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
42018500000008

第8章 停止不必要的追逐,让心回归宁静(1)

我们以为解决了欲望,满足了愿望,生活就会安定,人心就会幸福,可最后我们却往往发现,随着欲望的满足,幸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痛苦却越来越多。其实,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欲望,不是名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原本就不宁静的心。只有内心足够宁静的人,才能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发自内心的幸福。

1.心灵回归宁静,才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

一个淡定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宁静的人,一个活得很真实的人。只有内心宁静了,我们才能跳出是非圈,置身事外,看清万事机理。撇去浮枝躁叶,方见水底清澈。只有平心静气,关注内心,我们才可能用心聆听生命的美好,体味生命的真谛。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是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幸福才能得以存在。”宁静,就是心无杂念或少一些杂念,人的杂念少了,心里的空间就宽了,敞亮了。没那么多杂念纠缠,心里一静,大脑就清楚,情绪就开朗。

心灵宁静的人一般只需做到两点就可以了:少听、少看他人的生活,多听、多看自己的内心。少听,就是少听别人的评价,不以别人的评价而患得患失或者烦恼。相信自己的判断,我过我的日子,我做我的事,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少看,就是少看别人是怎么过日子的,看张家过得好,羡慕张家,看李家儿女好,就羡慕李家。攀比是现代人不幸福的一大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要怎么做到这两点呢?一是自省,多思考,在自省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消除杂念。二是,多接触大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在自然中得到净化。

从前,有个国王在打猎时,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子,想娶她做自己的皇后。女孩子同意了,但提出一个条件:每天下午要给她一个小时的时间,不要问她去哪里,去做什么。国王答应了,她便和国王一起回到了王宫。

转眼间,10年过去了。王后非常称职,深受民众爱戴,还给国王生了一双可爱的儿女。更让人惊奇的是,王后还像10年前一样年轻,一点都没有变老。

只是,10年来,皇后每天总是在同一时间离开王宫,又准时回来,每次回来,王后都显得很开心。国王很好奇:王后到底去了哪里呢?难道,王后在外面另有情人吗?终于有一天,好奇的国王悄悄地跟踪王后,来到了他当初遇到王后的森林里。只见王后在森林里像小孩子一样,在草地上奔跑,躺着看天上的白云,在溪水里清洗自己的身体。做完这一切之后,她又穿上王后的衣服,以优雅高贵的姿态回到王宫里。

原来,这就是王后保持年轻的秘诀。她每天给自己一个小时,抛开所有的杂念,像孩子一样单纯快乐,这也是她为何能够一直保持美丽的容貌和愉快心情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漂亮的衣服、高档的化妆品、舒适的住宅、安逸的生活,才能让人永保年轻,殊不知,杂念少、欲望少的人,才越健康,越年轻,越长寿。杂念少,欲望少,我们的心就越宁静;越宁静,我们就越容易看见自己真实的内心;只有看清自己的内心,才可能做真实的自己;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我们才会安心,才会快乐。

一个农场主晚上出去的时候,不小心把新买的手表掉在了草堆里,他手忙脚乱地在草堆里翻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仆人们也提着灯、打着手电筒来帮他寻找。可是,大家忙活了大半天仍然没有任何结果。等大家都去吃饭的时候,农场主的儿子悄悄地来到草垛边,没一会儿工夫就找到了手表。

农场主又高兴又惊奇地问他的孩子:“你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回答说:“我只是把耳朵凑近草堆,然后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我顺着声音去找就找到了。”

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的我们,即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也很难找到真正想要的东西。急切的头脑越是想获得什么,就越容易陷入一种混乱和狂躁当中。而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安宁、单纯、寂静的状态中时,我们常常不用费太多力气就能达到目标。我们的心灵就像一泓湖水,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下,才会澄明清晰,才能照见最真实的自己。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因创作诗歌《诗人之死》激怒了沙皇,被发配到高加索。原本以为自己到了地狱般的极寒之地的莱蒙托夫却意外地听到了心灵的宁静之音。他惊呼:“我听见了大地的沉酣!”正因为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远离了政治的是非,在这种安静的状态下,他才感受到了最自然、最美妙的声音。并不是这个世界太吵闹,而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安静,常常为外物所扰,于是,真实的自己反而被世界的浮躁所掩盖。其实,心静了,世界也就静了。心若宁静,便能够耳目清明,便能听见平时难以感知到的声音。

古人崇尚“静以修身”,心不够宁静,不是因为被世界的外相所迷惑,而是被自己所迷惑。你越浮躁,对自己的认知就越模糊。心灵的浮躁和波动不仅影响我们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也会干扰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从而产生误差。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处于宁静状态时,才能对事物真相有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的思想行为也能产生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

2.经常扫除心灵上的灰尘

人世间的是是非非,纠缠不清。没有人能在完全无尘的状态下生活,不公平的事见多了,伤心的事经历多了,我们的心就会被蒙上灰尘。我们必须时时保持警醒,随时擦拭心灵上的灰尘,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时时保持清澈。

在追求欲望的生活中,我们的心灵难免会沾染、蒙受各种各样的尘埃,自觉地、及时地为自己的心灵沐浴和洗涤,便显得异常重要。

在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他就拿起扫把,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没有一天例外过。城里的许多人,从小时候开始就看到这个老和尚在扫地,直到做了爷爷,还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但没有人知道这个老和尚到底有多大年纪了。若干年后,有人在城外的小桥上,发现了字迹已经模糊的关于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在小城里,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这个老和尚的传说。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一位将军在小城扎营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也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什么都没说,只是向他唱了一首歌:“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老和尚一辈子没有徒弟,这个将军离开小城后到底命运如何,都没有人知道。但这首谒,却帮助很多人改变了心境。

老和尚义务地为小城扫地,实际上也是在扫自己的心地。老和尚得享高年,与他的高深修行分不开。可惜,世俗人连一天的扫帚都不曾拿起来,或者只是偶尔拿起扫帚。郁闷了,就跑到清静的地方玩一玩,拜一拜,回到花花世界里,仍然是灰尘笼罩,垃圾一片。其实,只要你能够随时随地保持自省的心,随时随地打扫自己的心地,哪里又不是清净地呢?

有位老太太总是抱怨住在她家对面的女人太懒惰,“你看看,那个女人连衣服都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斑斑点点……”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去做客,才发现了其中的原因。这位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老太太的窗户擦干净了,“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这位老太太自己家里的窗户太脏了,通过玻璃看外面的衣服,自然总是有洗不掉的污渍。

与现实的灰尘相比,精神世界的灰尘更加无影无形,更具隐蔽性,更容易在精神世界堆积,让生命失常,让心灵失色。在漫漫人生中,我们要受各种苦难,面对各种繁杂的人事,看到各种让人郁结的事。如果我们不懂得取舍,好坏全收,就会发现,大脑开始变乱,原先的是非观也开始模糊,立场开始动摇,心里装满似是而非的杂念。思维越来越混乱,慢慢失去做人的原则。

南山脚下有一座寺院,寺院周围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显得很荒凉。僧人也曾经铲除过,但铲掉不久杂草就会重新长出来。因为荒凉,香火也不旺,寺里的和尚不少都到别的寺庙挂单去了。

后来,寺里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僧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盲僧做完早课之后,便摸着锄头到荒地上开荒,锄掉杂草后,便在泥土里撒下花籽。一场春雨过后,他播下的种子发了芽,抽了茎,绿了叶。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寺里的和尚出来做功课时,全都惊呆了。只见周围的荒地上开满了鲜花,那些花在春日的阳光和柔风下,绽放出万种风情。但盲僧却很平静,虽然他看不到花朵,但是,他的心里早已开满了花。他种下这些花当然不是为了自己欣赏,他是在告诉世人: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荒地,荒的只有心灵。

几十年后,这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成为了受人敬仰的一代禅师——心明法师。

我们经常说,要去除杂念,其实,心灵不像屋子,你说去掉一样家具,搬走就可以了。这个盲僧在用行动告诉别人,清扫心尘,清除心灵杂草的方法很简单,用花朵代替杂草,用正念代替杂念,用善良代替恶。如果你放弃了逐名追利的念头,就等于搬进来一架宁静致远的琴瑟。

要知道自己的心是不是染了灰尘,是不是长了杂草,就需要用自省的办法来及时观照自己的内心。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三省吾身”,其实就是在打扫心灵的尘埃,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来得到净化心灵,获得宁静的目的。我国古代有一个叫商汤的人,洗澡的时候就会进行默想和反省,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身心的清洁。后来,他干脆就在洗澡盆上写下了几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希望自己每天都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

圣严法师说:“一个人也只有常常拭去心灵上的尘埃,方能露出其纯真、快乐的本性来。”我们每天都要给自己的心灵扫扫灰尘,洗个香喷喷的澡,让心灵晒晒太阳,心里干净了,人也就快乐了。

3.不要让不理智的欲望来诱惑你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面对欲望时自然免不了心旌摇荡,想想生活中有多少看似本分老实的人,却在欲望面前,伸出了贪婪的手。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要以为这些字眼永远只能用在别人身上,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利所诱,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摆脱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远离它。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人生而有欲望并不等于欲望可以无度。宋理学大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往今来,因不能节制欲望,不能抗拒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人不胜枚举。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不加节制就变成了贪婪。贪婪者没有满足的时候,越不满足,胃口就越大。在生活中,我们要拒绝不理智的欲望,远离贪婪,远离诱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诱惑的陷阱。

有两个在仕途上顺风顺水的男人,不到30岁就当了局级干部,是很多人艳羡的对象。不过,有一天,其中一个突然辞职,下海,白手起家,做起了生意。当时很多人对他的举动都表示不理解,甚至为他惋惜。几年后,这两个男人的命运却发生了180°的大转变。留在官场的男人虽然风光一时,但没两年就下了大狱,因为他利用职权犯了贪污罪,被判了15年。而那个下海的男人公司越开越大,如今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谈起当年自己的选择时,很感慨地说:“离开官场时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有太多的缺点,不适合做官。假如我继续留在官场,下场可能比那位老兄更惨。”他认为自己有如下几种毛病完全不适合做官:

首先,他从小过够了苦日子,希望过富有的生活。官场上行贿受贿之风盛行,他不能保证自己能禁得住诱惑;其次,他也是有私心的人,有亲朋好友来求他办事,无论从人情上还是面子上说,他都不能够拒绝,就难免徇私枉法;再次,他喜欢漂亮的女人,如果有女人投怀送抱,他肯定做不了柳下惠……要让自己不犯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官场诱惑。

综上所述,他认定自己不适合做官,于是弃官经商。

这个男人聪明在哪儿?聪明在,他能清醒地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在现实的利益面前,每个人都有可能拒绝不了诱惑而误入欲望的泥沼。拒绝不理智的欲望诱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碰它。不要高估自己的定力和品性,好人在诱惑面前也会堕落。有许多初尝毒品的人都相信以自己的定力和毅力,一定能够摆脱毒品一次又一次的诱惑,但最终几乎所有人都失败了。对诱惑难以拒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是因为,没有欲望,没有面对诱惑的冲动,人类是无法在残酷的自然界生存和进化的。但人又是理智的,能够分析出哪些欲望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些是有利有弊的,哪些是不利的,然后,以理智和毅力去克制不理智的欲望。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人面鸟身的海妖,名叫塞壬。塞壬拥有天籁般的歌喉,她经常用歌声诱惑船员。没有人能够抗拒塞壬的歌声。据说,英雄奥德修斯为了不受塞壬歌声的诱惑,命船员用蜡将耳朵封上,他自己则用绳索捆在桅杆上,方才安然渡过。你不想让自己堕落,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不理智的欲望,不给它诱惑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