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6000000018

第18章 新疆阿斯塔纳,古墓中的陪伴

我原本学习中文,毕业后在报社工作,没想过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走上这条路,与亲身经历的一些故事有关。写了若干篇女性心理成长的故事之后,现在,说说我的故事吧。

我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三个故事(一)

阳光格外耀眼。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阿斯塔纳古墓博物馆大门口的土地,像被熊熊烈日烤焦了一般,向上蒸腾出股股热气。门口无人。人都躲在远处一排树阴下,眯缝起眼睛,懒洋洋地聊天,顺便等待生意。头戴圆帽的维族老汉,坐在紧挨绿树的白色冰柜后,眺望布满沙砾的公路。

一辆出租车疾驰而来,在门口“吱”地停下,激起一阵粉尘。

汽车马达“突突”地颤抖不停。我跳下车子,一手捂鼻,一手搭在额头,四处寻找博物馆售票处在哪里。

“嗨!”出租车司机喊我,把身子向后斜靠,手指售票处所在,大声说:“就在这里等你啦!省得再开到树下。你快点出来。”

“好。”我答应他。

“一个女人,真不明白,大老远来这里,古墓有啥好看……”司机嘟囔。

我赶紧小跑着去买票。理解这位司机的心情,我不想再得罪他。

古墓博物馆是一处生僻的景点,作为古代高昌人的墓地,这里出土的文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基本上都被运到了乌鲁木齐的自治区博物馆。这里留下的文物数量既少,质量也不高。所以来参观的游客很少,博物馆一派萧条。

在被留下的文物中,最出名的要数两具“沙漠干尸”。吐鲁番的干尸不同于埃及木乃伊。因为超级干燥的沙土和干热的气候,遗体下葬后迅速脱水,不经任何人工处理,连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成为自然的一景,珍贵的文物。

司机不愿载我来这里,有他的原因。

我在新疆旅游的方式是这样的:在市区,随意拦下一辆出租车,跟司机谈包车。司机认为我去的无非是那几个著名景点,所以要的包车费不贵。谁知载上我后,去的地方又偏又远。昨天下午,这位司机拉着我在纵深无垠的沙漠跑着跑着,车子没气了。他只好用汽油顶着跑完后半程。烧汽油比烧气贵多了,所以算下来,他拉我没挣多少钱。一路上那个怨声载道啊。

当然,司机拉我去熟人开的小店购物,商品超贵;又到他朋友开的餐厅吃饭,两个人吃掉三百块,我也被宰得够呛。于是,旅途中,他敲敲我竹杠,我烧烧他汽油,扯平!

我买完门票,走进博物馆大门,先从地面建筑参观起。展品很少,很快就看完了。我来到室外的园林。沙漠的阳光暴烈。今天只有我一位游客,在砂石铺就的小路上转悠。我抬头望望头顶的骄阳,又低头看看自己的影子。影子和我一起闲散地悠悠荡荡。

这次新疆之行,我希望自己处于“无知”的状态,对任何事情都不预设,不计划,仅仅看和经历,跟从感觉,随机随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住哪儿就住哪儿,想吃什么就放开肚皮美美地品尝,对于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保持足够的好奇。我培养自己感受当下的反应,接纳事物的不确定性,并保持安静从容的能力。

一个人在西行之路上,无知,好奇,不确定,观看,接纳,然后,鼓起勇气去行动……

在小路上兜兜转转良久,我的脑袋晕乎乎地。烈日照射头顶,晒得我眼冒金星,走到园子里存放两具干尸的古墓前,我心想:“看完这个景点,赶紧回车休息了。”

古墓的门是锁着的。有个三十出头的男人,从售票处走出来为我开门。我取下墨镜,捂住脑门,感觉好像过了半个世纪,他终于来到我的面前。扬起手中很有份量的一串钥匙,示意我站在他的身后。

跟着他,我迈进墓门,踏上一条向下的长长斜坡,进入墓室的墓道。

下斜坡时,我发现他的腰上,居然还有一串钥匙。发出“叮叮,呤呤”的响声,为我驱散进入墓道的淡淡恐慌。

最后,在墓道尽头,刺眼的阳光彻底消失。门被男人“呀”地一声推开。我步入放置干尸的墓室。

眼前“唿”地一暗,啥也看不清楚。一阵凉风扑来,飕飕寒意,我的呼吸瞬间凝滞。过了几十秒钟,逐渐适应墓室昏暗的灯光,我看到方形的墓室中,我的一左一右,各有一具干尸。被置于土炕上,玻璃棺内。

我的头不晕了。一种清凉的感觉,由脚底慢慢升至额头。说实话,沙漠古墓不同于中原的陵墓。记得在十三陵深入地下后,有种潮湿发霉的气味,而这里躲开了地面的燥热,把人的浮躁扫空,很清凉舒适。

我定下心神,看两具干尸。他们保存完好,没有肌肉。对称地躺着。黑黝黝地,如同黑色的人体骨架。

我正想凑近了细看,手拿钥匙的男人忽然转身,在墓室里看着我。

他以手叉腰,又把身体扭到另一侧,用另一只手叉腰。终于,抖抖胳膊,伴随一阵连绵不息的钥匙声,对我说:“看完了,上去吧。”

我不吭声,对着一具干尸发呆。

他不耐烦了,问我:“你上不上去?就这些东西!”

我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声音。真期望能多呆会儿。

他的腰上传来碎碎的钥匙声响。

“那我上去了。”他说,“你自己在这里吧”。

绕过我,他走向墓道。把大串钥匙托在胸口,边走边交代:“出来关上门。”然后渐行渐远……

现在,在新疆阿斯塔纳的古墓中,只剩下我,和两具干尸。

我向前走两步,看其中的一具干尸。盯了一阵,又转向另外那具。作为干尸,他们毫无差别。在我眼中,看不出哪具更高或者更矮,更胖还是更瘦,看不出谁美谁丑,反正生前无论如何,现在一模一样。为了方便,我称呼“左边的”和“右边的”。这是我脑中对他们惟一的区别。

“左边的”和“右边的”长眠于此,静默不语。

突然之间,我热泪盈眶,心想:“三十年后,百病缠身;五十年后,我就死了;一百年后,世上不再有我活过的痕迹。可是,你们,千年之后,还在厮守陪伴。”

我好羡慕!

人与人之间,可曾有千年的陪伴?

当一切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归于尘土。我和你,能否静卧一室,在小小的空间,不离不弃,千载永续!时间很无情,时间又大有情,发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的镜像,和彼此终极的陪伴。

陪伴,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部分,也是心理治疗的真谛!

那天,当我走出阿斯塔纳古墓博物馆的大门,看到来时乘坐的出租车,已经停在远处的树阴下。司机躺在车里休息,我心想,“这两天,多谢他陪伴了。”

衷心地面带微笑,我向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