感和信任,客户对销售人员有了好感和信任,销售产品才会成为可能。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所说的话及说话的方式、说话的态度对于顾客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

销售人员是靠嘴吃饭的,所以,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一定有出色的口才。只有有了出色的口才,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你的自信和魅力,才乐意购买你的产品。

一个销售人员有没有自信,是完全可以通过说话判断出来的。在销售过程中,懦弱、胆小的销售人员,往往说话声音小;而那些充满自信、底气十足的销售人员,往往声若洪钟、说话干净利落。

一个自信的销售人员,在作产品解说时如潺潺流水,顺畅自然,同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把相关的产品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客户,能使客户一听就懂,入耳入心,也使客户有美的感受及激起客户的购买兴趣。

顾客则可以通过销售人员的话语的自信度、坚定度及说话的方式,看出销售人员对自己的商品和对商品销售出去是否自信。如果销售人员非常坚决,则他的商品就一定不错,他的诚恳就是真正的,他的优点就有九成正确,这样本来犹豫的顾客就会更坚决。

二次大战的时候,美国军方推出了一个保险。如果每个士兵每个月交10美元,那么万一上战场牺牲了,他会得到20万美元。这个保险出来以后,军方认为大家肯定会踊跃购买。但结果竟然是没有一个士兵愿意购买。

士兵们的心理其实很简单,在战场上连命都将要没有了,过了今天都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了,还买保险有什么用呀?10美元还不如买两瓶酒喝呢!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购买。

后来,亨特先生被派到美国新兵培训中心推广军人保险。听他演讲的新兵100%都自愿购买了保险,从来没人能达到这么高的成功率。培训主任想知道他的销售之道,于是悄悄来到课室,听他对新兵讲些什么。

“小伙子们,我要向你们解释军人保险带来的保障,”亨特说,“假如发生了战争,你不幸阵亡了政府将会给你的家属赔偿20万美元。但如果你没有买保险,政府只会支付6000美元的抚恤金……”

“这有什么用,多少钱都换不回我的命。”有一个新兵沮丧地说。

“你错了,”亨特不急不忙地说,“想想看,一旦发生了战争,政府先会派哪一种士兵上战场?买了保险的还是没买保险的?”

士兵们听了亨特的一番话之后,纷纷投保,大家都不愿成为那个被第一个派上战场的人。

一个销售人员是否有信心,体现在语言上就是看说话是否坚定有力,不卑不亢,让人不容怀疑和轻视,而亨特正是用这样的语言征服了士兵们,所以士兵们才会踊跃投保。销售是一个说服客户的过程,如果一个销售人员的言辞躲闪不定,吞吞吐吐,很难让客户相信他是个有自信的人,更不会去购买他的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销售人员能口若悬河,却无法说服客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的语气中透露出畏惧、犹豫、缺乏自信,这就成了败笔。

那么,在销售过程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可以很好的打动顾客,让顾客愿意购买你的产品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响亮的语言、自信的语调总是能感染别人;如果一个销售人员连话都不敢大声说,还能指望去做什么呢?

2.吐字清晰、层次分明。吐字不清、层次不明是销售人员与客户交谈成功的最大敌人,假如别人无法了解你的意思,你就不可能说服他。要克服这种缺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公众场合练习大声朗诵。

3.注意说话的节奏,这就如同开车有低速、中速与高速,必须依实际路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在说话时也是一样。另外,音调的高低也要妥善安排,任何一次的谈话,抑扬顿挫,速度的变化与音调的高低,必须搭配得当,只有这样你的谈话才能有出奇的效果。

4.措辞高雅。一个销售人员在交谈时的措辞,如同他的仪表,对谈话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发音困难的字词,要力求正确,因为这无形中会表现出你的博学与教养。

5.声音的大小要适中。在一个人少的房间里,如果音量太大,就会成为噪音。如果音量太小,使对方身体前倾才听得到,那样的话对方听起来就会感到很吃力。其实最恰当的做法就是,两个人能够相互听到彼此的声音就可以了。

6.注意语言与表情的配合,这样做能使销售人员的讲话更具感染力。

7.“停顿”在与客户的交谈中非常重要,但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这需靠销售人员去揣摩,“停顿”可整理自己的思维、引起对方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促使对方回话、强迫对方下决定等功用。

一场成功的销售应该像一个好的电视节目,有好画面和好音响,如果电视机的音响不好,观众的听觉享受就不佳。电视声控不佳,音响效果就不好,音量可能会太大。这就像销售时,如果销售人员太有攻击性,或讲得太多、声调太高,顾客会吓跑的。

相反,如果解说过程太慢或缺乏热诚与感染力,顾客也会觉得兴趣索然。跟笑声一样,热诚也会有传染性。你说的话语、表情,以及你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感觉,也会影响客户,你对雇主、自己的工作或产品的热诚都能通过语调传递给他人。所以说,具有魅力的语言能够充分展示一个销售人员的个人魅力和自信,同时也给自己的顾客带来愉悦的享受。

作为销售人员一定要自信,说话时不要吞吞吐吐,尽量不用“可能、大概”之类模棱两可的词,通过增强声音的感染力来对客户产生影响。如果客户觉得你信心不足,他势必也很难相信你说的话。说话时自信、果断,敢于给客户承诺,可以有效地增加客户对你的信任程度,成功的概率相应地自然就会增大。

消除自卑的销售意识

自卑感是销售人员的大敌,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如果怀有自卑感,在销售方面是不会有希望成功的。

自卑是一种消极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而销售人员的自卑感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降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

现实生活中,许多销售人员心中都笼罩着这种自卑意识。销售是一个极易产生自卑感的工作,他们往往是以“不能”的观念来看待事物。对困难,他们总是推说“不可能”,“办不到”。正是这种狭隘的观念,把他们囿于失败的牢笼。

一些销售人员的自卑心理很重,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不行,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做销售工作的“料”;要么就是有畏难情绪,“怕”字当头,怕销售干不好,怕顾客拒绝,怕商品卖不出去。常言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销售人员微妙的心理差异,造成了销售成功与失败的巨大差异。自卑意识使销售人员逃避困难和挫折,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既然我们知道,自卑意识是构成销售人员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那么现在,我们必须改变,努力去克服心中的自卑心态,树立自信,成功地去把自己销售出去。

1.正确认识销售职业的意义。一些销售人员具有职业自卑感,他们为销售工作感到羞愧,甚至觉得无地自容。美国某机构调查表明,销售新手失败的一个最大原因是职业自卑感,他们觉得自己似乎是在乞讨谋生,而不是在帮助他人。产生职业自卑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销售工作是为社会大众谋利益的工作,顾客从销售中得到的好处远比销售人员多。销售人员要培养自己的职业自豪感。

2.对自己的自卑心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原因,并正视弱点,承认事实,同时也要看见自己的长处,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化挫折为动力。成就的大小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从成功的回忆中建立成功的自我形象。回忆自己以前成功的方面,他可以调节你的心情,增强你的信心,从而产生向一切困难挑战的勇气,与其欣赏别人,不如欣赏自己。

4.培养自信心。销售人员的自信心决定其言行举止,如果销售人员有了自信,说起话来才会不卑不坑,行动起来才会精神焕发,讨价还价才会理直气壮。所以销售人员一定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我们公司的设计、程序开发、创意包括我们提供的团购、软件等所有的服务都是一流的,我们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就是客户的明智之举,选择我们就是选择了放心!自信是销售成功的第一秘诀。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这是销售人员取得成功的绝对条件。

总之,当你消除自卑的销售意识,成功地把自己销售出去的时候,成功的大门也就为你敞开了!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

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你就能达到商品销售的最高境界——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

在销售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人。”销售人员要想在销售过程中获得成功,就必须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产品卖出去,拥有至高无上的自信心。这是销售人员一切工作和行动的指南,也是销售人员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最杰出的销售员而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设计一道最能体现销售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

1975年,布鲁金斯学会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将一个微型的录音机销售给当时的总统尼克松,这个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了。克林顿当总统的8年间,学会曾设计过一个题目,是让学员将一条三角裤头销售给克林顿总统,但是8年过去了,无一人销售成功。小布什当总统之后,学会又给学生的命题为:请你把一把斧子销售给布什总统。

实际上,现在的美国总统布什什么也不缺,他要一把斧子干什么?即使说他需要斧子,也不需要他亲自去购买;退一步说他就是亲自去买了,也不一定会碰上你这个卖斧子的销售员。因而,要完成这个题目应该说是大海捞针——够难的了。

可是,有一个叫做乔治·赫伯特的学员,并不认为这个题目有多么难。他首先对完成这个题目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而后围绕着斧子和布什总统的关系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得知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木,这些树木确实需要修剪。紧接着他就给布什总统写信,阐明总统需要买一把斧子的理由。布什总统接信后,也认为是这样,确实有必要买一把斧子,一来对树木进行修剪,二来锻炼身体,经常到林子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三可以调节一下总统繁忙的生活。于是立即给这位学生寄去了15美元,买回了一把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