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与乐毅已有仇隙,即位后便重用骑劫,乐毅因此逃到了赵国。骑劫继续围攻齐国的即墨城,结果兵败被杀,以往占领的齐国城池纷纷被齐军抢回。公元前272年,燕惠王去世,燕武成王即位。此后,燕国攻守都无成绩,日渐衰落下去。
燕王喜四年(公元前251年),国相栗腹奉命前往赵国结盟,以五百镒黄金表明诚意。燕武成王在位时,赵国于公元前259年在长平一战中被秦军坑杀了四十万大军。栗腹了解到赵国急缺士卒,于是建议燕王喜乘机攻打。燕王喜并没有立即采纳,而是咨询昌国国君乐间的建议。乐间说:“赵国处于燕、魏、齐、秦四国中间,四面受敌,屡经战斗,连百姓都知道怎么打仗,最好不要攻打。”燕王喜说:“我们与赵国作战,就等于五个人打一个人,难道还不可以打赢吗?”乐间回答说不可以。燕王喜有些生气,于是与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可以进攻。于是,燕王喜兵分两路,交由栗腹和卿秦统率。大夫将渠不赞成攻打赵国,于是对燕王喜说:“既然和人家结盟,还送上了五百镒黄金为其国君祝酒,听完使者的汇报后却立即要攻打人家,这是不吉利的,难以取胜。”燕王喜不听,并亲率一支偏军跟随大部队出发。将渠赶忙阻止:“大王一定不能前往,否则肯定不会成功。”燕王喜很生气,给了他一脚。将渠哭着说:“我并没有什么意图,完全是为了大王啊!”
燕王喜不听劝阻,结果栗腹和卿秦率领的军队都被赵将廉颇打败。接着,燕都也被赵军包围。在将渠的主持下,赵国才答应和燕国议和,燕都得以保全。燕王喜九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至燕王喜二十七年(公元前228年),韩、赵两国被秦所灭。次年,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刺杀秦王政,以失败告终。秦王政于是发兵攻打燕国。公元前226年,燕国灭亡。
受尽欺凌的韩国
在曲沃之乱中,曲沃武公在攻打晋国的时候,曲沃桓叔的庶子韩万立下了功劳。曲沃代晋后,曲沃武公被周室封为晋国国君晋武公。随后,晋武公把韩原封给了韩万,韩原就成了韩国繁衍的地方。
韩氏传到韩厥这一代时,晋国开始设置六卿,韩厥跻身其中,成为六卿之一。
春秋末年,韩氏与赵氏、魏氏、智氏、范氏和中行氏,成为了晋国的六大望族。在这六大望族中,智氏权势最重。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智氏吞并了范氏和中行氏,权势更加强大。随着权势的增强,智氏的领袖人物智伯开始骄狂。当时,韩氏传至韩康子。
晋哀公二年(公元前455年),智伯恃强凌弱,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白白将地盘奉送给智伯,段规向他建议道:“智伯为人贪图利益且刚愎自用。如果我们不给他土地,他一定会率军攻打我们。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是根本没有能力与其抗衡的。与其现在被智伯灭掉,不如暂时放弃一些地盘。如果我们向他屈服,他就会变得贪婪,从而继续向他人索要土地。如果他人不想割让自己的地盘,他肯定会大动干戈。如此一来,我们既可以免去祸患,又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积蓄力量,以便在最佳时机迅速出击。”听完这段话后,韩康子欣然赞成。接着,韩康子主动向智伯割让土地。
果然不出段规所料,智伯从韩康子那里得到地盘后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与韩康子当初一样,魏桓子同样不想给。任章问魏桓子为什么要这样,魏桓子答道:“智伯无缘无故地向我索地,我当然不愿意拱手奉送属于我的地盘。”任章说:“既然是无故索地,必然会引起国内各位大夫的忧惧。如果我们割让土地给他,他一定会为此变得骄傲自大。一旦胸中有骄气,必然会轻敌。与此同时,我们自然与各位大夫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力量自然强大。相比之下,智伯变得孤立无援,再加上他本人已经有了轻敌思想,势必走向灭亡之路。《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我们不如先给他土地让他变得骄傲,然后暗中与一些有实力的大夫暗中结为对抗他的联盟……”韩桓子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向智伯奉上土地。
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一带的土地。与韩康子、魏桓子不同的是,赵襄子坚决不向智伯奉上土地。智伯大怒,于是率领韩康子、魏桓子前去攻打。赵襄子见寡不敌众,于是逃往晋阳。
智、韩、魏三家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并向城内放水淹灌。城内军民宁死不屈,顽强抵抗。当时,智伯坐车在水边观察水情,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骑马与魏桓子并肩而行。智伯扬扬得意:“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用来攻伐灭城。”魏桓子用肘子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反过来用脚踩了一下魏桓子,相互示意说既然智伯可以用水淹灌赵襄子,同样可以用汾水淹灌韩康子所在的安邑,用绛水淹灌魏桓子所在的平阳。
疵为人谨慎,仔细观察着韩康子和魏桓子。他对智伯说:
“韩、魏二人一定会反叛。”智伯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解释说:“其实这是人之常情。他们率兵跟随我们攻打赵国,一定会想到赵国一旦灭亡,自己也将面临危难。我们已经与他们约定灭掉赵襄子后平分赵氏土地,如今晋阳城内已经被淹灌殆尽,出现了人马相食的困苦局势,过不了几天就会投降,而这两个人非但毫无喜意,反而面带忧色。这不是要反叛还是什么?”
第二天,智伯把
疵的话告诉了韩康子和魏桓子,问他们做何解释。韩、魏二人答道:“这个人一定是想为赵氏游说,以谗言使您对我们产生怀疑,从而让赵氏得到喘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两家又怎可能白白放弃马上就要从赵氏处分得的土地,而要做一些明明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置自身于危难之中呢?”韩、魏二人从智伯处出来后,疵进去说:“主人为什么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二人呢?”智伯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臣见他们二人一看到臣便加快脚步离去,由此得知。”智伯最终没有接受疵的建议,疵以出使齐国为由离他而去。
为了保住晋阳,赵襄子派张孟谈潜出城外,面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见到他们后,张孟谈说:“臣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与你们一起攻打赵氏,赵氏一旦灭亡,韩氏、魏氏亡期也将不远。”接着,韩、魏二人与张孟谈作了一番密谋后,约定好实行日期。
到了约定日期的那一天,韩襄子派人在夜间杀死了看守堤坝的官员,然后决水淹灌智伯的军队。智伯军大乱,韩、魏两支翼军乘乱击败智伯军,并杀死智伯。
此后,韩、赵、魏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封地更加广阔,甚至超过了一些诸侯国。同时,晋国国君权势日益衰减。韩景侯六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被周王室列于诸侯之中。公元前376年,晋景公被废,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王室的土地,韩、赵、魏三国正式确立。
韩昭侯即位之初,韩国先后受到了秦、宋、魏的攻击,国土被侵。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做了韩国的相国。他精通权术,辅佐韩昭侯十五年后去世。在他任职期间,韩国实力大增,国家得以治理,以致各诸侯不再前来侵犯。
韩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申不害已经去世,秦国又开始攻打韩国,夺走了宜阳。由于国内再也找不到申不害这样的贤臣良相,韩国的改革告一段落。
韩昭侯二十五年(公元前338年),国内大旱,土地干裂,百姓没有收成,饱受疾苦。韩昭侯对国内民情视若罔闻,并耗费巨资在宫中建造高门。大臣屈宜臼见此,推测说道:“这座高门虽然金碧辉煌,但依我看来,昭侯是不会经过此门了,最多只是个摆设。为什么呢?不合时宜。我说的这个时宜,不是指建造高门的具体时间。每个人都会有顺利的时候,也会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昭侯在往年顺利的时候并没有建造高门。近年来,先有秦军夺我宜阳,又有旱灾苦我百姓。昭侯在这个时候不去体恤百姓,反而把钱财奢侈地用在建造高门上。这是在衰败之时做兴盛之事的行为,违背了国运,不会有好结果的。”次年,高门建成。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去世。
韩昭侯去世后,韩宣惠王即位。韩宣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17年),韩国与赵、魏、燕、楚四国结成盟军,讨伐秦国。樗里疾奉秦惠文王之命率军迎击五国,在修鱼(今河南省境内)击败了三晋联军,在浊泽俘虏了韩将申差等人。
韩宣惠王见损失惨重,又担心秦军来攻,整日闷闷不乐,忧心如焚。相国公仲侈说:“还是不能依靠盟国,秦国早就有攻打楚国的打算,大王不如先与秦相张仪沟通,让他帮着我国在秦王面前讲和,并献出一座名城来表示我国的诚意。然后,我国配备好武器,与秦军联合,挥师向南攻打楚国。这个计策用一换二,可以运用。”韩宣惠王采纳,要和秦国结盟。
楚怀王通过间谍得知韩国的策略后,大为惊恐,一时难以想出办法,于是向大臣陈轸问计。陈轸说:“秦国攻打我国是预谋已久的事情,能够得到韩国的帮助,合兵攻打我国,更是秦国一直渴求的。既然秦国的渴求已实现,肯定会着手攻打我国的。希望大王按照我说的做,四处扬言说我国正在集合军队,马上就要前去援助韩国,同时把战车都摆出来,接着派遣受大王重用的大臣,多备车辆、多载财物出使韩国,使韩王确信我国救援韩国的传言是真的。即使韩王不愿意改变与秦结盟的策略,也会记住我国对韩国的这份恩德。在攻打我国的时候,韩国肯定会有恻隐之心,不会与秦国步调一致。由此一来,秦、韩之间自然会出现矛盾,猜忌也就跟着出现了。联军大军压境,也不会给我国带来大患。如果韩国因我国的救援而改变了初衷,要与秦国绝交,秦王必定对其深恶痛绝。韩国在这种局势下就会与我国结盟,从而轻视秦国。一旦对秦国有了轻视的态度,在与秦谈判的时候就会显出傲慢来。因此,秦国暂时会把韩国视为敌人,我国的祸患也就免除了。”
接着,楚怀王一切依照陈轸的计策行事。韩宣惠王与楚国来使沟通后很高兴,打消了与秦讲和的念头。公仲侈立即劝阻:“万万不可。目前的情形是,秦国攻打我国是确信无疑的,楚国援助我国则是虚情假意的。大王如果把楚国的虚情假意看成了韩国的依靠,贸然决定与强秦绝交,一定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况且,楚国和我国的关系并不密切,根本不是兄弟国家,事先也没有与我国有任何攻打秦国的约定,得知我国要与秦国联合攻打他的时候,才来告诉我国要前来援救我国。这个计谋一定是陈轸策划的。并且,大王已经派人与秦王打了招呼,如今却要反悔,这明明是在欺骗秦国。凭着楚国谋臣的几句话,大王就立即要去欺骗强大的秦国,我担心大王到时候肯定会后悔。”韩宣惠王不听,还是与秦绝交。秦惠文王大怒,立即增兵攻打韩国。在激战中,韩军苦等楚军支援,然而楚军迟迟不来。韩军兵败,韩宣惠王只得与秦国讲和,把太子仓抵押在了秦国。
韩宣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12年),韩国与秦国联合攻打楚国,打败了楚将屈丐,斩杀八万楚军。同年,韩宣惠王去世。
韩宣惠王去世后,韩襄王即位。韩襄王元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韩襄王四年(公元前308年),与秦在临晋会盟后,韩国就受到了秦将甘茂的攻打,于次年失去了宜阳,损兵六万。韩襄王六年(公元前306年),秦国把攻占的武遂还给了韩国,三年后又再次攻占。韩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1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穰地。同年,韩国与秦国合兵攻打楚国,打败楚将唐昧。韩国被强秦所迫,只能委屈求安,顺便在联合攻打楚国时捞点好处,作为安慰性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