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
42280300000006

第6章 个别早教成材案例让父母心痒痒

见别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班了,有了一些好的变化,其他家长的心就开始痒痒了,就忍不住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早教班,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孩子变成一个聪明的人……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掉队,见别人家的孩子上了早教班、培训班就心痒痒,擅自做主给孩子报培训班。孩子能做什么呢?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上班”,为此他们失去了快乐和自由,但是父母却无视孩子的心情,对报班乐此不疲。

一天,林玲妈妈听同事介绍,说有个幼儿英语培训班很不错,她的女儿上了培训班后,英语成绩提高了很多,现在能说会道。林玲妈妈听了之后,开始琢磨着给女儿报班,几天之后她擅自做主给林玲报了英语培训班。

林玲对妈妈的行为非常不满,因为她的英语成绩不差,去培训班没有必要。但没办法,妈妈都给她报名了,她只好硬着头皮去听。听了一节课,林玲就感到没劲,因为培训班上的东西太生硬了、太深了,她根本没兴趣听。

第二节课她就烦了,根本不想听,培训班上枯燥、深奥的学习内容直接导致林玲对学校课堂上的英语课失去兴趣。结果培训班不但没有提高林玲的英语成绩,反而使她越学越差。这时妈妈才慌了神,赶忙问林玲原因,然后退了英语班。

在给孩子报班的时候,很多家长并不理性,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见别的孩子上培训班提高了成绩,就认为培训班对自己的孩子也有效,就给孩子报。却不知这种做法很盲目。因为父母没有根据孩子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主观意愿来作参考,给孩子报的班不但无法促进孩子的发展,反而影响孩子的进步。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有位母亲听说邻居家的孩子因为有特长,在高考的时候凭借特长证可以加分,考入了重点大学,马上心痒痒,给孩子报了美术培训班,认为这样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把握更大些。可是孩子却不高兴,非但不感激妈妈的做法,还觉得妈妈没事闲着,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父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父母错误地理解了早教对孩子的作用,错误地理解了早教的内容,加之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导致孩子不乐意上兴趣班。那么家长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呢?

早教不等于上培训班

很多家长认为早教就是上培训班,让孩子多学几个特长,多培养几个兴趣,狭隘地理解了早教。当他们看到别人的孩子有了“成功”时,就开始相信那是早教的功劳。比如,看到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就认为那是早教起的作用,于是马上决定对自己年幼的孩子进行早教培训,却没有看到别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是因为家庭全方位的教育和自身较全面的发展。

不要跟风,要看清孩子的实际情况

说真的,很多家长并不是真的愿意让孩子进行早教,只不过看到别人的孩子都接受早教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接受早教,担心以后会比别人的孩子差呢。因此,见别人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也给自己的孩子报,忘了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比如,很多人见邻居的孩子报钢琴班,也给自己的孩子报钢琴班,却没发现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喜欢弹钢琴。这样一来不就浪费金钱、浪费孩子的光阴了吗?

考虑孩子的年龄,尊重孩子的意见来决定报班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发展兴趣的愿望时,父母再给孩子报班也是可以的。因为兴趣班、特长班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有一定帮助的,关键是家长要选对,在给孩子报培训班时,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只有选择孩子乐意学的兴趣班,才能见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说早期教育很重要,一旦没做好,孩子这辈子就没有多大出息了。这话是非常愚蠢的。其实,人的一生有很多阶段,早期教育只是一个阶段。与其让孩子在一个不愿意待的环境中接受早教,不如把孩子放在身边,自己教育孩子。

重视孩子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不要期望孩子变成天才

对于孩子上早教,父母应该抱着一颗平常心,如果孩子愿意、家庭条件允许,送宝宝上早教是可以的。但父母不要期望宝宝在早教班能凤凰涅槃,变成天才或神童。目前很多早教机构有不同的理念,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培养宝宝的健全人格。父母应将早教当成孩子的一种体验,不要贪心,不要在意孩子认识了多少字、背了多少首诗。只要孩子在早教班过得开心,锻炼了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那就是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