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系列片,每集约20分钟,讲述了一个午夜12点开张7点以后关门的日式居酒屋里食客们的各种故事。汇集在这个点出现的都是城市的边缘人物。黑社会大哥、脱衣舞女、大龄剩女、小明星、同性恋大叔、AV女优,还有过气女明星等等。白天他们在这个社会的角角落落有着各自的生存方式,深夜时分,他们汇聚在这里,在昏黄的灯光下,不时地吐露自己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往事。食堂的老板是一个脸上有条刀疤的沉默男子。他的食堂没有餐单,但只要你点,他能做的,他都会去做。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爱好的菜品,章鱼火腿肠,茶泡饭,鸡蛋烧,猫饭等等,每集结束,老板会教你这一集主打的菜品。
相信很多人都有吃夜宵的经验,和正餐不同,夜宵的重点不是丰盛,不是华丽,而是妥帖。上档次的饭店是不适合作为夜宵的场所的,夜宵更适合的地点是路边摊或者特色小吃店。烧烤、小馄饨、炒河粉、港式茶点都是合适的夜宵食物。而从心理学角度讲白天是人理性战胜感性的时候,而晚上太阳下山后,感性会逐渐走到理性的上峰。所以,人在夜晚的时候会比较易感。这个时候,一顿妥帖的夜宵比语言更加能够抚慰人心。正因为如此,这个深夜食堂也成了温情的象征,一些人在光鲜的背后有自己的不容易,一些人的职业本来就不怎么让人看得起,在素不相识的人中间,大家反而可以卸下伪装,放松防备,好好宣泄一下生活的压力,世事的苍凉。这里没有人有权利去评价别人,每个人无论在现实中是什么,进了这个小屋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吃一顿舒服的夜宵,然后打起精神,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
我住的新华路附近就有一家名叫稻野村的日式居酒屋。小小一间开面,开了很多年。老板和老板娘是从日本打工回来的一对中年夫妇。因为常常去,所以比较熟悉。这间居酒屋的食物品种并不多,和深夜食堂唯一相同的,一是美味,二是温情。美味,不是那种让人惊艳的美味,但就是吃了放在胃里特别舒服的东西。温情,一方面是因为时间,时间久了熟悉了,自然亲切,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长久的不变,不变的餐单,不变的装修,就这样旧旧的,但是干净的,食物始终如一。我比较喜欢里面的蛋包饭、烤牛舌、乌冬面和三文鱼寿司。有一次,和老板聊起寿司。他说寿司的关键是米饭和寿司醋的配比。当然米饭要上好的米,最好用原产自日本的米,当然那样的话,定价会比较高,成本划不来,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用东北最好的米。米饭做好后,放在一个扁扁的木盆里,翻松、搅拌均匀,用扇子搧凉到刚刚好,放寿司醋,迅速捏成寿司。用料一定要新鲜。听了他的介绍后,我每次吃的时候也会特别注意品尝米饭的黏性,以及米饭和三文鱼融合在一起的口感。他们的鸡蛋羹也做得很出色,看似很简单,但我自己就是做不出那个味道。我曾经建议老板把居酒屋开成深夜食堂,不过不知道这条街上,那个时间点会不会有生意。总之,我在看《深夜食堂》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这家居酒屋的食物。