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爱与亲密的成长自疗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9500000005

第5章 劈腿的人总说这句混账话

小敏从浙江飞来,找我聊她失恋的故事。

她和男友高三开始恋爱,接着考上本市同一所大学,恩爱到毕业。是公认的“金童玉女”。毕业后,小敏在家乡当老师,兼照顾双方父母,男友去上海读研究生,为事业打拼做准备。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将在一年半载后结婚。

然而,男友到了上海三个月,便如痴如醉地爱上上海的女同学,劈腿了。

小敏相恋五年,一朝情变,伤痛欲绝。

她在豆瓣上看到我的文章,就飞来深圳找我聊天。之所以大老远地来找我,是因为她需要一个远方的陌生人,说出心中的痛。那痛,太剧烈,以至于面对任何熟悉的人,她都说不出口。

心被伤得太深的人,痛到深处人无语,必须拉开足够的距离,找个最好完全不认识的人,才能放下一切,吐出心中的剧痛。

顺便说一下,有时候挚爱亲人离世,会让人得“失语症”,就是说不出话来。英国王妃戴安娜小时候曾经因为亲人亡故,失语过一阵子。这是人类在承受巨痛时,机体本能的反应。身边之人不需要逗引或者逼迫失语者说话,假以时日,伤痛减轻,失语者会慢慢恢复的。

小敏告诉我,她求男友回心转意,问男友:“我们两个感情这么好,怎么可能一下子没感觉?五年的感情,能瞬间被抹平?”

男友说:“如果不涉及亲戚朋友的话,我们分手会很容易。”

她不死心,去找那个上海女同学,求她不要跟男友发展恋爱关系。

女同学给男友写卡片:“我在想你的时候,是否你也在想我,我爱你……”男友回复:“在我的心目中,你就是我的女朋友,是我的全世界。”

小敏的自尊碎了一地。

她眼睁睁地看着过去那个爱自己的男人,跟别的女人卿卿我我……

她发现,男友对女同学的疯狂,跟当年对她的,一模一样,简直就是重来一遍。故事的情节不变,惟一变的,是女主角。

她蜷缩在角落,紧抱双臂,垂下眼帘,轻声地说:“我很冷。”

小敏说整个事件,最让她受不了的,是男友对她说女同学:“她有你全部的优点,还比你更聪明。”

小敏瞪大眼睛问我:“什么叫有我全部的优点?”

我“咳!”了一声,半晌无语。

许多来找我咨询的,情感出现问题的,有了第三者的,嘴里都吐出过这句话。为何劈腿的人,总爱说这句话?

如果是劈腿方说的,多半是为了证明自己倒向新恋人的正确性,好像做出择优录取的决定一样。而如果是被劈腿方说的,则一提到这话,就泪流满面,伤心至极,恨不得死的心都有。

其实,这句话的标准句式是——“ta 有你全部的优点,还比你更××。”

男人劈腿了,会对老婆说:她有你全部的优点,还比你——

更年轻;

更漂亮;

更聪明……

女人另结新欢了,会对男人说:他有你全部的优点,还比你——

更有钱;

更体贴;

更上进……

一个人变心就变心呗,干嘛撂下这句话,来伤人?

如果稍微懂点心理学知识,听到这句话,也许被劈腿方,就不那么伤心了。

因为,当劈腿方说“ta有你全部的优点”时,实际在说——“你身上那些被我欣赏的特征,ta都有。”

这个嘛,倒是实情。

人们选择恋爱对象,总会重复选择同一类人,与之发展亲密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我就好那一口!”“这是我的菜!”

你看张艺谋选“谋女郎”,还不是找来找去都一样?张导说自己发现了一个新人,我们看了,“还是巩俐嘛!”

人的审美趣味的形成,是在童年时期,此人与外在的重要人物,通常是母亲,建立联系时。儿童会在自我的内部世界,形成辨别重要人物的一个“影像”。符合这个影像的,他依恋喜爱,产生美感。不符合的,就无感。

“影像”持续影响一个人在成年后的伴侣选择,形成此人独特的审美趣味。

例如,儿童对妈妈的“影像”中包含了聪明、倔强的特征,那么,“聪明、倔强”便成为他辨识妈妈的重要依据,也成为他长大后对女性的审美趣味。他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总偏好聪明倔强的女性,容易喜爱这类女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习惯于沿袭早年的亲密关系,在生活中寻找符合这种关系观念的人和事,不断重复,与之建立相似的亲密关系。

八卦一下,张艺谋的“谋女郎”,看来都很“聪明、倔强”呢。如果说新一任“谋女郎”,不仅有其前任的全部优点,还比其前任更年轻,更漂亮,更聪明……这话说出来不算错吧。

那么,劈腿的人说:“ta 有你全部的优点”,也类似是这个意思。

我们寻找恋人,很像“对号入座”,恋人的影像,早已在童年的内心被画定。成年后,我们遇到符合影像特征的人,便容易爱上对方,将对方放在“恋人”的座位上。

假如你展开一下想象力,把影像的特征,凝缩为一个具体的物品,比如说一枚指环,指环上刻了“聪明、倔强”的字眼。谁拿着这枚指环,谁就具备了“聪明、倔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看一则法国作家多尔维利讲的故事。

故事说——查理曼大帝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死了。皇帝继续疯狂地爱着姑娘的尸体。图尔平大主教在姑娘的舌下,发现一枚指环。主教收起指环。立刻,皇帝热恋上大主教。主教把指环扔进湖里,皇帝又爱上湖。

指环在哪里,皇帝就爱哪里,无论对方是姑娘,是死尸,是男人,是女人,是老头,是少女,是人,还是湖。

指环像一道填空题的括号,谁填在里边,谁就是答案,谁便激起皇帝的热恋。由此可见,皇帝真心爱的,不是姑娘、尸身、主教或者湖泊,而是那个指环所在之处,“聪明、倔强”的继任与前任。她们无论外表多么不同,内在的特征都是雷同。是这句话说的:“ta有你全部的优点。”

劈腿的人说“还比你更××”,无非说明了人类喜新厌旧的本性。

由初恋到老死始终跟一个对象好的,属于人类的奇葩。随着环境地位的改变,人都喜欢把括号里的对象,跟着变一变。

“新”,激起探索的欲望,只要肯探索,东施都能被看出西施的美来。

“旧”,经过岁月的磨损,人非完人缺陷的暴露,大美人也会抠鼻屎。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完全不嫌弃,几乎是妄想。

一个人保持忠贞不渝的爱情,需要拥有强大的道德力量,压制本能的喜新厌旧。

小敏的男友对她说,女同学“还比你更聪明”,不是说小敏不聪明了,而是说自己喜新厌旧了。

如果小敏认为弥补自己的“不聪明”,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漂亮,更年轻……就能重获男友的爱恋,那么,她大可不必了。

要变心的人,迟早会变心。早变心,总比迟变心好。

只要学会止损,还不至于输得太惨。

反而是小敏乞求男友回头那一段,严重摒弃她的尊严,会成为她今后的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黑暗记忆。

丧失自尊的痛,迟早会超过失去男友本身的痛。

被劈腿的人,已经深深地被伤了自尊,再去弥补那个“××”,你弥补得越多,你损失的自尊,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