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民俗文化
41897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从职业出发,是为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逻辑起点不同,其人才培养方式也是不同的。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其目的就是要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一流技工,不断创造具有国家价值的一流产品。我校致力于研究与实践这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心课题,变使命为己任,从区域经济结构特征出发,确立了“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融入京津冀,走出环渤海,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人才培养高端化,校企合作品牌化,教育标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为了创新改革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寻求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衔接的有效教学载体,我校于2011年启动了“百名教师到企业挂职(岗)实践、开发百门工学结合项目课程、编写百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活动”(简称“三百活动”),资助100名优秀专职教师,作为项目课程开发负责人,脱产到世界500强企业挂职(岗)进行实践锻炼,选择“好的企业标准”,转化为“好的教学项目”。教师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掌握企业的技术标准、工作规范、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与工艺、生产环境、企业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技能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收集整理企业生产案例,并开发转化为教学项目,进行“教、学、训、做、评”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将企业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引入课程与教学过程中。通过“三百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训、做、评”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教师自主申报”、“学校论证立项”等形式,对项目的选题、实施条件等进行充分评估,严格审核项目立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项目跟踪检查、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结题验收等工作,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中国旅游民俗文化》是我校“三百活动”系列教材之一。课程建设团队将企业中的一系列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载体,经过两轮“教、学、训、做、评”一体化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校本教学资源,并最终完成本教材的建设工作。“三百活动”系列教材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热心的指导与帮助,在此深表谢意。相信这套“三百活动”系列教材能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副校长 安江英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