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民俗文化
41897700000002

第2章 前言

为适应高职高专层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教学需求,我们组织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通过对民俗的概述以及对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行旅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交际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等各类民俗事象的介绍,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民俗文化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完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结构,使其具备分析各种传统文化现象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能够学以致用,充分认识和开发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本教材的主要特色如下:

1.立足于高职高专层次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总结以往教材编写的问题与经验,以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为编撰宗旨,强调应用性,突出基础性内容的学习、训练和强化,不求高深,但求实用。

2.比较全面地阐述旅游民俗的常识,力求从理论到实践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适当引入当代旅游民俗的新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需要。

3.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课堂讨论和实训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并主张“行学”,尽可能多地开展实地考察、学习和调研。

4.内容的选取以行业企业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所获得的信息数据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为依据,以胜任导游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为指引,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习与就业更好地衔接。

5.设置了引例、知识窗、古俗今观、景点实训、资源推荐、活动设计等栏目,以拓展知识面、增强趣味性。栏目内容的选取和构思,以在现场或仿真环境中训练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原则。

6.编撰团队结构合理,团队成员中有多年从事旅游民俗教学的教师,也有博物馆研究人员,并聘请了旅行社资深导游作为顾问指导。同时,配有专门人员负责制作立体化辅助教学资源包,包括课件、网络课程、测试题等。

本教材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邹忠、刘敏以及北京吉利大学刘聚梅三位教师共同编写。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第6章、第7章由邹忠编写,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由刘敏编写,第8章、第9章、第10章由刘聚梅编写。全书由邹忠负责统稿。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教材在内容和体例安排上难免存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