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6000000017

第17章 成长的自疗课

所谓“自疗课”,是指自我疗愈的意思。我相信每个人都具备与生俱来的治愈能量,拥有基本的领悟成长能力,是关于自己的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绝大多数人都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则因为好奇,二则可以扬长避短,使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处于有利的形势。心理治疗层面的自我了解,更多培养一个人自省的能力。强调把投向外界的视线,转向关注内心世界。因为外界的一切人事物,只是帮助自我点燃内在能量的“火柴”,而我才是火,是燃烧,是明亮一切的根本集合。

促使心灵成长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我要介绍的是“自我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成为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明镜和根基,帮助我们化解烦恼,滋生智慧,实现心理分析的终极目标——了解你自己。

我开始做自我分析,是在结束我的分析一年多后。学习心理治疗的人都知道,一个合格的精神分析师,自身必须充分地被分析,因为人性基本相通,了解自我的喜怒哀乐,才能更好地了解另一个人。而同时,精神分析是在移情和防御的层面上工作的,不搞明白自己的心态,就很容易把治疗做成一锅“坏菜”。所以从弗洛伊德那里,定下来这条规矩,所有想成为分析师的人,都必须被分析。当然开山鼻祖弗洛伊德,是惟一的例外。没人分析弗爷爷,他是自己分析自己的。

被分析结束后,我研究起了弗洛伊德。毕竟是弗爷爷开创了心理治疗的事业,我想,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回到它的本源,体会创始人怎么做,和怎么做成的。精神分析是体验,是概念,是实践。我要让自己“神入”弗爷爷,回到他的时间,站在他的空间,体味他的情感,更好地理解他的概念。

读了一堆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传记后,我总结出一篇《弗洛伊德的十个重要时刻》的文章,其中第六个时刻,1897年7月7日,是我感兴趣的焦点。那一天,41岁的弗洛伊德,在父亲去世几个月后,怀着悲伤的心情,开始进行自我分析。

3年后,《梦的解析》出版,这本划时代巨著,是弗洛伊德从他的自我分析中精选出来的,“那个时候他正在进行自我分析,他说他当时强迫自己去写那本书,以求从悲伤的情绪中挣脱出来。”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琼斯如是说。从此,弗爷爷终生都在自我分析,42年里一天不断,直至他1939年去世。

我从这件事情中琢磨啊琢磨,终于发现了奥秘。第一,弗爷爷通过自我分析,治愈了自己的丧父之痛;第二,他把分析的梦境摘要一番,攒出一本通天神书,那是他独立撰写的第一本书,之前是跟着布罗伊尔打酱油的;第三,他不仅著述等身,而且文笔越练越好,晚年还得“歌德文学奖”。一个心理学家,跨界到文学圈里放光芒。这等好事,都来自于他的自我分析!

弗爷爷成就辉煌,在精神分析领域无人可比,他要求大家被分析,但是他的成功,呵呵……他自我分析。

亲随弟子们似乎不把这个当回事儿。老爷子嘛,辈分高,谁能分析他?只有自己搞自己。但是后来,他的反对派看出了价值,那个人就是卡伦·霍妮。

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首位系统提倡自我分析的精神分析家。她写了一本《自我分析》的书,力证自我分析不但能解决神经症症状,还有助于一个人的发展,增强内心实力,使自我变得更加坚强,是“患者与分析师一身担”的尝试。

霍妮借用歌德《浮士德》中语:

“不屈不挠追求的人,

就不是不可救赎。”

说明自我分析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霍奶奶把专业疗法中分析师和来访者两个角色合二为一,交由来访者单独承担,独自操作。这种尝试当即被专业分析师们全盘否定。想想吧,精神分析是多么高难度的动作,它联接过去与现在、清醒与梦幻、思维与情感、自我与他人,全部交给患者独自完成,那么分析师还干什么?不就失业了。

分析师们根本不相信,来访者能够凭借自身,克服遍布在自我认识道路上的障碍。虽然精神分析源自于真实的人类经验,但是心理治疗,实实在在地产生于临床问题的呈现及解决,是无数专业人士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当霍奶奶提出自我分析的概念后,便时常跟纽约精神分析研究会的同事们发生龃龉了。最终,她被逐出组织,罢免了精神分析师的资格。当然奶奶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另创全美精神分析研究所,不屈不饶地反对弗洛伊德纯爷们的“****羡妒”理论,创立女性心理学,成为开宗立派的“祖师婆婆”。

我从弗洛伊德起始,落脚到了霍妮。自我分析到底行还是不行,得通过亲身实践来证明。开始分析之前,我考虑了自我分析的可能性与危险性。

自我分析的可能性

自我分析的基本前提,是相信人类天生具有使自身潜能得以全面自由发展的愿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和一花一草一叶一木一样,天然具有成长的潜能。只要有阳光,就向着阳光生长。我坚信自己具有人类的天性,与生俱来的向上生长的潜能。

接着,我考虑了分析别人与分析自己的不同。事实上,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了解另一个人,所谓分析别人,说白了就是猜,用自己体会到的东西,努力理解和猜测另一个人的内心。其中错比对多。当然,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比普通人猜对的概率大。当一个人隐秘的潜意识愿望,连自己都不清楚,居然被分析师猜中了。来访者瞬间一声“啊哈!”缠绕心中的结豁然松解,心理能量得到巨大的释放。

如果我分析自己,减少了不必要的“猜”。因为无论白天黑夜,我对我的世界,完全不陌生。而实际上,那才是我所能认识的惟一的世界。我只需要观察,看心中生起的念头是什么,然后使用观察的结果,理解我的情绪思想行为。

当然这也造成了困难。在太熟悉自己本身的情况下,我会把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看得过于理所当然。比如我开车在路上,前面有行人走路,我认为行人应该靠边,让我先通过。如果行人和司机都是陌生人,我手拿摄像机拍摄这一幕,就能看到司机的盲点。他没有觉察,也不在乎行人的需求是什么,只关注自己要达到的目标。造成盲点的原因,是自我中心的状态。我通常很难觉察自己是多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只要追求效率,独断专行,快速达成目标,而丧失对他者感受的体恤。

就像开车一样,无论如何总有盲点。人都有着出于切身利益,对周遭或者自我的一部分,视而不见的困难。这种自我保护,原因在感情上,而非理智。

自我分析的危险与局限

自我分析有时会增加不健康的内省。分析者陷入冥思苦想的死胡同,沉湎于自责、自恋或自怜,把分析滥用为自己不断在旧圈子里打转的合理证明。这是自我分析的局限,谈不上是危险。真正令人担心的危险,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做分析时,会不会出现某些无法应对的隐藏力量?万一洞察了某一至关重要的潜意识力量,又未能找到出路,会不会患上抑郁症?会不会孤注一掷,做出冲动的亡命之事?会不会自杀?

答案是:不会。

因为人类有自我保护的力量在心灵运作。如果真有令人无法容忍的洞察出现,正在分析的人,通常无法继续做下去。分析者会有意识地加以拒绝,忘记、否定、用论证驳倒,或直接把它视为不中肯的批评而表示不满。一个人会保护自己免受内心还没有能力承受的思想的损害。

不过,短期的冲击和痛苦却必定会发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这种冲击有时还颇为强烈,因为它动摇了一个人要避免使自己崩溃的原有的平衡。好在一旦新的洞察被融会贯通,痛苦会让位于自我“前进了一步”的感觉,发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我分析的实现步骤

我把自我分析分为“自由书写”和“检查分析”两个步骤。

自我分析使用的工具是自由联想。自由书写就是快速记录下自由联想的内容。

自由联想过程切忌推理,理性要暂时退居幕后,自发、诚实是它的精髓。

具体操作方法:尽量使自己保持放松的状态,瞬间的一闪之念,会不断自行出现在脑海,无论它们多么琐碎、离题、不连贯、不合理以及不得体,都允许出现。

我的做法是早晨起床不说话,不阅读,立即进入自由联想,同时记录。我想到什么写什么,一直写到筋疲力尽。全神贯注,尽快一直写下去。不回头重读,尽可能多地些,昨夜的梦、白天的活动、真实的或想象的对话……不评判,对自己记录的过程,越少留意越好。我的基本目的是写下任何文字,而不是写出不朽的文字。

让“写”这个动作成为惟一的目标,写出来的文字只是“写”这个过程的记录。

例如:

“这电脑更新的提示,我不管它,嗯,还以为它一直在呢,结果消失了。看来,我就是应该不管它。佛陀说蛇结自解,有些事情,有些时候,把问题放一放,不管它,它自己就解开了,解决了……”

“据说******年轻时,看到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做诗云‘啊,好革命的红色浪潮’,我今天不想革命,家里的两本现代诗选,蓝色和红色,我取下红书,翻开一页,邂逅了塞缪尔﹒贝克特……”

自由书写是展现心灵的历程,必须相信自己的心,并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培养出信心。然后下一步,在自由书写结束后,把自己调整到清醒的状态。这时理性开始参与工作。开动脑筋,主动出击,检查联想材料,寻找分析的切入点。

选择“分析点”,有一些诀窍在这里分享:不要认为只有一长串的文字才能说明问题,一两句话有时就能开拓一条道路;在自己的抵触情绪中,往往能够发现问题;联想材料中经常反复出现的主题,对理解会有重大帮助;有些问题被提出后,马上被忽略,同样值得注意和进一步分析。联想材料中写到的身体状况、情绪感受、关系人际、自动思维、独特行为、价值自尊、自我认同等任何方面,假如察觉到了一种倾向,要深入地跟进,产生情感上的深刻体验。

最后,确定一个“分析点”,连续追问五个“为什么?”如同顺着阶梯下楼。运用阶梯法,进行检查分析。

例如:

联想材料:“说到我中年美少妇,脸上笑呵呵,后来不跟老公说话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无非是早上看电视,我说吃苹果,他拿了桃,我多说了两遍,就气坏了……”

问:为什么我要吃苹果,老公拿了桃,我就生气?

答:因为他没有按我的意思办。

问:为什么他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办?

答:因为只有这样我才知道我在做什么。

问:为什么对我而言,知道我“在做什么”那样重要?

答:我才能产生成就感。

问:为什么我很需要成就感?

答:会觉得更有自信。

问:我更有自信又会怎么样?

答:会受到尊重。

理解心理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另外,懂得放松,习惯等待,反而更容易收获领悟。

每天腾出30——40分钟的时间做这个练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自由书写会告诉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我们已经喝了很多心灵鸡汤,都说要“顺其自然”“做该做的事情”。可是,那个“自然”,“该做的事情”是什么?答案却像禅宗公案——“且吃茶去”,让人不得要领,继续悲伤、愤怒、抱怨、烦恼。鸡汤喝了不少,在混乱的生活中,依然找不到清明的指引。

如果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做自我分析,就一定会产生强烈、清晰的自我感受。能在当下的空间,辨清事物的本质,看清自我的需要。然后,选择满足需要的方式,顺其自然地去做,内在的觉察,便这样在生活中奏效。

自由书写与意识流写作

我运用自由联想进行自我分析时,也同时进行了纯粹的写作。

弗洛伊德认为在心灵的表层之下,隐藏着潜意识力量的运作。文学创作不仅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还要深入潜意识的世界,探索心灵的奥秘,揭示内心的丰富。艺术家的创作,是潜意识流动,自由联想的结果。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她强调“内心真实”,认为现代小说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要描写生活的内在真实。按照那些“微尘”坠落到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些,说直白了,就是自由书写。

欣赏一段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

“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墙上的斑点》

成为作家的第一步,是要充分展开自由联想。

把内心闪现的东西记录下来,放在那里,过段时间,再去看它。

当我进行自由书写时,我早已经在半梦半醒之间,开始创作了。

第二步,像拿到陌生人的作品一样,认真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

我写下了什么?

写下的成堆的“废话”,都是积累素材的无价之宝。

我尽量忘记过去所有的抱负,不持有先入为主的想法,仅仅从单纯的文字里,去发现这个“菜鸟作家”,可能具有的天赋。

第三步,按照文字的走向,确立叙事的形式,接着一遍遍地锻造,那些经常使用的词汇。

我展现自己最容易表现的风格。此刻需要理性来参与。

独自苦思冥想,经常精疲力竭,我感到寂寞,像枯井一样地寂寞。不过,如果在井底呆得够久,我不仅看到头顶圆圆的天空,还发现乐趣,找到纯然原创的,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最后,距离成熟的作品,只有一步之遥了。

那是现在开始,进行一段自由联想的意识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