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沟通代替争执
4203000000068

第68章 抚慰——在巴掌后要有糖果

学会和风细语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好处多多!

生活中,少一分指责,多一点嘉许,不仅令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也给予对方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许多年以前,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工厂里做工。他一直喜欢唱歌,梦想当一个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却不但没给他鼓励,反而使他泄气。他说:“你不适宜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但他的母亲,一位穷苦的农妇却不以为然,她搂着自己的孩子,对他说:“孩子,你能唱歌,你一定能把歌唱好。瞧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她节省下每一分钱,给她的儿子用来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那个时代最伟大、最知名的歌剧演唱家。

假若在这个小男孩的童年,没有母亲的赞许,只有那位老师的无情打击,这个世界上也许就失去了一位着名的歌剧家。

用赞许代替批评,是史金纳教学的基本观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动物和人的实验来证明:当减少批评,多多赞许对方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因受忽视而逐渐萎缩。

我们不应当怀着自己的私心或对事物不感兴趣,就对他人的行为采取贬低或批评的态度。没有爱迪生母亲对儿子孵鸡蛋行为的肯定与赞许,也许爱迪生就没有今日的辉煌成就;英国作家韦斯特若没得到老校长的赞许,可能就没有今日无数本畅销书,英国文学史就缺少了不朽的一页。也许就是那一句微不足道的赞许,给了那些需要动力的人无穷的力量,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奋斗的信心。谁又能小视它呢?

在《孩子,我并不完美,这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着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道:“沟通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那么就别吝啬你的那份阳光,让它普照周围的每一个人吧!

指出别人的缺点,可能因与对方意思相违而伤害到对方,又可能因对方态度蛮横伤及自己,这时,需要用赞美的话语做中和剂,令对方反驳不是,发怒也不是,批评得有理有据,令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首先必须设想一个限度,否则你的忠告也许会适得其反。当你要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必须先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及不完美,且保持着自我反省的心态和与对方一同背负过失的谦虚态度,让对方发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次,为了免于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必须要事先准备些称赞的话,在批评他人之前,先将这副“灵丹妙药”给对方服下,然后再转入正题。当对方因你指出的缺点而感到难过和难以接受时,表扬就起了很大的中和作用。

我们经常看一些歌唱比赛、辩论赛。在专家点评时,他们经常用这种几乎是无往不胜的妙招:先指出选手的优点,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指出不足之处。比如对方是名歌手,就先指出他音质不错,台上表演力很强,但缺乏经验,细节处理不够好;如果对方是位辩手,可以先表扬他头脑灵活,才思敏捷,再指出他的一些失误。不仅是在这些比赛中,在谈判桌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一切与人相处中都会用得着这一招“先扬后抑”法。老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总会先分析这位学生的优点,进步的地方,然后再慢慢道出他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会让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面子上也过得去。既达到目的,又保住自己且不伤害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某部门科长有一天一大早见到他的一位女秘书,便夸她,“你昨天拟的那份报告很好,我很喜欢。”那位女秘书听了受宠若惊,很高兴。这位科长又不急不忙地接着说:“可是,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要你心里高兴,今后打字的时候多加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这位科长的方法值得效仿。就像一种很苦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先让人感到甜味,容易一下子吞到肚里。于是药物进入肠胃,药性再发生作用。病人既不会感到药苦,难以下咽,又把病治好了。如果科长直截了当地指出,“以后注意错别字”,那位女秘书可能会觉得羞愧、难过,难以接受,或者还要争辩几句。这样,对秘书的规劝就失去了效果,还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令双方不愉快。

不顾时间、地点、对方心理,直截了当、劈头盖脸的一阵冷言恶语,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和风细语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