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降灵
41896800000204

第204章 石头中名堂

姚清觉得这样回去,怎么去见老婆?想来想去,他走投无路,只好决定施个计谋,在山沟里扔了衣服鞋帽,然后远走他乡了。

姚清本来决定要在外面挣下足够的银子后再回家。他想象半天崖的人一定会向妻子索赔的,只要有小舅子出面,这点钱能还上。可他在外流浪几个月,穷困潦倒,不得不回转。

到了家门口,发现门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两行字:“我给半天崖造桥去了,官人如果回来,请到工地找我。工地需要你。”

姚清顿时热泪盈眶,他万万没料到,妻子竟然替他守约,接过了造桥的重任。他趁着天黑跑到工地,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妻子和一大群工匠们,就在悄悄徘徊时,被妻子发现了。

听了丈夫的介绍,玉娘真想抡起巴掌,狠狠给他一个耳光。但她拼命忍住了。安慰道:“不管你在外面干了什么事,能知道回来就好。我们一起把桥造好吧。”

但姚清却拉了拉玉娘的衣袖说:“娘子,本来我真没有脸这时候见你,我不得不来见你,是要跟你说一件事,这座桥,不能再造下去。”

玉娘奇怪地问道:“为什么不能造下去?当初是你先跟人家签约的,订金都拿到了,要不是你鬼迷心窍被女人勾引失了财,说不定这桥早已经造起来了。现在我都造到这个地步了,你也看到了,怎么反而叫说不能造下去?”

姚清压低声音问:“娘子啊,我说不能造,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的,是现在才明白的。”

“明白什么了?”玉娘问。

“石头有问题。”

“什么,石头有什么问题?”

姚清指指工地说:“要造桥,最主要的东西不是石头吗?当初我以为这里的山石是可以用来造桥的,但现在看来不行,就算造起来,也会很快坍塌的。”

玉娘不相信地说:“我以前跟我父亲做过石匠,知道石头的品质好坏,这里的石头料是挺硬的,很适合造桥,你怎么说石料不行呢?”

姚清叹息一声说:“不是说石头硬不硬,而是在这个地方取石头,有危险!”

玉娘一惊,“你这是什么意思?”

姚清指指不远处的取料场说:“我已经看过这个取料矿了,在这里取石倒是挺方便的,以前我在别处的山沟里造桥,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就近取石,桥造好后取料场往往是削出来的山壁,上面都是光秃秃的,植被不能再长了,但因为一般的桥都不大,取的石料也不多,留下的石壁面积也有限,当天下大雨时冲下来的水也不会造成洪水。但这座桥不小,在那边的山壁上开石,会留下相当大的光壁,如果以后下大暴雨,水不能被植被吸收,也失去了阻挡,会直接冲下来,桥的上游的河段会河水暴涨,形成大潮水汹涌奔腾,而这座桥虽然有五个拱,但一旦河水怒涨,中间两根大墩恰好处在水流的猛冲之下,到时哪里经得住冲击?不是马上就会垮掉吗?”

玉娘想了想说:“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也想过的,我们现在取石的位置在桥的上游,这的确有些不妥,可是下游段我考察过,两边的山壁都不适合采石,只有上游这处最合适,没办法只能在那边采料。虽然可能将来下大雨时有可能使山上的水下来得速度快一点,容易造成河中的水涨得快,但也不至于形成那么大的洪水来冲垮桥墩吧?”

姚清说道:“普通年份下的雨可能不会对桥墩构成威胁,但总是有例外啊,桥造了如果恰好遇上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呢?神仙也算不准吧?”

玉娘有点不快地说:“你这样说完全没道理,如果桥一造起来就有地动,那还造什么桥?就算以后真有百年一遇的大水,那也是以后的事,桥被冲了再造嘛,反正这次一定要把桥造好为止。”

姚清见说不服老婆只好作罢。

接下来姚清也留在工地,本来这桥是由他负责指挥造的,现在他甘心给老婆当下手,听老婆的指挥。但玉清看他情绪不高,知道他是担心采石场的洪水问题,也就没有再去跟他计较,让他一个人不放心去吧。

然而过了才两天,一场大雨铺天盖地而下,姚清所描述的场面果然显现,山上的水因为没了植被的阻挡飞流直泻,奔进河里使河水暴涨,而溪河又有坡度,使得河水格外汹涌奔腾,直向新造的桥扑来。

玉娘见此情也吓坏了,扯着老公的衣袖连问这怎么办哪?姚清摇头叹息说,桥面还没合拢,桥墩上面的份量不够,遇上这么大的水肯定吃不住,没有任何办法补救的。

话音才落就见矗起的两个大桥墩在急流冲击下轰隆崩塌了。

玉娘顿时哭成个泪人。手下的民工们也都泪流满面。只有姚清面无表情,默然不语。

大水过后大家再看,造起的半座桥已经没了踪影,即使是倒在水里的石头都不见了,足见大水的冲力是何等巨大,把石头都冲到下游去了。

现在怎么办呢?这桥还造不造?村子里的人畏惧于大水的力量,认为这不是玉娘他们不想造桥,而是实在不宜在这个地方造桥,村里人就劝玉娘算了,这桥不造了,至于那些钱也不用还,损失就算村里好了。

但玉娘很过意不去,乡亲们既然省吃俭用攒下钱给了他们,就一定要把钱造起来。

造桥的班底人马都不泄气,发誓要帮村里造好桥。统一了思想还不行,需要重新论证造桥的各种因素。

玉娘认识到在造桥方面,自己虽有勇气但目光和技术水平远逊老公,还是老公看得深远。她就向老公请教,下一步怎么做?

玉娘最担心姚清打退堂鼓,要提出撤出队伍不造了。不过姚清倒没有说撤退,他认为要从零开始,再把桥造起来,只是需要作多方面的考虑,有技术方面,也有材料方面。

技术方面是重新设计图纸,加粗桥墩,把三孔改成五孔,中间主孔的直径放大,使洪水能少受阻碍地流过去。

接下来就是石料问题。教训摆在眼前,如果继续在原来的山壁采石,势必加大没有植被山壁的面积,一旦下暴雨就会增加下泻的水量,对桥的安全威胁更大。

但要换地方采石更不容易,造桥不能随便用什么石头都行,这种石头必须质地硬中有韧,不能是硬而脆,也不能过于松,特别是石头中间不能有筋络,有筋络的石头是容易自己从中间裂开。

玉娘早就考察过这周围一带的山,只有这一处的石头是适合造桥之用的,其他都不行。

但姚清却提出不同意见,他说就是这一处的石头也不是最好的,原因是石头的份量不够大,必须选择一种份量更大的。

所谓份量是指同样大小一块石头,有轻有重,我知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比重,但当年没有比重的概念,只能用轻和重来形容。

姚清的意思很明确,石头份量轻,就算桥墩造得再大也没有用,因为桥墩大了会堵水,迎水的一面更厚,受到水的冲力也会相对增大,份量不足还是容易被冲毁,如果单块石头重量大,堆砌成后总份量也大,就不容易被水冲掉。

玉娘为难地说道:“你的想法是对的,但在这里没有又好又重的石头呀。”

姚清用手一指东南说道:“有,就在那边。”

玉娘顿时明白了,但她连连摇头说:“你说的那边,确实有好石头,但太远了,从那边开采了运过来不方便。”

姚清说:“运输确实会费点力,造桥的时间肯定延长,但用那里的石头就有保证,首先是石头开采可以不受限止,那边的山体都是一样的石头,不像这里只有一面可用另一面不可用,那里随意开采就行了。其次石头软硬适中,容易凿成各种需要的形态,不硬不脆,也不软不酥,对石匠来说是最佳的石料。”

玉娘和姚清又去实地考察了一下,最后确定在那里采石,然后想办法一点点运过来使用。

然而那天当姚清带着一帮手下到那边准备开采石头时,刚把一处植被去掉,在山壁上开凿,一下子就打出一个洞来。

这时他们才悟到山壁上只有一层保护层,里面有洞穴。他们把保护层挖开,打着火把往里一照,发现这不是天然洞穴,应该是人工挖出来的。

姚清亲自进内察看,这个洞穴还不深,最多也就几丈,高和宽均在六尺左右。

摸着石壁上清晰的一道道凿痕,姚清感慨不已,这个石洞完完全全是人工开凿出来的,看痕迹年代久远,少说也有千年了吧,当初为什么要在这里挖这么一个洞呢?

他们对此进行了分析,有人认为这肯定是当初为备战而挖的,有可能是要构建地下建筑,躲避敌人的,也可能是要用于贮备粮食或兵器。

但姚清却有另外的看法,他认为这不一定是专为洞穴而开挖的,有可能只是一个采石场而已。

玉娘问为什么说是采石场呢?

姚清指着洞壁说:“你看上面的凿痕,都那么粗糙,一般如果要开挖洞穴,肯定要将洞壁凿得精细一点,看上去才舒服,哪会这样毛毛糙糙的?”

玉娘说:“这是他们开挖的第一步吧,先粗粗挖出洞来,后面再慢慢把壁凿光一点。”

姚清说石匠在凿壁时应该一次到位,如果分两步走就会浪费大量工序。还有就是这个洞不那么规整,应该是没有经过仔细估测,随意开挖而已。

玉娘问:“如果是采石场,会有什么用?这周围村子离得不近,不会是住户采石去造房子吧?”

姚清带着玉娘来到河边,他很肯定地说:“这条河里肯定有那些石头,只不过河水不涸,我们也见不到。”

“你是说,当年的古人就曾经想在河上造桥,结果没有造成,那些石头都掉下河了?”玉娘明白姚清的意思了。

姚清说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