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6000000012

第12章 约我的男生必须提前三天

【独白】

大学毕业后,我有了谈恋爱的想法。但我从不主动约会男生。在男生约会我时,我很容易把对方的言行举止,看成对我的不尊重,而撤退远离。比如我第一次接到男生的邀请,是在一天快下班的时候,他对我说,“今晚有空吗?”瞬间,我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觉得好随意啊,都下午了,才来约晚上。本来我蛮喜欢他,周一到周四一直在等他,可是到了周五,他才来约,那么不尊重我,于是我拒绝他,说:“今天有事”,其实那天我没什么事。

自从那次之后,我为约会定下了标准——凡是追求我的男生,必须提前三天约我,否则,这周都不可能约到我。周三我就把周末的活动安排好,等他周末再来约,已经没有机会了。这个标准只针对追求我的男生,我用它刷掉了一二十人。不管多喜欢对方,只要他不符合标准,我就拒绝。

我发现许多男生没有意识到,他要提前约我,如果他下午跟我约晚上,或者今天约明天,都会让我不舒服。比如他说:“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空,随时想起来,就问一下。”我清楚他不是故意这么说,但听了就是觉得没礼貌。

假如他不按这个标准来约我,我就态度温和,加以拒绝。他追问原因,我也不跟他明说,而是随便编个理由,显得合情合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男生约我不成功,会说:“你怎么每次都在忙,”然后问,“那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这时我给出一个三天后的时间。三天之后,我们见面,通常彼此愉快,至少我很愉快。对方感觉好容易见一面,也没什么负面情绪。短期几次交往,大家感觉都好。不过长期下来,他们时常摸不着头脑。

即使一个男生约到我,但是约会的时候,他让我感到不被尊重,还是会被刷掉。比如我没有表现出疲劳的样子,他却说:“你休息吧”“你先忙吧”,提前结束我们的谈话,我就会不露声色,断绝今后跟他交往。

约会时如果不被尊重的感觉太强烈,我甚至想方设法,把对方逼走。假如男生比较穷,但很尊重我,愿意为我倾其所有,那么整个约会过程中,我都不会问:“你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买车?”可他一旦说:“哎呀,这个菜太贵,换一个吧。”或者说:“你不该买那么贵的衣服。”我马上就显示出刻薄的嘴脸,提上面的问题,让他赶快走。

我对男生的标准,有着太多的条条框框,像电子游戏程序。一个男人不管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穷的富的,只要能够打通关,对我来说就OK。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遇到打通关的。有时,我试图降低标准。可是,相处时会越来越不愉快。后来我想,这个标准不会对我造成太大的伤害,万一哪天真的遇到一个尊重我的男人,我会因此而幸福的。

或许曾经,我遇到了那个能打通关的男人,就是第一个约我的男生。几次见面之后,他就知道要提前约我。之后每次约会,他都预先定好下次的时间,甚至半个月后的行程。刚开始时,我的感觉挺幸福。可是到后来,他列了一张单子,夸张地列出上百个选项。包括没吃过的小吃,没玩过的地方,每周六、周日有哪些选项,五一、十一又有哪些,全部计划好,做出一个表格,把我第二年所有的节假日,都给预定了。他按照单子,每天三四个电话,连环夺命打给我。这样实施了四个月,慢慢地我有种不安全感,时间都被他占据,我整个人好像被他操控了。我不需要他每周都来约我,也不要这么严谨地约会。

我遇到的男人中,只有他一个完全符合标准。不仅提前约我,而且相处过程中,从不让我觉得不被尊重。我不知道是他本来就这样,还是我的标准导致他这样的。可是我想要的,没有那么多呀。我变得害怕接他的电话。他问我为什么不接,也不打电话给他。无止境地纠缠,闹个没完没了。最后我疲惫了,求他分手,说:“没有感觉了。”他让我好好想想。说我不理智,太自私,不会珍惜一个人的好。他说得我都认,但是没办法,我太疲惫,对他的感觉淡了。

我妈妈很不介意提前预约这个标准,她甚至不介意女追男。她让我见到好的男生就去追,主动表达自己的喜好,可以慰问男人,掏钱请男人吃饭,买他喜欢的礼物送给他……这些都是妈妈的观点,我全部不赞成,都不照着做。

我自己的观点不知道从哪里来,好像没人教过我。我爸爸不跟我谈这些,肯定不是他教的。爸爸对我比对妈妈好。他是被我妈妈追上的。他们两个的婚姻中,妈妈追,爸爸跑。我觉得妈妈受了太多的委屈,并且不太有自尊。可她毕竟成功地让丈夫爱家爱女儿,他们的婚姻,也持续到了现在。所以我也不好说,妈妈是个失败者。

【回响】

在此,“约会必须提前三天”是程序的第一关,接下来还有见面时不许嫌女主角“菜点得贵”、“衣服买得贵”,不许先说“你休息吧”等等关卡需要男人去打通。她的关卡千变万化,而节点只有一个,就是必须尊重她!

不是说程序中具体哪一项关卡太苛刻,而是她的节点太容易被触发。平常的一件事情一句话,都有可能被看成是对她的不尊重。故事的女主角对于自我价值过分敏感,当男人评论她“菜点得贵”“衣服买得贵”时,对她而言,就是暗指她身价便宜,不配享用那种价值的物品。物品的价值是她心目中自我价值的延伸,说物品“贵”,等于说人“贱”,使她强烈感受到不被尊重。而任何让她感到“不被尊重”的事情发生,都会导致整个约会游戏的“Over”。

女主角强调自尊的人格特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有个“不被尊重”的参照物——她的妈妈。母女二人被一面不断移动的镜子映照,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想法和在得到“爸爸的爱”这件事情上的“输赢”。妈妈愿意掏钱请男人吃饭,不介意女追男,主动追求爸爸,受了太多的委屈,并且不太有自尊,貌似一个失败的女人;女儿从不主动约会男人,给男人设置一大堆关卡,刷掉了十多个追求者,被爸爸宠爱,她说:“爸爸对我比对妈妈好”,是个胜利的女孩。因此,女儿处处不赞同妈妈的观点,绝不肯效仿妈妈的行为。

人类的行为通常都与自幼养育她的父母有关,在意识或者潜意识层面,无可避免地向父母“认同”,这是一种自发的和非语言的人际互动。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孩子,会发现孩子说话的语调姿势,往往与其父亲或者母亲中的一位,有着惊人地相似,有时候简直就是翻版。然而,另外有些时候,孩子也会无意识地对父母加以拒绝,甚至坚决排斥。尤其是当他们童年目睹父母的“惨状”后,长大就成为与父母截然相反的人物。女主角从小看到“不太有自尊”的妈妈,成人后变得异常强调自尊,形成对妈妈的“反向认同”,像她说的:“妈妈的观点,我都不赞成,都不照着做。”

她全盘反对妈妈,看起来与妈妈截然相反,实际上只是表面的假象。在反对的深处,隐埋着对妈妈内在的认同。因为反对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被反对之物——认同。她要先认同妈妈,把妈妈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谈深存于内心,形成一个人格面具,然后才能反对这个面具,另外发展出一个与之相反的面具。女主角把认同的面具搁置不用,把反对的面具作为自己的面具使用,在她的内心分裂出两个面具,一个表露在外,一个压抑在内。“反对妈妈”的面具是她的外显人格面具,深埋内心的“认同妈妈”的面具成了她的内隐人格面具。

而她的困境就出现在这里。她铁了心地戴上“反对妈妈”的面具,与妈妈的做法相反,不主动追求男生,在约会时为男生设置重重关卡,刷掉十多个追求者,但是结果,却变得没有恋爱可谈。她说:“万一哪天真的遇到一个尊重我的男人,我会因此而幸福的。”听起来像童话里遇到白马王子的幻想,显然缺乏现实感。连她自己似乎都明白,那个尊重她的男人,几乎不可能出现。而且就算真的出现了,她也会逃跑。

因为曾经有过一个男人,通过了她的关卡。她说:“只有他一个完全符合标准。不仅提前约我,而且相处过程中,从不让我觉得不被尊重。”但是,打通关的那个男人没能抱得美人归,反而被女主角求着分手了。如此看来,她真正想要的,不是“被尊重”,而依然是一个对父母认同的结果。

女主角自幼目睹“妈妈追,爸爸跑”,在父母之间情感的互动模式中,不认同妈妈。然而同时,妈妈主动追爸爸,受委屈,伤自尊,这种害怕失去男人(爸爸)的爱的恐惧,伴随女主角的成长,也成为了她自身的一部分。等她长大后,和妈妈一样恐惧,怕得不到或者失去男人的爱。如果妈妈的方法就等于得不到爱,那么她要采用与妈妈截然相反的方法,去达到妈妈追爸爸同样的目的——得到男人的爱。

在这里,女主角认同了爸爸的“跑”。因为她看到,“跑”是获得爱的有效方法。在亲密关系中,“追”的一方总是更爱“跑”的一方。她不要像妈妈那样“追”,而要像爸爸那样“跑”。即便遇到一个完全尊重她,符合全部要求的男人,她还是要“跑”,在追与跑,爱的付出与爱的获得的游戏中,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跑”的那一方。

女主角反对妈妈,所以制定苛刻的约会标准刷掉追求者;认同爸爸,所以在有人通过标准后,逃离那个成功的通关者。她可以让自己永远地跑下去,逃离所有的男人,但是,她又该如何逃离自己想恋爱,却依然单身的困境呢?

要从困境中走出来,需要从“反对妈妈”的面具里解脱出来。客观地看,妈妈“女追男”的行动,虽然表面上伤自尊,但在实际中,却行之有效地粘合了婚姻与家庭。妈妈成功地让丈夫爱家爱女儿,让自己的婚姻,持续到了现在,并不是一个真的失败者。甚至可以说,妈妈是对的,至少不全错。当女主角不再继续戴着“反对妈妈”的僵硬面具,不要想起妈妈的方法就回避拒绝,而是承认妈妈通情达理的方面,那么,她的程序将变得更有弹性,她的“节点”也就不那么容易被触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