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的秦国
谈到秦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颛顼帝的孙女女修。女修是秦人的祖先,生下了大业。大业娶妻后,有了儿子大费。
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大费出了不少力,得到了大禹的推荐。虞舜在赏赐大禹的时候也赏赐了他,并且特意为他选了一位妻子。此后,大费奉虞舜之命,专门负责调驯鸟兽,成绩出色。再后来,虞舜赏姓给他,于是便有了嬴姓。
夏桀时,大费的玄孙费昌见国家腐败昏暗,于是带着族人投奔了日益兴盛的商族,做了商汤的御者,为商汤驾车。大费育有两子,其中一个叫大廉。大廉有两个玄孙,其中一个叫中衍。中衍会说话,但却有着鸟的身体。太戊帝听说后,想让中衍做他的御者,并且占卜时显示吉利。于是,中衍成为了太戊帝的御者,后来还娶了太戊帝的女儿。此后,中衍的后代在辅佐商王的时候都建立了功业,嬴姓得以显贵,并被封为诸侯,有了封地。中潏是中衍的玄孙,育有一子蜚廉。
季胜是蜚廉的儿子,季胜的曾孙造父善于驾车,于是得到了周穆王的宠幸。在一次西巡狩猎途中,适逢徐偃王叛乱。造父充分展示了他娴熟的驾车技巧,使得周穆王及时赶回周朝平定了叛乱。周穆王把赵城封给造父作为奖励,这便是嬴姓赵氏的由来。
恶来是蜚廉的嫡子,恶来的四代孙非子,沾了造父一族的光,也生活在赵城,同样被赐予赵氏。非子善于畜养,奉周孝王之命负责给周王室养马、繁殖马匹等事宜,大大增加了周王室的马匹。
非子是大骆的儿子,但不是嫡子。因此,蜚廉的嫡传后代大骆可以承袭蜚廉的爵位,而非子却不可以。周孝王十分宠幸非子,于是想让他取代大骆嫡子成的位置。申侯是大骆妻子的父亲,自然不满意外孙的位置被取代,于是对周孝王说:“臣的祖先娶了郦山氏,然后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的祖先戎胥轩,生了中潏。我们两家有着亲缘关系,于是中潏归附了王室,在西部积极保卫着王室的边疆。如今,我的女儿嫁给了大骆,生了嫡子成。于是,我们再次有了亲缘关系,西戎因此依旧臣服于我朝,我朝西部边疆一直安宁到现在。至于改立嫡子一事,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后再作决定。”为此,周孝王不再改立非子为大骆的嫡子,而是效仿当年虞舜分封大费,把周王室的秦地封给了非子,封号秦嬴,嬴姓由他延续了下来。
周厉王在位时,他的暴虐招致了诸侯们的反叛,西戎也参与其中。周宣王即位后,任命秦嬴的曾孙秦仲为大夫,率军前去讨伐西戎,后被西戎杀死。
秦仲死后,周宣王召来了他的五个儿子,令他们继续讨伐西戎,为秦仲报仇。在秦仲长子庄公的率领下,西戎被打败。周宣王效仿周孝王,把以往大骆的封地(此时嫡子成已死)划给了庄公一族。此后,庄公以西垂大夫的职位治理着嬴姓的封地。
庄公有三个儿子,长子世父一心为他的祖父秦仲报仇,立誓不杀西戎王绝不回来。于是,世父的弟弟襄公被立为太子。襄公即位后,使得嬴姓与周王室联姻,进一步巩固了嬴姓的社会地位。到了周幽王时,幽王的荒淫无道招致了诸侯们的怨恨。西戎中的一个分支联合了国丈申侯(幽王废了他女儿所生的太子宜臼),率军攻打周王室,并杀死了周幽王,拥立了宜臼,是为周平王。
为了免受西戎的不断侵扰,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中原地区的洛邑。在东迁过程中,襄公护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封地,此后便有了秦国这个诸侯国。
春秋时期秦穆公在位时,秦国率兵西进,开启了与关东各国争霸的新历程。到了公元前546年,在参加弭兵大会的十四个诸侯国中,秦国实力仅次于共同称霸的晋、楚两国,与齐国相当。
到了战国初期,出现了三家分晋。秦国受到了率先崛起的魏国的连年攻打,失去了河西之地,国力开始衰退,一直持续到秦孝公时期。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秦孝公即位。当时,关东六大强国并立。秦国处于雍州,位于关西,被强国视为夷狄。
为此,秦孝公决定振兴秦国。他广施恩德,体恤百姓;安抚将士,严格赏罚。他在国内颁布了重赏令:“我国先君穆公虽然远居偏僻的岐山和雍州,但却能文能武,有德有兵。在东方,他几次帮助晋国国君即位,为晋国平定了内乱,把疆土延伸至黄河以西;在西方,他令戎狄闻风丧胆,将他们一一并入秦国领土,拓疆千里,成为了西戎霸主,被周天子赐以‘伯’的封号,受到了四方诸侯的祝贺。他开创了辉煌的基业,成为后世的荣耀。在以后的发展中,经历了几个****不宁的时期,又受到三晋的攻击,我国失去了河西地区。我国的弱小招致了诸侯们的鄙视,真是耻辱至极。先王献公时期,开始治理边境,并将国都迁到了栎阳,就是要把穆公开拓的疆域全部收回来,用穆公的法令治理国家。寡人每每想起先王遗志,都会悲痛不已。无论是宾客还是群臣,只要有人提出了兴盛秦国的锦囊妙计,我一定会授予高官和封地。”
接着,秦国东征西讨,先是围困了秦国东部的陕城,后又杀了一个西戎王。秦孝公告令一出,卫鞅便有了用武之地。他入秦面见秦孝公,在攀谈中得到了秦孝公的赏识。于是,卫鞅奉命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
在卫鞅的改革下,秦国对内大力发展农业,对外激烈征战。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虽然受到了朝内大臣的反对,但秦孝公依旧支持卫鞅。三年之后,秦人感受到了新法的便利和实用,改变了以往的消极看法。秦孝公为了加大改革力度,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给予了他更大的军政主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秦国开始攻打魏国,甚至兵围魏都安邑。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建造了坚固的咸阳城,并迁都于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便于执行政务,秦国合并了诸多小乡村,把全国化为四十一个县,各设一名县令进行管治。同时,秦国废除了井田制,增加耕地面积,鼓励自耕农的发展,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
经过变法,秦国国富民强,疆域也在不断扩大。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秦孝公与当年的秦穆公一样,得到了周天子赐给的封号“伯”,成为了西戎霸主。秦国地位得以提升,众诸侯国对其刮目相看,纷纷派使臣来贺。此后,秦国一直保存着雄厚的实力,与关东六国争霸天下。
秦武王在位时,甘茂在秦国谋事。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大将,令他率领军队攻打宜阳城。
当时,宜阳是韩国的一个比较大的城池,与秦国相隔甚远。而且,在前往宜阳的途中,地势险要的地方比较多。甘茂考虑到这两点后认为,要想顺利攻下宜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这些表面的阻碍外,甘茂还想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后方的人心。如果秦武王在后方听信了他人的谗言,尽管自己有能力攻下宜阳,说不准也会在关键时刻被秦武王召回,只能落得前功尽弃的结果。
为了让秦武王不干扰自己在前方作战,他给秦武王讲了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