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思而后言,不可口无遮拦
话语不当,好事变坏事,话语得当,能扭转乾坤。从一个人的说话中,能看出他的性格、才能、素养。为人处世低调,说话也应三思而后言。
苏张之口,说的是一个人说话的本事。一言九鼎,说的是一个人说话的分量。话语,有时候比千军万马还要管用。有人曾经这么描写道:“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要厉害,上天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讲话通过大脑,深思熟虑后再说,避免出口伤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尽可能避免信口雌黄,自吹自擂,说话不走脑子,做到三思而后言。
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都要慎重。话语是即时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要是说错了话,即使事后千般解释,也难以完全挽回影响。
有位电讯公司的基层职员平日里工作认真、踏实勤奋,业绩也名列公司前茅,公司本来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准备调升其为部门领导。只因他以前说话不小心,无意中透露了自己一个很重要的秘密,而被竞争对手击败,没有被重用,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
这位年轻人素来好交朋友,跟公司的同事关系处得很好,尤其是跟一位男同事,更是称兄道弟,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周末,他准备了一些酒菜约了那位同事在屋里喝酒谈天。俩人酒越喝越多,话也越说越投机。喝得半醉的他向那位同事说了一件本不该告诉别人的事。
“我中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有一段时间没事干,闷得心里发慌。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回家时看见路边停着几辆自行车,看见四周无人,朋友就撬开锁,然后我们把车给开走了,接着几个月里,又偷盗了几次。后来,那位朋友盗窃时被警察逮住,送进了派出所,他供出了我,结果我也被判了刑。进了监狱我才如梦初醒,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卖,于是改头换面,好好做人。刑满释放后我四处找工作,但是谁肯要一个盗窃犯啊?后来经朋友介绍我才来到这里。这里待我们不错,现在咱得好好珍惜,得给公司好好干。”
在公司一年多后,因为他确实够努力,而且表现极为突出,公司根据他的表现和业绩,把他和那位同事确定为销售部经理候选人。总经理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领导的厚望。谁知道没过两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那位同事任经理,给他另外安排了一个工作岗位,当然这个岗位不但和销售部经理不能比,甚至在一些方面还不如做业务员。
事后,他才了解到一切都是那位同事从中捣鬼。原来,在部门经理候选人名单确定以后,那位同事便找到总经理,向总经理谈了他曾被判刑坐牢的往事。不难想象,一个曾经犯法坐牢的人,公司怎么会重用呢?尽管在知道真相后,他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事情是自己说出去的,那位同事虽然不厚道,但是要是他自己不说,不就没什么事情了。既然秘密是自己的,那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同事讲。如果讲给了别人,情况就不一样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别人以此为把柄反过来攻击,使自己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
所以,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说话的分寸,才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要在脑子里想清楚,做到心里有数。不然,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果出言不慎只是断送前程的话,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口不择言胡乱说话而断送性命的也大有人在。
19世纪早期,俄罗斯国内爆发了一场革命,革命者要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封建制度。沙皇尼古拉一世自然不那么好说话,派兵残酷镇压了这场叛乱,还逮捕了大部分革命者。经过调查审判,将他们的领袖判处死刑。行刑那天,受刑的人站在绞刑台上,没想到绞刑开始后,经过他的一阵挣扎,绳索突然断了,这位本该被绞死的革命者摔落在地上。浑身尘土,满身是伤的革命领袖摔得有些迷糊,惊魂未定的他慢慢从地上摇摇晃晃地爬起来,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尘土,揉揉脖子,确信自己没有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就这一句要了他的命。他说:“你们看,俄国人已经不懂得如何做事了,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当时,在信奉天主教的俄国,类似这种情况常常被当做是天意和上帝恩宠的征兆,不管什么样的犯人通常都会得到赦免。
守在刑场的士兵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沙皇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气愤,但还是依据习惯写了一个赦免令。在准备发出赦免令之前,沙皇问了一句:“事情发生之后,他有没有说什么?”
“尊敬的陛下,”士兵战战兢兢地回答说,“他说……在俄国人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既然如此,”沙皇说,“那我们就证明给他看看,看我们俄罗斯究竟会不会制造绳索。”于是撕毁了赦免令。随后这位领袖再次被推上了绞刑架——当然,这一次绳索没有断,他被绞死了。
虽然革命者之气慨可歌可泣,然而,如果他能忍耐,留得青山在,或可为革命做出更多的事情。
会说话,小则增加交流、沟通情感,大则保全性命、兴邦救国;不会说话,小则引发争执、招惹矛盾,大则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大多都是说话不慎引起的,话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而言由心生,说什么、怎样说完全要靠大脑思索,所以在管好自己的嘴前,先要动动脑子,要三思而后言,在每句话出口前,必须先经过一番思考,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容易引起麻烦的话语千万要打住,一定不能让它溜出口。
人长了嘴巴,不说话自然是不正常的,除了在说话之前要三思而外,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自吹自擂不好
不要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不管是知识、财富、威望还是权力,自我吹嘘不能让这些东西增加一星半点,反倒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无谓的争辩,说长道短也不好
动不动就揭露别人的短处或隐私不但会损害别人的名誉,而且显得自己很没有素质。生活中跟别人出现口角之争是很常见的事情,倘如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跟人争得面红耳赤,或者是为了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而没完没了,就显得很不理智。不但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也让自己的形象受损,还会伤害别人的自尊。
(3)语气不要太强硬
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语气不要过于强硬,即使身居高位,职属领导,说话用语也应该尽可能的温和,就算对方出了错误,批评的语气也要委婉一些,这样便于对方接受。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旦出口,再想收回是不可能的。
智慧点拨:
由此可见,做人应该低调,不要张扬,能少说就不要多说,需要说话的时候一定得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权衡一句话说出后的利弊,否则轻则惹出矛盾,伤害感情,重则影响前程,甚至因此丢掉性命。
8、谦和敬人,人为我用
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人与人的交往,实则是心与心的交流。你对别人无礼,别人自然不愿意,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反之,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格来说是平等的,大家生来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尊卑之别,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有的成为农民,有的成为工人,有的成为教授,有的成为领导,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目不识丁,有的学富五车。
但是即使这样,领导和平民,富翁和穷光蛋,教授和文盲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平等的。就算是再有知识,再有权力,再有钱,不尊重别人也照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即使是文盲,平民,穷人,只要自尊谦虚敬人,照样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两个人,一个是富人,一个很穷,但是穷的那个人并没有缺钱而显得低人一等,更没有因此而对富人恭恭敬敬。富人很不满意这一点,于是他找到那个穷人说:“我有钱,你没有,你应该尊敬我。”
穷人并不买账:“你有钱是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尊敬你呢?”
富人一想,觉得穷人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又说:“要是我把我的钱分给你四分之一,你可以尊敬我吗?”
穷人一听,还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就说:“你不过给我四分之一的钱而已,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富人开始加价,就问:“要是我给你二分之一的钱呢?”
穷人并不让步,说道:“要是那样,我的钱跟你的钱一样多,我又何必尊敬你呢?”
富人没有罢休,他又问:“如果我把所有的钱通通都给你,你总可以尊敬我了吧?”
穷人哈哈大笑:“你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有钱你没有,我为什么还要尊敬你呢?”
在这个笑话中,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能否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钱没有关系,同样,跟名望、权力、地位也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自身的态度,敬人者,人亦敬之。
低调做人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三国时候的刘备本是一个贩夫走卒,但是他尊重人才,不以身份自重,能礼贤下士,结交有才能的人,从而三分天下有其一。刘备的成功与他低调做人、尊敬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能体现这一点。
汉朝宗室刘备本是一个卖草鞋的,后来因功做了将军。因为徐庶和司马徽很推崇诸葛亮,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是一个治国安邦的贤才,再加上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接走,也被迫离开刘备。刘备就和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卧龙岗,位于今河南南阳城西)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做事。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带着他的两个结义兄弟先后三次拜访了诸葛亮,前两次连诸葛亮的人都没见着,无功而返。在第三次拜访的时候才见到了诸葛亮。刘备发自内心的诚意,以及对诸葛亮所表现出来的尊敬深深打动了诸葛亮,使他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那时,刘备身份显赫尊贵,诸葛亮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而已,而且并没有显露什么了不起的才能。听了徐庶和司马徽的话,刘备就不辞劳苦,三顾顾庐,用至诚的精神,十足的敬意,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刘备的低调谦和以及对诸葛的尊敬换来了一个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
刘备低调做人,尊敬名士的态度不仅让他得到了诸葛亮的倾力帮助,同时也帮他获得了大批人才。其中他折节下交益州名士张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张松是益州名士,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却很有才华,智谋非凡。他本是西川刘璋手下的官员,但早有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大事的雄心,于是暗中画了一幅西川地图,把蜀中的山川险要、府城县乡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标记,准备见机行事。
张松原本觉得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在一次去许都见曹操的时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图带上,准备献给曹操。不料曹操见张松相貌丑陋,身材矮小,言语无礼,并没有热情接待他。为人很有几分傲气的张松见曹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就打消了把地图献给曹操的念头。
后来,曹操邀请张松前去观看曹军演练。曹操自夸军容鼎盛,问西川是否有这样的军队。张松说西川没有这般军队,但是他并不示弱,以曹操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道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这些败绩来讥讽他。曹操见张松尽揭自己的短处,自然心中很不高兴,就下令将张松赶出许都。
受挫而归的张松没有死心,他转而取道荆州,想顺便看看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他刚到荆州边界的时候,便被刘备的高级将领赵云接到驿馆去住,随后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也前来为他设宴接风,这让张松很受感动。
很快刘备就带着军师孔明、谋士庞统等人亲自来迎接张松,一连设宴款待了他三天。刘备的盛情把张松感动了,于是他铁下心来帮助刘备谋划,还极力劝说刘备去攻取西川,说他愿意做刘备的内应,并把所带的西川地图献给了刘备,还把好友法正、孟达推荐给刘备,说他们德才兼备,可以委以重任。尤其法正,对刘备以后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这两件事情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刘备为人低调、谦和敬人,因此也获得了诸葛亮、张松等人的敬重,奉他为主,为他流血流汗、鞠躬尽瘁。
智慧点拨:
谦和敬人者,人亦敬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谦和敬人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