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cafe,是一个花20元要杯蜂蜜柚子茶可以消磨一下午的小店,有一个稍显凌乱的小院,倒有不羁风格。
一直想再去那个小店坐一下,一个人,泡一下午,把上回看了个开头的《情书》消磨完。其实先已经看过电影,记得大雪里渡边博子仰面而躺的模样,然后站起身摇摇晃晃地在雪地里行走,直至成为一个黑点。那句“你好吗?我很好”的对白,经常会在心里响起,每逢彷徨落寞的时候,也会问自己:你还好吗?然后微笑着回答:我很好。尽管情节大多都记忆的很清晰,仍然惦记着想把书看完,探究一下这样一个简单清新的电影会有一个怎样的底本。
伊宁的雪已经开始消融,天空很蓝,风很轻,似乎处处都在涌动春天的气息。阳光暖,心情也好,嘴巴会不自觉的扬起来,迎面碰到并不相熟的同事也忍不住微笑招呼。只是,还未待他领会我的微笑,就已经交错而过。也并不觉尴尬,多笑一笑也无妨,春天自会消受这些笑容。万物有灵,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浪费。
踱到小店门口,门前的小黑板上写着“停业一天。3月5日”。看看手机,暗喜,这已经是昨天的事。可是走进小店的院子后发现,不靠谱的店主居然还是让一把锁将军把门,大概是今天偷了个懒,不愿再费周折来把黑板上的日期改了。悻悻然走出院门,与晒太阳的小脏狗告别。看我一脸善意,它也亲切地摇尾巴回应。但是终究腼腆,在我盯着它数秒之后,把头撇向一边,不再理会我。
突然遭遇的微小变故,竟让自己有些不知所措。这样晴朗的天气,这样一个悠长的午后,岂能辜负?在阳光底下信步走走,也不算白白枉费了这大好光阴。
扎着头巾的女子。在伊犁,对于很多民族的女性来说,出嫁后,头巾都会成为一个重要装饰。
江苏大道的一侧,是我目前发现的这个小城最具文艺范儿的地方,比如,计划去的小店,比如刷着橘色油漆、门前围着篱笆的主题餐厅,还比如一块连接主道和门店的石板桥。忽然想到“文艺范儿”这个词。什么是文艺范儿呢?是黑框眼镜,格子衬衣?还是碎花裙子,墨色围巾?或者是宽沿帽子搭配单反相机?是的,这些装束似乎在营造着一种身份识别,向周遭告知自己地审美倾向和生活方式。但是,追究到底,文艺范儿或者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包容,允许另类的存在;它质疑,会向强权导致的理所当然寻求答案;它信任,信仰善良和正义;它一视同仁,在世人面前呈现一致态度。
它可以在一条安静的河流面前看着时间随同河水缓缓流淌,然后在落日前带一个自省后的结果回家,也或者带回家的是一份看待生活的视角,更或者,它带回家的只是与自然消磨了一个下午的自己。但是,它仍然欣喜,不愠不恼。
偶遇一群鸡,相偎在一起,对我的走近保持警觉。偷懒的,也会仰仗同伴的关照,自顾自的在太阳中打盹,对于我的走近实在不屑一顾。不禁诧异,在这个车流不息的小城一侧,前无村庄,后无圈棚,何来这样一群逍遥自在的小家伙?它们倒像是完成了一次集体冒险的壮举,此刻正在享受这壮举后的安然时光。只是,偶然闯进这城市喧嚣、车水马龙,它们会不会也像我们一样为了适应陡然变快的时间和应接不暇的改变而渐渐迷失自己?突然想到一个老先生一日对我的感慨:“嘿,我真是可怜你们,你们的生活太无趣了。”老先生号称伊犁三公之一,是一个胸藏伊犁千秋的老人家,这里的山水人文都写在老人脸上一道道岁月的褶皱里。他说:“嗨呀,我们那时候的伊犁啊,真是美。各个民族之间非常融洽,到休息的时候,就去伊犁河边,弹着手风琴,跳着舞。”我通过想象去还原他神往的已过时光:一定也是这样的晴好天气,伊犁河的河水平静的向西流淌,河边是由杏树、苹果树、白杨树交错而生的林子,他们就在林中一片较为空旷的地方铺一张红色绣毯,手风琴一拉,一个简单而快乐的麦西来甫(维语,民间聚会)就这样开始了。
老先生说:“那会儿,一些小店、铺子的主人,过了中午,拿根绳子将门一栓,就回家去了。他说,我今天赚这些就够生活了,我要去跳舞,唱歌啦。嗬,什么市场效益最大化,在我看来生活美好才应该最大化。”
馕店的主人,发现我在拍照后,惊慌出来问我在拍什么。笑着说,只是随便拍拍而已。于是他扭转头去忙自己的事情。
“去他娘的!”老人最后以这样一句粗话结束了他的感慨和回忆,多少显出对现实的无奈。“知足常乐”,这样的生活态度在这个不断提速的现代社会里不知要被多少“成功者”斥之为不思进取。跑快点,再快点,即便“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那我们也要保持住奔跑在路上的姿势——这就是我们被老先生所可怜的生活,是该被可怜。
房子的窗户上、门上精雕细琢的花式是伊犁维吾尔族民居的独有特色。真是会享受生活的人家。
终究是喜欢这些巷子。它们与主街的热闹、繁忙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时间在这里,才会稍稍休憩一下。它左瞧右看,留恋一扇精雕细刻的木门,就像我的留恋一样,用目光去抚摸每一条纹路,任自己在这扇充满了质朴审美的色彩搭配间沉迷。如果说这座小城总是能一次次激荡起自己对它的热爱的话,那必定是因为它的包容和坚持:它接受中西文化在此地的碰撞,在繁复的雕琢间呈现绚烂的色彩;它秉守对美的追求,在一切都因繁就简、建筑物都沦为直奔目的的工具的时候,它仍然在慢条斯理的美饰大地,美饰我们的生活。这些隐藏在巷子里的从容不迫总会让人动容。卖炭翁、水果大叔、修鞋匠、街头聊天的妇人和一只吸着鼻子在主人脚前撒娇的小狗一起与时间静静对视,去耐心读懂生活的密语。
房子墙面、窗户上的浮雕和鲜艳色彩是因为早年受俄罗斯文化影响,而现在依然在妆点河谷人们的生活。
沿着小巷走,总能看见让人心动的窗子。从来都热衷于驻足在一些美丽的窗子前,随思绪信马由缰。一个窗口像是一个家庭通向外围的灵魂,隐秘地揭示这个家庭的脾性、气息。假如,窗台上放满了花,而且养得茂盛,仿佛就已经看到一个温和而细致的主人,他把宾客迎到家中,一一向人叙述:这是海棠,这是红掌,这是马蹄莲……眼睛里满是对一株植物的深情。倘若窗棂被细致的漆上蓝色,从窗前搭下一角扇形的白色绣花窗帘,仿佛就可以看见一个盘着发髻的女主人在炉膛上烧好一壶茶,一边一碗一碗的自酌自饮,一边拾起手上的针线活,度过一个漫漫午后。
就这样走着,不想就到了家。其实不过是在家附近的巷子里遛达,都是见惯的风景。只是日日瞧来日日新,竟有“相看两不厌”的感觉,这是多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